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正一观来历,正一观在哪里,正一观简史

 

龙虎山正一观

龙虎山正一观来历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龙虎山景区西南方位,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淬炼道丹之所,有“丹成龙虎现”的传世佳话。此后经由第四代天师张盛修整改建为“祖天师庙”,并居住于此登坛传箓,从此但逢三元节,各地道士奔赴于此聆听讲法。

祖天师庙

南唐时期得皇赐令而重新修缮“祖天师庙”,时逢二十一代天师张秉一,赐名“天师庙”;至宋代,第二十八代天师张继先奉宋徽宗之敕令扩庙为观,赐名“演法观”;嘉靖年间敕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重修,并改额“正一观”,一直沿用至今。

龙虎山正一观在哪里

正一观坐落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西南角,背山面水,可谓山环水抱。正一观坐东朝西,坐东方得祖山之青龙之气,朝西方可令白虎丹成,是一出风水奇特之所,利于丹道大成。

公交路线:在上清古镇乘坐游览观光车可到正一观,距离大约8公里左右,行程时间30分钟(自驾同样,导航“正一观”即可)。

如果从鹰潭市机场、火车站到正一观,则需要先打车或坐车到上清古镇龙虎山景区售票处买票(嗣汉天师府侧面是售票处),票分为通票和部分票,如果只参观、游览嗣汉天师府、大上清宫、正一观、兜率宫,买部分票即可,票价45元。

如果打算游玩龙虎山道家宫观+其他景点,则需要买通票,价格175元。

龙虎山正一道教起源

据《龙虎山志》载:

汉和帝时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真人六十余,饵之而容颜益少,若三十许人。

顺帝时,真人闻巴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时蜀疹气危害人体,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于是前往四川。

居鹤鸣山,著道书(《老子想尔注》及《正一盟威经录》),尊奉老子(太上老君),新出正一之道,以二十四治(名山)为传教点,外以神明符咒,内用医药之术为人治病消灾,颇得群众信向。

由于得到广泛的民众支持与信奉,张道陵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道教组织“五斗米道”(凡求医、从道者需交五斗信米以备饥荒而得名)。

也因此张道陵便成为中国道教的鼻祖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得道成仙之地龙虎山也就成了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祖庭),龙虎山从此便声名远扬。

张道陵创立正一道派后,时人称张道陵为人天之师,于是又称天师道,张道陵被称为“张天师”。张道陵羽化前授印剑符纂于嗣师张衡说:

“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三绪,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

故于此,龙虎山历任天师由张道陵后人世袭制便成了天师道的规矩,也是中国道教史中一大特色。

龙虎山正一观简史

东汉时期:正一观来历

东汉末年,第三任天师张鲁在盘踞于蜀汉地区,以政教合一的方式治下驭民三十余载。汉献帝时,曹操征服汉中,张鲁见曹公天命所归,投于曹,以印剑符纂授予其子第四代天师张盛,说:

“大江之东云锦山,亦名龙虎山,祖师正一元坛在焉。汝可以印剑符纂往住其地,永宣祖教,以传于世。”

张盛迁回龙虎山,修治祖天师元坛故此,每岁三元日登坛传教,从学千余人,是为龙虎宗。此后天师在龙虎山嗣传六十三代,香火不绝(至今已六十五代)。

唐代时期:天师庙

到唐代,诗人吴筠有诗云:“道士衣披鱼鬣衣,白日忽上青天飞。龙虎山头好明月,玉殿珠楼空翠微。”由此可知,龙虎山在唐玄宗时期道观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正一观祖师殿

 

南唐保大八年(950)御敕二十一代天师张秉一在此建“天师庙”。

宋代时期:演法观

宋元元年(1086)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重建。

崇宁四年(1105)张继先由于当时医治瘟疫有功,得到道君皇帝的宋徽宗的器重,奉敕修建,赐额“演法观”。

元咸淳七年(1271)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重修。

宋元以来,道教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纂统归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敕为正一教主,官居一品,时正一道才正式成立。

随后,世袭天师便由提举三山符纂升到掌管天下道教事宜。从此,作为全国天师道的活动中心龙虎山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道教祖庭

明代时期:正一观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敕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重修,并改额“正一观”。

旧制:正殿五间,祀祖天师和王、赵二真人鎏金铜像。左右两庑各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钟鼓楼。二年后又敕改建。万历七年(1579)遗太监杨辉督修。

万历三十九年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复修,时增正门三间,丹房六间,庖(厨房、浴室)皆具。

龙虎山正一观

天启三年(1623)五十一代天师张显庸复修,一如旧制。

清代时期:扩建赐田

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拨帑钜敕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重修,改玉皇殿为玉皇楼,余如旧。

雍正九年(1731)世宗特赐帑金,命遣大臣重修龙虎山庙宇。复命署理五十六代天师张昭麟协理,赐秀田以永香火,且严禁族家人不得到观侵损以崇祖祠。

凡阅九月告成,其制:

