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静经》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附《清静经》全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是道教徒日常持诵的功课经之一。此经是三国时葛玄真人受之于东华帝君,观其旨要,乃发挥道君清静无为思想,以之指导心性修养。

《清静经》全文不到六百字,篇幅虽短,内容却很丰富,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首先经中先阐释无形、无情、无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浊、动、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因此,“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接着说明,人神要常清静,必须遣欲澄心,去掉一切贪求、妄想与烦恼,实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的常寂真静境界。最后指出,“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所以《清静经》,是教人遣欲入静的修炼要领,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之一。

道教认为:“常清静设教,导俗辅正,扶宗务化,民以归根,使含真而抱一,体洽玄元,炼神合道,羽化飞仙,不为乖谬……乃至千真万圣咸不出于此矣。”《清静经》有杜光庭、王道渊、侯善渊、王元晖、白玉蟾、无名氏、李道纯以及默然子等多种注本,均收入《正统道藏》。

为什么《清静经》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附《清静经》全文

一、人们烦恼是因为心不静

《清静经》经文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既是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由此可见,众生烦恼忧虑而不得真道的根本原因,在于心不清静而生妄求外物之心,因此修道之要在于澄心遣欲,去除妄心而恢复清静真心。故经文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二、内观心性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进而言之,所谓修心遣欲,就是以观想的方法,了悟世间万物及众生身心皆空幻不真。经云:“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

为什么《清静经》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附《清静经》全文

拓本 | 宋刻太上老君常清淨经碑墨拓本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遣除各种心念

了悟身心以致万物皆空还只是观想的第一步,即遣“有”,否定了有形之物的真实性。更进一步,不仅将有形之物认为空幻,而且这种观想出的感觉也是不真实的,应在观想中遣除,才能使心念不生,体合于道,常清常静。故经文云:“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静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能达到身心常清常静的人,才可得入真道。

但是所谓“得道”只是一种方便说法,指去除一切牵累而达到彻底了悟的精神境界,并非真有一个“道”可以求得。因此修心得道,只能是“得无所得”以无得为得。经文说:“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四、注重心性修养

《清静经》所讲的内观心性修养方法,在隋唐时极为流行。类似《清静经》这样短小精炼的经文还有许多。如《太上老君清静心经》《太上老君内观经》《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等。这些经文的思想义理及词句都与《清静经》基本相同。唐末五代至宋元,心性修养成为内丹性命双修的一个方面,因此《清静经》越发受到重视。唐末杜光庭之后,南宋道士白玉蟾、金元道士候善渊、李道纯、刘通微、王道渊等均为《清静经》作注,诵习此经为道士日常必修功课。

为什么《清静经》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附《清静经》全文

此经虽篇幅不长,但教人静心清神、遣欲入静、得性悟道,是道教修炼心性的重要经典,也是道士日常习诵功课之一。

太上老君,道教认为太上老君为“无上大道”的化身,常分身救世、教化世人。

常,指恒久、经常、常住。《易·系辞》:“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常清静经》:“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清静,指意境不烦扰,清心寡欲,无为和静,为修炼内丹的基本原则。《清和真人北游语录》:“无为自得,是谓真清静,圣贤与之也”。《真仙直指语录》:“清静者,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

道书或作清“净”,与“清静”意略别。《道教义枢》:“慧心明鉴,谓之清;智体无疵,故称净。《本际经》云:无染无秽,是名清净”。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 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为什么《清静经》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附《清静经》全文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太上老君说清静经 卷终

为什么《清静经》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附《清静经》全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057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0日 下午3:41
下一篇 2022年1月10日 下午3:45

相关推荐

  • 自己做路人,修行当淡忘

      学会忘记悲喜也是修道 (资料图) 什么是路人?有个成语叫“道路以目”,或许用在这里并不太合适,但说的却是真正做修行人的道理。不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偶然邂逅,若能在相遇的时…

    2022年1月18日
  • 玄坛赵帅金轮执法如意秘法

      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   赵元帅录   元帅姓赵名朗,一名昶,字公明,终南山人。秦时迟世山中,精修至道,功行圆满,被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帅。按元帅乃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炁化…

    2021年12月18日
  • 人有贵气的8大特征,来看看你有没有

    贫贱的人各种各样,富贵的人却有着共同的特征,看看富贵人的八大特征,你占几个? 一、厚道 古人云: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相反,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 …

    2021年12月29日
  • 难言之隐:只要做过这些事,早晚会发生在你身上(附化解法门)

    有信众说近期出现了亲孤托梦、梦回过往、夜寐难安等等类似情况…基本上,大型斋戒法会的前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法界的灵体众生通晓法讯后,会立寻机缘,以各种各样的显化告…

    2021年12月22日
  • 婚姻登记、下定婚聘吉日

    三合、五合、玉堂、续世、六仪、天宝、天对、天岳、天府、天玉、执储 月恩,定、执、危、成、开日。 忌: 五离、上朔、小时、四耗、月害、月刑、六蛇、七鸟、八龙、九虎,建破 收满闭日,及…

    2021年12月16日
  • 因为一本书,他在梦中被召去了地府……

    明朝有个叫颜章敬的人,出生书香世家,深受家风影响,自小就知书达理,与人为善,书案上总是放着一本《文昌帝君阴骘文》,早晚读诵,时时谨记因果感应的道理。 01 一天在睡梦中,颜章敬看见…

    2021年12月22日
  • 这三种人不宜算命!

    很多人说自己什么都不信,遇到事情了还是会求助于玄学,但是下面这三种人真的不适合算命。 一、幼童 现在很多喜欢命理的家长会带才出生不久的孩子去找人算命,而那些黑心的术士见了有钱赚,也…

    2021年12月20日
  • 道藏中的洞真、洞玄、洞神都是什么意思?

    《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洞的意思就是通,有通透、通玄达妙之意。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

    2021年12月10日
  • 道长,我的父母信佛,我可以帮他们拜太岁、请太岁符吗?

    近年来更是有诸多外来宗教也模仿道教,举办拜太岁法会,这表明了无论何种宗教或民间信仰都对道教专有的太岁神灵推崇有加,从这个层面讲,是值得鼓励的。 从文化融合、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这无…

    2021年12月30日
  • 是非只因多开口,招愆只为讲是非。

    1 不拿缺陷开玩笑 是非只因多开口,招愆只为讲是非。真正的朋友从不会嘲笑对方的缺陷与缺点。 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与缺点时,那些缺点与缺陷也在嘲笑你丑陋的内心。 再好的朋友,也要有分寸…

    2021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