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身为一名道教徒,若想真正触及修道的本质,首先要炼养一颗纯合的心。

       当面对人生中的际遇,要保持不悲不喜、不骄不躁的平常心,以恒常的姿态去迎接生命中所有的无常,任凭风云变幻仍不会动摇自我的湛然常寂。能够做到这一点,正可谓在心性炼养上已臻达很高的造诣。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资料图)

修炼心性,是道教修行的第一要务。作为一名道人,一旦通彻了天地间的无名恒常之道,自然也就不会为了红尘间的蝇营狗苟而趋之若鹜。道经中有言:“空色色空无有性,有无无有色空均。”又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道教炼心的功夫若能做到极致,则可以实现齐万物、同生死的境界。修行之事,是要超脱肉身的限制,使人的情志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进而实现证圣成真的理想。

       基于此,很多初修道的人们也总是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道教修行与其他宗教并没有太大不同,都只不过是在讲授人活在世间的一种态度。

       甚至有言,道教关于心性的修行只不过是一场唯心主义,对现实并没有实际帮助。其实这是对道教最大的误读。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资料图)

       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每个人都必经的生老病死,这确实是每个宗教的必修课。

但道教在强调人们要对人生保持积极乐观态度的同时,还告知每一位信徒不要执着于有无,要以超脱的心态去看待我们为了生活而付出的一切努力。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道教独有的对生命形态的炼养上。

       也就是说,道教并不是一个只单独传承心性炼养的宗教。一个人是否具有言说生死的权利,除了他能够对与生死相关的一切超然而视外,更在于他能够以真功实行去真真切切地超越人间世的生死问题,即实现人们常说的得道长生。

       道教信仰的最基础,是对神仙的信奉。在道教中认为,神仙是超越了人间生死的存在。

       《庄子》中提到姑射山之神人,言其“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又以长寿而著称的彭祖为例,言其善于“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庄子赞为“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

   
众所周知,庄子最知名的乃是对心性论的见解,他提出过“心斋”“坐忘”等等对后世道教有深远影响的论点,但庄子同时也着重强调了人们务必要保持一个好的形体,通过导引术、辟谷等方法实现肉体上的长生久视,以身之大去养神之大,最终才能从有限的形神中求证无限的逍遥。

       此也正是《逍遥游》篇章中阐述大小之辩的缘由之一。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资料图)

       唯有使自我的形体实现从小寿至长寿,再至于百岁为一春秋的大寿之年,由此才能以至上的视角去看待人间的生死难题。

反观人间生老病死,人们所纠缠的乃是不能够以身离苦,更无法从苦中求得心灵上的愉悦,所以才会有“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深”的经教。

然而,道教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宗教,其对神仙的信仰,是与楷模和借鉴意义相联系的。道教历代所尊奉的仙真并不是虚拟的传说,而是真真切切地实现了长生久视的历史人物。

       所以道教之命功也并不是停留于口头的教诫,而是通过修炼之后,可以为所有人树立起一个值得学习的模范。每一个凡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前人养形养神的方法,使自己也走上一条超越生死的道路。

       自古以来,修道者便是强调性命双修的。道教中有一句话叫“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意指修行二字不是秀给他人看的口头禅,唯有用健康的体魄、充盈的精气神来向世人证明宗教现实意义,由此才能使修行落到实处,即曰“实修”。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资料图)

       此外,一名修道人还要有立足于人世间的功行,才使证圣成真具备了坚实的前提。这一份功行,是以对世人贡献的多寡来计量的。宗教称之为“教”,便要强调教化的作用。

       道教自诞生以来,便奉行“普度人无量”的信条。帮助众生从人生苦难中解脱出来,这是属于道人的功行。世间众人于人生苦海中翻沉,究其原因,不外于肉身上的不通泰,以及内心中的不畅达。

道人们虽然身在方外,却不会做一个事不关己的闲人,而是要肩负起教之为教的社会责任,帮助世人实现身体和心性上的双重修行,在心灵上敦促人们向善无为。

在身体上则要以医术、导引、功法等等方式教导人们去病保安康的本领。道教所保持的对生命的珍重、对生活的关爱,则促使历代修道人不断提出生命炼养的新思考。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资料图)

