皈依三宝——入道之起点

 

       信仰道教者,无论是出家入道,还是居家(指道教居士),其入教都必须皈依三宝。这就是说,“皈依三宝”是信仰道教的人进入教门的第一步。

 

       道教徒所皈依 的“三宝”,是指皈依道、经、师三宝,全称是皈依太上无极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经、皈依玄中大法师。皈依道教“三宝”了,也就等于皈依道教了。因此可以说,皈依三宝,为入道之起点。下面我们就简要谈谈道教徒所皈依的“三宝”。

 

皈依三宝——入道之起点

 

一、三宝之由来

 

       在谈皈依道、经、师“三宝”之前,首先必须要弄清——“道”在何处?经诰从何起始?授经者是谁?

 

       据《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记载:至尊之“道”在“三元”之天,经诰即起自“三元”。“三元”者,指混洞太无元、赤混太无元、冥寂玄通元。“三元”之天中有“三宝君”。“三宝君”,即混洞太无元中所化生的天宝君、赤混太无元中所化生的灵宝君、冥寂玄通元中所化生的神宝君。“三宝君”分治“三清境”,三清境即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三清境”又名“三天”,即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餘天,“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其气玄白”。原来,至尊之“道”者,乃指无上之“三宝君”也。

 

       “三宝君”、“三清”在道教经书中即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宝君”各为经教之祖师,各把天上之道经秘箓传授给世人。“三宝君”传“三洞”真经,“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据《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记载: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经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因此,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第一洞真为大乘,第二洞玄为中乘,第三洞神为小乘。

 

       道教将其经教皆托于“三宝君”之说教,道、经、师皆集中于“三宝君”。这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三宝君”,也就不可能有后世道教的产生。从本质上讲,道教宗元于“三宝君”,因此道教奉“三宝君”(亦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三清)道祖。

 

二、皈依三宝之意义

 

       关于皈依(道、经、师)三宝的意义,早有祖师言之。如清代被誉为道教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的王常月祖师于《龙门心法》第一讲《皈依三宝》中说:“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轮回邪道,颠倒沉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得遭逢之想。……此三皈依,乃昔之圣贤渡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门。成仙成道,成圣成贤,莫不从此三皈依起首。”

 

       (一)道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待天尊,永脱轮回。”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身”皈依于“太上无极大道”。

 

       《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常养万物。”道之造化,自然而然;道之力量,无穷无尽;道之至尊,生成一切。……这就告诉我们,道教所信仰的“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宇宙的本体。作为宇宙本原和本体的“道”,用太上老子《道德经》中的话说,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道”,(虽然)可以用语言来表述,(但)不是那永恒存在的“道”的真实本身;“道”的名字,(虽然)也可以勉强地用文辞来命名,(但)不是那永恒存在的“道”的本来名字。因为这个“道”,她无形无象、无声无色,令人无法感知。

 

       “道”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后,她仍然存在,因为她蕴含于万物之中,她是宇宙万物存在、运动和变化的依据。天得到“道”之后,便会清明;地得到“道”之后,便会安宁;神明得到“道”之后,便会灵异神通;沟谷得到“道”之后,便会充盈;万物得到“道”之后,便会生存。反之,天如若没有得到“道”而清明,恐怕就要开裂;地如若没有得到“道”而安宁,恐怕就要陷塌;神明如若没有得到“道”而灵异神通,恐怕就要失去神的功能;沟谷如若没有得到“道”而盈满,恐怕就要枯竭;万物如若没有得到“道”而生存,恐怕就要灭绝。由此可见,宇宙万物不能离开“道”。盖合“道”则存,离“道”则亡。

 

       就人而言,人之生有涯,人之形有坏,人之力有限,所以人如果将其“身”皈依于“道”,以身合“道”,则可生道合一。如此,则法身飞升或精神升玄,进入神仙之境。至于人如何才能“生道合一”而“成仙”,这就要求人“修道”。此“道”,乃“长生久视之道”也。因一言难尽,暂且不谈。

 

       上面所言皈依“道宝”之意义,多么重要。“若非大道,何以生成”。因此,信仰道教者,“首当皈依道宝”。为时刻不忘道宝,道教要求教徒每日持诵《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该经中之《三皈依》词曰:“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词中要求教徒“常侍天尊”,这与皈依“道宝”有何关系呢?这是因为天尊乃“道”的化生之故也。质言之,皈依“道”宝之体现,实为皈依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盖三清道祖为无上大道之化身。其“三号虽殊,本同一也”。此“一”即“道”也。总之,皈依三清道祖,也就是皈依“道”也。

 

皈依三宝——入道之起点

 

              (二)经宝。由于“非经不可以明道”,亦即“道”无“经”不传,因此信仰道教者在皈依道宝之后,还应皈依经宝。道书上讲:“若非经宝,何以通神,是以次当皈依经宝”。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之《三皈依》词中曰:“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当。” 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神”皈依于“三十六部尊经”。

 

       道教认为,人得到色身,神必不清静,因识之过。而人之主宰有两个神,一为“识神”,专于外,色声香味触法,借以成生命快速轮回的;一为“元神”,合于天地、同于造化,如如是是,不被过去、现在、未来所影响,是自然造化赋予万物本真之性。返回此性,人便可成仙成真、成圣成贤,自由自在。可是人的识神好识,什么经过它都得变色。识神本性好动,游离于外,耗人之精气,破人之元阳,扰乱元神守一之性。识神一动,元神即出,人之七情六欲皆识神所为。养生家葛洪云“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阴阳平衡,动静协调,则识神就乖乖听从元神之调令,自然神定身自在。识神所动,破元神守一之性,便出现惊魂、邪欲、恶梦、胆怯,等等。识神喜动如猿如猴,以“三十六部尊经”训识神,镇其欲,明其理,让心猿意马按“三十六部尊经”之航向运转。若人之识神过度,元气大伤,自然人之身便出现疯、癫、痴、呆等精神病态。因此,道教徒当常以祖师经典训诫来约束识神。