正殿五间,重檐丹楹,彤壁覆以碧琉璃瓦。东西周庑各十间,环以朱栏,元坛殿三间,在东庑中。从祀殿三间,在西庑中。仪门三间,朱扉金铺铜沓冒。阶下钟鼓二楼,凡殿楼门庑梁栋俱饰彩绘。

正门为阙者三,中额曰:“正一观”。阙门皆朱漆铜沓冒。门外幡杆二。正殿后楼房五间。自阙门至楼前,甬道阶级皆甃以巨石。

丹房三间,在大殿西。丹房后楼房三间,左右披厢各一,备庖湢。红门一座,在正殿东北隅。门外有祖天师张道陵的炼丹岩,濯鼎池诸古迹。时观敕田共三百余亩,永免差徭。

嘉庆二十年(1815)五十九代天师张钰蒙恩,借帑复建,一仍旧制。

民国时期:毁于火患

随着封建王朝的落幕,民国时期战火纷飞,道教宫观在战火中风雨飘摇,已然失去了昔日宗门场所的职能。1947年国军征用正一观作为临时驻扎之地。

在临走的那天的夜里,一个照料驮马的马夫疏忽导致火患,将这座千年古观、道教祖庭正一观尽毁于火患之中,这是道教的莫大损失,也是历史文化的一大遗憾。

建国后(当代):复原正一观

建国后,我国经济薄弱,未能及时修复道观,再加上经历了一段较为特殊的年代,正一观的修复工作一直延而未决。直至一九九四年,龙虎山景区管理投资局对正一观院墙进行了重建。

一九九六年,在海内外道教知名人士的关注下、当地政府的重视中,正一观举行了奠基大典,正式启动了正一观修复工作。

由于正一观的修复需要大量专业人士,查阅海内外多方资料方可准确重现,因此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因此修复工作难以为继,直到近年来才完成重建工作

如今的“正一观”,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筑风格重建,并采纳了明、清时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艺术特点,整体建筑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

道经云:“龙虎山中练大丹,六天魔魅骨毛寒,自从跨鹤归玄省,道法兴隆济世间。”正一观历经千年斑驳时光的冲刷,或许原来的建筑消逝于历史之中,然而龙虎法脉终会光大于世。

原创文章,作者:龙虎法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1.html

(3)
上一篇 2023年12月31日 下午5:44
下一篇 2020年12月16日 上午10:51

相关推荐

  •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九又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

    2022年1月8日
  • 四大安宅的灵性宠物,看看你们家的宠物上榜了吗

    第一种灵宠:龟 龟是玄武苗裔,养龟主要为积福蓄运。灵龟只限草龟,其它什么巴西,大鳄,黄缘之类的统统不算。 有两种养法: 一种是挑百年以上的大龟,这种龟本身就是福禄深厚的灵物,饲之借…

    2022年1月12日
  • 借神敛财会遭到反噬吗?

    道教的法事分阳法事和阴法事,祈福类的法事为阳法事,超度类的法事为阴法事,民间常见的法事,有些由道士处理,亦有仙家、神婆等灵媒处理的,一般来说,只要达到趋吉避凶、化解灾难的目的,法事…

    2022年1月6日
  •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也许神仙一付邋遢样,但那双清澈湛明的方瞳孔,却泄露了他的真相。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神仙的眼睛什么样   眼睛是灵魂之…

    2022年1月30日
  • “道”文化对中华民俗的影响

      “道”文化对中华民俗的影响 作者:李信军道长     “道”文化,汇贯于古今,天地以固存。从我们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时的“伏羲氏”起,其根据“河洛”而画“先天卦”…

    2022年1月17日
  • 关于生肖相冲 相害 相刑原理与基本化解方法

    何为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

    2022年1月24日
  • 说一说大家比较关心的玉皇钱…

    除了玉皇钱之外,还有青玄普度大劵,   玉皇钱,乃阴阳诸品科仪中,常用的烧化钱财。可以用於消灾解厄,治病延年,还债补库,超度宗祖等用。其来历主要根据《玉皇经》种种功德而来…

    2021年12月25日
  • 御医治不好雍正皇帝的病,请龙虎山高道做了怎样的法事后痊愈!

    话说康熙十八年,圣祖皇帝与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一同立了个规矩:每三年由张天师负责,从龙虎山选派年轻优秀的道士来京担当“御前值季法官”。转眼雍正五年,五十五代天师张锡麟大真人按例入京朝…

    2021年12月6日
  • 灵宝 无量度人 上经大法:灭魔智慧咒

    天地杂炁,生诸妖邪。常以正道,除去氛祲。第一思惟,无我无主。诸法皆空,不可转相。一实境界,飞魔鬼神。知所住处,实知方便。假空有故,法性理性。湛然常住,无有去来。一知实故,二知魔故,…

    2021年12月3日
  • 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为什么要监察人间的善恶功过?

    中国有句古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说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丧尽、坏事做绝,因为就在头顶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监察着你的一言一行,并根据人们的行善作恶来断定祸…

    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