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很多人初读《道德经》,觉得语言艰深晦涩,甚至连文本的意思都难以明了,因此也就很难感知到道之玄妙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理解隔阂,是因为如今的年代与老子的年代相隔较远。

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资料图)

史书记载老子为周吏,道书记载老子生于殷武丁九年。据此可知老子使用的语言比诸子散文更早一些,其在叙述时带有的时代烙印是影响人们阅读这部经典的最大障碍。此外,基于某些历史原因,《道德经》一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也多被人们误解,代代相袭,就会造成后人在读经时更难理解到老子的本意。

想要读懂《道德经》,首先应该了解老子的生平。《史记》中记载,老子为周柱下史。古时,史官需要记录国君的言行,老子在庙堂为柱下史,自然所见颇多。又因职务之便,老子能够接触到诸多历史文献,因此会看到无数家国更迭的故事。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老子正是看透了世间兴亡的本质,所以才能预测到周之将衰的结果,那么他西出函谷关的行为也就有了基本动机。

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资料图)

在函谷关处,尹喜请求老子作文字以留世,其写就的道德五千言其实正是他对所看所知的观点阐发。不过后来者常常很难读懂老子的某些章句,甚至可能产生误解,这可能与老子的写作对象有关。

老子写作《道德经》的第一读者并不是普通民众,而是“圣人”。如在《道德经》第三章提到了“圣人之治”,并在第七章中把“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后其身”作为圣人修身养德、治国治家的基本法则。

之所以如此设定,与老子史官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当时普通民众不具备阅读能力的现实限制有关系。因此,只有把《道德经》一书当做是治国之方来读,才可以体悟到“小国寡民”这一政治理想的妙处。

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资料图)

然而,大众在阅读文本时均是从自我角度出发,与老子写作时设定的第一读者角度之间存有偏差,所以人们才会误解“无为”的含义,甚至更进一步认定道家是隐逸派的代表,从而忽视了道教经典中蕴含的治国理身的内容。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讲述了可以超越阶级、超越种族、超越时代的亘古真理。读老子之《道德经》,固然要体会他本人具有的囊括天下万物的大道观点,但这并不等于《道德经》只能被当做治国之术来看待。

道教自古便有身国同构的思想,治国与理身遵从的是同一道理。即便把《道德经》当成一本修身养性的书本去阅读,其中“法自然”、“无不争,故无尤”的观点讲述的也都是人生智慧。

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资料图)

道教所推崇的圣人,必须要先做好一个人的本分,然后又能把此等德行推广到整个家国,并为求得万世太平而努力。治身与治国,背后的核心道理是一致的。老子提出的“道”,本身是可以囊括万物的,不论是微小的蝼蚁,还是苍茫宇宙,世态变化万千,唯有道的生化永恒不息。

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是什么?恐怕这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言明的命题,但世间的每一种存在都可以以独有的方式去体悟到自身的道性。这种体悟,建立在品相万般的现实世界之上,而万物复归于一根,此即曰“道”。万物各具有不同的姿态,则是道的外在彰显,名曰为“德”。

道与德,本一内一外、一阴一阳,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永恒轮转。若把内在之道和外在之德放到人类社会中理解,道便是人世间生老病死、兴衰存亡的轮转,德便是上至帝王、下及庶民治国、理身的具体的礼制文明与心性修养,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称“道德”之词意的根源。

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资料图)

虽然《道德经》有满满五千字,但若要回归根本,只不离两个概念:无为与自然。无为,乃是面对世间纷然时所能保持的淡然心态;自然,则是因无为而可以体悟到的自我真常本性。

想要体悟到人生恒常真道,先要从规制自我德行入手,从有为的人生中体悟到无为的妙处。以无为心,不受万物尘染;以有为用,则要正己化人。从人性所表现出的“德”入手,一步步地去洞明内心真性,从本然常寂中感知与天地自然大道相契合的枢机。

能悟此者,进可以经天纬地,退能够修身齐家,所以又何必非把《道德经》固定在某一个角度来奉读呢?

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资料图)

其实,究竟如何去看待道祖老子给我们留下的这部经典,本身便是千人千面的事情。若能从有限的文字中体悟出自我行持的“道”,也就足以慰藉这一场读经的过程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73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8日 上午10:43
下一篇 2022年1月19日 上午9:16

相关推荐

  • 农村墓地旁为什么种柏树?究竟有什么讲究?

    细心的人肯定都发现了,不论是城市中的墓地,还是农村里的墓地,不论墓地的大小,通常种植的树木多以柏树为主。很多人可能就会很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墓地种柏树呢?其实在墓地种柏树也是有一…

    2021年12月5日
  • 不可破的10条天规,谁用谁幸运!

    01.流水不争先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   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   “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

    2022年1月4日
  • 有道之士:唐玄宗拜他为师 颜真卿赞赏不已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李含光,唐代著名高士,西历682年~769年。先生本姓宏,为避讳改姓李,是广陵江都人(今江苏扬州),唐玄宗尊称他为“玄静先生”。 先生的生平事迹主要载于颜…

    2022年1月23日
  • 这才是安全又旺运的汽车内饰

    汽车与房屋一样都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环境处所。因此汽车内饰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情绪,进而影响我们的运势。那么,我们该如何装饰汽车的内部环境,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风水禁忌呢? 汽车,被称为…

    2021年12月15日
  •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

      1 老子《道德经》中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这句经文的意思是,灾祸之中隐含着福分,福分之中…

    2022年1月10日
  • 快过年了,这五种东西千万别烧,非常影响运气!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定期的整理和处理一些物品。有的人会采取剪碎的方式,有的人会采用送人的方式,有的人会采用打包扔掉的方式,也有的人会常用烧掉的方式。 但是,生活中有些东西是烧不得的,…

    2022年1月17日
  • 修行一定要在道观比较好吗?

    古谚有云:“小隐于山林,大隐于世间。”身出家,隐于山林宫观之中,确实能够摒弃诸多世俗的诱惑,如果有恒心在山林中苦修,那么成就是不可限量的。 但如果身在世间,心却出离尘寰,虽为俗人,…

    2022年1月10日
  • 太岁神殷元帅,为什么三头六臂?原因是这样的……

    殷元帅,讳郊,又称正将地司、掌管天星地曜统煞雷王都天百解太岁、都雷杀伐主帅,掌管地司荡凶院。殷帅,作为统管六十甲子和十二岁神的元帅,通常在遇到禳关度煞、安宅谢土、禳解太岁等问题时都…

    2021年12月11日
  • 群租房风水注意事项

    工作竞争激烈,在社会上打拼很不容易,多数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辛苦打工的时期,选择集体租房,节省开支,群租房有好处也有不便的地方,最主要的是要注意风水,不宜触犯禁忌。那么群租房风水…

    2021年12月3日
  • 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

    道教三宝,分别为“道、经、师”三宝。据《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说,三清胜境,化生三宝君,一为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道宝);二为灵宝君灵宝天尊(经宝);三为神宝君道德天尊(师宝),…

    2021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