 

       道教以“三十六部尊经”总括一切,清静安定识神之好动。久而久之,其识神自然从于元神,听命差遣,最终合于元神,同于大道,即得神通莫测。正因为“经”能训导识神,所以称之为“经宝”也。为时刻不忘经宝,道教要求每日持诵《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并要求教徒“生生世世,得闻正当”。

 

       (三)师宝。由于“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简言之即“经”无“师”不明,因此信仰道教者在皈依道宝、经宝之后,还应皈依师宝。道书上讲:“若非师宝,何以度人,是以终当皈依师宝”。据道书记载:元始天尊在开劫出法之时,玄中大法师和天真皇人将由云气自然形成的天文真经整理并写为正文,至此方始立教,后来道教便以此祖师之圣号,泛指一切可为人师的十方圣众教导之师。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之《三皈依》词中曰:“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命”皈依于“玄中大法师”。

 

       道教认为:众生因缘和合为之命,即今世吉凶祸福皆成定数;同时有一个不定之数,那就是人的自主选择和所为。倘若人能够选择有道之师,运用造化玄妙之力,那定命也能够改变。此即“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而“长生久视之道”的修炼之法,虽有经传,但无师“解惑”而不能明。因此,道教要求信仰者皈依于“玄中大法师”(实际上即在世修道之师),受大道庇护,随师学道修行。并要求修道之人当常求师问道,求师要恭敬谦虚,问道要诚心诚意。王常月祖师于《龙门心法》第一讲《皈依三宝》中特别强调了皈依“师宝”的重要性,他说:“若能皈依师宝,由经宝可闻于不闻之中。”如此,“则道宝可见于不见之际”。他还认为“昔日之不可见不可闻者,一旦豁然贯通,皆由皈依师宝之力也”。

 

       众所周知,道教在命功丹道传授上十分慎重。认为:得其人不传,要背过;不得其人而传,要遭天谴。正因为不敢乱传,又不能不传,所以才著诸“丹经”,让人自去参悟。又因为其中许多诀窍只可意会神解,难以言传身教,所以修炼内丹,一要有缘份,二要有悟性,三要有功夫。修炼内丹,小则可以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大则可以得道成仙,与“道”合一。

 

       历代得道之士之经验证明,性靠自悟,命赖师传。如果修行之人“学最上乘,不落邪见”,而后又经过勤修苦炼,则自有福果相证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0020.html

(2)
上一篇 2022年1月8日 下午4:35
下一篇 2022年1月8日 下午4:39

相关推荐

  • 什么是道教的七伤、七报与九守?

    七伤 七伤修道学仙之士的七种禁忌。据《迴天九霄经》载,学道者虽身有仙相,应自然合真,但有七败之伤,若不能修身消除,则难名列仙班。 《云笈七籖》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七伤》谓:“学…

    2021年12月2日
  • 【悟道·得道】“道”无所不在

      道,是自然的始祖,万事万物的本源。他小到根本不能感知,大到辽远无边;他反映于各类事物中为“有”,藏匿于万物中为“无”;金石不如他刚强,露珠不如他柔弱;来而不见,去而不…

    2022年1月13日
  • 小小的“山鬼花钱”还有这样的寓意?震撼!!!

    花钱源于汉代,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山鬼花钱,清代道士用来施法以降妖震鬼驱邪的载体,也可叫法器。经道士开光后,百姓请回…

    2021年12月31日
  • 忘我

    囚于主观世界,永远得不到自由,只有超越自我,进入更广阔的天地,人才可能是自由自在的,“忘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这也就是道教的思路,人去掉自身的雕饰,恢复纯粹朴素的本性,与自然融为一…

    2022年1月13日
  • 洗头不讲究,疾病找上身,千万注意这5点,尤其中老年人!

    对中老年人来说,洗头是很讲究的一件事,错误的洗头方式可能会引发健康风险。下面我们来看看中老年人洗头5大注意事项。 1洗头别太频繁中老年人洗头太过频繁,很容易造成油脂分泌紊乱。而皮脂…

    2022年1月17日
  • 【道家功夫】武当丹剑

             该剑法特点在身与剑合,剑与神合。据传三丰祖师创造此剑法,教人先练内勇(大约指剑神聚精固气),次练外功,最后才教以手、眼、身、步各法,传以剑术。一般剑术在…

    2022年1月9日
  • 道教“鬼律”,对鬼怪进行处罚的律法条文

    一、道教早期的鬼律 道教律法主要是惩戒之法,它属于道教的戒律,是对道教徒和鬼神行为的规范和处罚。在汉代的《太平经》中提到人如果行为失当,就会遭到“天”或鬼神处罚。宋代以前的道教律法…

    2022年1月25日
  • 祖师圣诞与诸真下降斋期表

    正月        初一:天腊之辰(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帝会于束方九炁青天)、太上老君降现、昊天上帝统天神地祇朝三清、东方七宿星君下降、徐来勒真人於会稽上虞山传经于葛玄真人…

    2022年1月13日
  • 取梅煮茶,静候新年

         不知不觉,2021年已经是最后一天。 天寒地冻,这“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正傲然绽放。 早梅自开,不等谁来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

    2022年1月23日
  • 从庙名看懂神明位的阶级,最后一字是关键!

    受古时封建制度影响:宫、殿、府 首先,“庙”是最通俗的称呼,无论什么阶级的神明都能称庙。 “殿”在古时指皇帝的办公处,属于帝王级的神祇才能称殿,比宫还更高一等。 “宫”为旧时代的皇…

    2021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