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化书》是五代时期道教之经典著作,乃五代时谭峭所作。它是一部综论万物变化之道的道教论著,在其近似语录体的一百余段文字中,除了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内丹术、美学思想以外,更多的是道教伦理思想之宣扬。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就形而上的层面而言,《化书》的伦理思想应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巧妙平衡的一套较为大胆深刻的道教伦理体系。
01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伦理之源:伦理信条之生物学理据
伦理道德之所以能为人类所发现与遵循,实际上存有许多生物学之理据,这是《化书》解释伦理存在之缘由的新发明。其第一条理据是:道德乃生物界普遍存在之现象。它具有超越一切的普适性,是一种形而上的先验存在:当我们痛斥一个人道德败坏之际,时常会说他像禽兽一样。然而《化书》告诫我们,其实动物和人类并无多大差别,它们也讲究伦理道德,讲究恩爱亲情,比如乌鸦有反哺之仁,隼有怜爱幼胎之义,蜜蜂有尊君之礼,羊有跪乳之智,野鸡有从一而终之信。因此,五常之伦实乃万物之常理,是生物界普遍通行的道德信条。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第二条理据是:万物也像人一样,有着由善良本性和七情六欲所酿就之性情。《化书·道化·老枫》曰:“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贤女化为贞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而之无情也。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老枫树会化为长翅膀的飞人,烂了的麦秆会化为蝴蝶,无情之植物会化为有情之动物;贤惠的女人会化为坚贞的石头,山里的蚯蚓会化为百合花,有情之动物又会化为无情之非生物与植物,这就说明,在非生物和植物等物质的内部,实际上存在着与动物一样的性情、精神和魂魄。
02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万物皆有性与情
在谭峭看来,万物皆有性与情,亦即非生物、植物、动物和人一样都怀有性情,人超越于其它物类的聪明之处,只不过是他能够“存一”以同化“情”与“性”,让蠢蠢欲动之“情”消融于无所牵挂之“性”:“故人能一有无,一死生,一情性……”(《化书·道化·铅丹》)在“消弭有无之别,无差别对待生与死,统一性与情”方面,人比其它物类多了一份能动性和超越性,这是他在伦理上较之于其它物类的高明之处。但不管怎样,人都应该遵循生物界普遍通行之道德准则,恪守生物界共有的伦理规范。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有趣的是,我们以前只听说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之类的惯用语,却很少听说过可以用生物界的伦理普适性,来证明人类也应恪守并超越动植物界伦理的做法,在这方面,谭峭确实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03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人人平等,天下大治
既然伦理道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那么作为伦理规范之倡导者和管理者的君主,就应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无亲无疏、无爱无恶”,做到人人平等,以臻全国百姓大和睦的“大和”境界:“非兔狡,猎狡也;非民诈,吏诈也。慎勿怨盗贼,盗贼惟我召;慎勿怨叛乱,叛乱禀我教。不有和睦,焉得仇雠;不有赏动,焉得斗争。是以大人无亲无疏,无爱无恶,是谓太和。”(《化书·仁化·太和》)这种境界不像儒家那样表露出明显的亲疏爱恶偏向性,而是奉行道家之无为思想,以求达至人人平等之大同世界。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为什么“倡导人人平等,则可天下大治”呢?《化书·德化·谗语》中有一番精当的解释:用道德仁义之机谋来欺骗百姓是行不通的,最好的办法便是奉行“没有赏罚之策、没有亲疏之别的天下至公之道”,因为倘若君主轻视财货,盗贼是不敢胡作非为的,当君主问政于朝廷之际,谗言是无法流通的。故此可知,治理天下非“天下至公”莫属。
可以发现,《化书》的“人人平等,天下大治”之伦理理想是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之方行儒家的天下大同之愿,是道家思想和儒家理想的巧妙结合,体现了道家伦理之积极向上,堪称道家伦理思想在中古时期的标志之一。
04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化书》的道教伦理特色及现实意义
《化书》之所以能够成为道教伦理思想之一大中坚力量,就在于它能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强调积极有为之“化”,在“化”中实现道家的无为而治之“道”。耐心细致地谈论如何实施伦理教化,实现伦理理想,实为谭峭的过人之处,其取胜法宝即为熔道家、儒家、阴阳五行家和佛家思想于一炉,提炼出独具特色的道教伦理体系,以警醒世人,流芳后世。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谭峭甚至把儒家圣人孔子也改说成道家之楷模,其目的即在于说明,就连儒家之圣人,到了晚年都会幡然醒悟,转儒为道,化繁为简,宣扬“清静无欲、守一无为”之道德。由此可见,《化书》可谓以道家为根基而创作的“帝王道德守则”,同时亦可视为道家黄老思想在五代时期的伦理延伸。
05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给予后世的有益启示
《化书》不但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关于生物界伦理普遍存在性之论述,对当前的生态伦理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它对节欲、平等、节俭与伦理纲常的因果联系之论述,为社会主义道德观提出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它的“太和”伦理理想对于构建一个“经济上均平、政治上公正、思想上宽容的节俭型和谐社会”具有切实有效的指导意义;而它提出的“天下至公”之伦理理想,是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思想在伦理方面的有益设想(即由天下为公的伦理要求出发,建构出天下已经至公的理想社会),这种理想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不已,这其中就包括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之民主革命。
《化书》所创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其伦理精神还应继续挖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时代,它还有许多伦理精华值得探索,我们应让它古为今用、生生不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119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5日 上午9:24
下一篇 2022年1月15日 上午9:31