       不论十道九医的说法,还是自度度人的理念,这都与道教重生、乐生和“仙道贵生”的主旨命题相契合。

       道教是一个重生的、重现世的宗教,因为人只有活好了当下,才具有谈论高远理想的资本,所以道教比任何一个宗教都更加强调修命的功夫。哪怕是一己修真的得道成仙,亦或者齐同慈爱的济世利人,都必须立足于身体力行四个字。

爱人身,如同爱己身;爱众生,如同爱自我。道人的慈悲,不是对肉身的抛却,而是一份不贪恋、不憎恶的态度。

当生之时,认认真真地为颐养天年做出该有的努力;当终之际,对形神的聚散却是无谓之有无的淡然。立足于命功之上的性功,才更具有使人信服的条件。

       修道这件事,是需要一辈子去证悟的。修性的同时,也不应舍弃命功的根基,切莫把这条路终止在芳华正茂的年岁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926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3日 下午4:45
下一篇 2022年1月14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无视天师警告,为牟利私拆古建筑,难免牢狱之灾!

    在江西有一个县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县城里有一座木质的鼓楼,已经存世六百多年,结构精美保存完好,是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木质的鼓楼,位置在老城区,是当地…

    2021年12月18日
  • 把钱放在枕头下可以招财吗 ?

    很多人喜欢把钱放在枕头下,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也使枕头下成为入室盗窃的毛贼首先要翻找的地方。现在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在枕头下放现金的人也越来越少。但很多人为了招来财运,会…

    2021年12月20日
  • 神明前供水的注意事项,切记不可应付了事!

            道观里的神明一般都会有供香、花、灯、果、水,如果是在家里供奉,但是又不具备五供的条件,那可以只供香与水。  水代表心地,心要像水一样干净,清净心,要像水一样不动,不…

    2021年12月22日
  • 人的磁场,其实是灵魂所散发的力量 !想改运的看过来…

    人的磁场,是灵魂所散发的力量 为什么有些人的思维很敏捷,但是,到了另外一个人面前,他的思维会突然错乱或停顿了呢?每一个人的磁场都有一种释放和吸收的功能,如果经常和磁场比较污浊的人接…

    2022年1月2日
  • 为何道教的超度更为灵验?

    高功行持第一事 超度,相信在大多数人听来都不陌生,有很多居士和信众都在问,道家有超度,佛家也有超度,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在此,先弄明白超度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自魏晋始…

    2021年12月28日
  • 晚课中的太乙救苦天尊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能威慑地狱?

    《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是我们平时必诵读的经书。其中即收有《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下水船》、《救苦诰》、《升天经》、《解冤经》、《反八天》、《解厄真言》、《小赞韵》等都是与救苦天…

    2022年1月25日
  • 天道,是世间最好的力量

    在俗世中,有学问不一定有修养,有修养不需要太大的学问,这并不是说明了“学问”不重要,而是告诉大家,要以修“道”为本。人生有大道,能够突破障碍,能够在与人处事之中化险为夷,让自己拥有…

    2021年12月15日
  • 道教神霄雷法的核心内秘是什么?

    第一节  持戒   炼气是雷法的第一要务,但炼气的先决基础是执持戒律.元卢真人万宗师说:“凡欲行持,先服先天祖气,点化一身凡胎之气,盖此先天祖气 乃鸿濛大道之…

    2021年12月21日
  • 室内设计风水利器—屏风

    屏风对大家都不陌生,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之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的名字在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了。而屏风的使用要追溯到西周初期。不过当时的名名字叫做屏风,而是叫做为“邸”。屏风也可称…

    2021年12月19日
  • 家里两个位置保持干净,保证你聚财不漏财!

    进到一个人家,先看他家地面干净不干净,如果干净,那么这家人会越来越富贵,如果不干净,地面脏乱差,那这家的运势就是衰败的趋势了。家居风水环境对我们的健康和运势有着明显的影响,杂乱的家…

    202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