相关推荐

  • 室内设计风水利器—屏风

    屏风对大家都不陌生,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之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的名字在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了。而屏风的使用要追溯到西周初期。不过当时的名名字叫做屏风,而是叫做为“邸”。屏风也可称…

    2021年12月19日
  • 天道,是世间最好的力量

    在俗世中,有学问不一定有修养,有修养不需要太大的学问,这并不是说明了“学问”不重要,而是告诉大家,要以修“道”为本。人生有大道,能够突破障碍,能够在与人处事之中化险为夷,让自己拥有…

    2021年12月15日
  • 2022年,这四大生肖命中有“劫”!该如何扭转运势?

    然而有人觉得拜太岁不过是一种民俗或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其实没什么用;也有人过觉得太岁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谈到犯太岁就色变的地步。 犯太岁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这两种态度都是偏颇的,什么…

    2021年12月17日
  • 富贵三更梦,平安两字金

    富贵三更梦,平安两字金  有一副古老的对联:人喜富贵三春景,我爱平安两字金。   说富贵如同三春美景,其实富贵更多时候是枕上一梦,梦醒成空。   古人感叹:眼看…

    2022年1月25日
  • 龙虎山正一观来历,正一观在哪里,正一观简史

      龙虎山正一观来历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龙虎山景区西南方位,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淬炼道丹之所,有“丹成龙虎现”的传世佳话。此后经由第四代天师张盛修整改建为“祖天师庙…

    2020年12月15日
  •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全文,又名《三官经》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 尔时,救苦大仙。在大罗天上。九炁紫微天宫。上禀道君曰。集会三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众圣曹官。考校司同诸仙众。讲说经法。救拔众生。放大光明。照…

    2021年11月30日
  • 我们常说的山神、土地、城隍都是怎么来的?

    对神祇的信仰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宗教都有的。中国的先民们认为,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乃至草木土石都有主宰和精灵附属,所有本土的道教和民间信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灵崇拜的宗教。 特别是…

    2022年1月23日
  • 道教坛场法器:节

    “节”本是中国古代礼仪之示信的象征,通常被悬挂于杆头,所谓“节,信也。”《周礼·地宫·掌节》中记载了各式各样的“节”: “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

    2021年12月3日
  • 一个人,永远只能享受和他相匹配的东西

    每个人只能得到和他相匹配的东西,一旦自己拥有的东西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贡献,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比如:一个人的名声不能大于才华。一旦你的名声大于实力,就是名不副实,就是欺世盗名,就…

    2021年12月8日
  • 五岳真形的缘起及用法

    寒衣节法会,上玉皇大表时 高功水火敕炼,朱笔开光花钱 文章中对五岳真形的缘起及用法,做了一个简单的阐释。 历史上,带有五岳真形图元素的法宝极多,其中就包括这一枚赤郭白姑五嶽真形方牌…

    2021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