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长生不死的观念由来已久, 据文献记载,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向往长生。东汉末年, 道教诞生, 方仙道作为道教的一大源流, 其思想也被道教全盘接受, 并成为道教宗教思想的内核, 从此于贯彻整个道教史, 直至如今。我们甚至可以说, 如果缺少了长生成仙的思想, 道教就不能称之为道教。

在神灵仙真之颂中, 道教中人赞扬仙真时自然会表露出对成仙的渴望, 仙人之乐, 可谓无穷无尽!他们已经彻底超凡脱俗, 不染尘埃, 远离生老病死, 而且身怀神通妙法, 自由往来天地人三界, 饱览大好风光, 如此美妙的生存状态, 竟可以长达亿万年, 以至于永恒, 这怎不叫人极度渴求、 无限遐想呢?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道士不仅渴望长生不死, 期想成仙以后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且深信自己可以通过勤修苦练, 得道飞升, 或者益寿延年,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葛洪在《抱朴子内篇》 中提出的“仙可学致” 的观念:
世人之所以否定神仙, 主要是因为秦始皇、 汉武帝为了修仙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最终却一无所获,但修仙之法, 不仅在于仙法妙诀, 更重要的是淡泊宁静, 一心一意, 所谓“学仙之法, 欲得恬愉淡泊, 涤除嗜欲, 内视反听, 尸居无心” , 清静无为、 恬淡守虚才是入道的根本要素, 而君王作为天下之主, 必然被权力美色扰乱心神, 无有片刻之安宁, 又怎能有所收获呢?

道士坚定地信仰仙道、 渴望飞升, 长年累月地修炼,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宗教理想。那么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呢?

第一, 热爱生命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当远古先民产生自我意识之后, 对生命的关怀就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 远古先民祭祀鬼神, 发明巫术, 都是希望以此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

先秦时期, 道家贤哲将这种生命意识加以总结, 发扬光大,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又何患” , 因此强调“摄生” “贵生” ; 道教的“贵生” 意识是无比强烈的, 体现为宗教的终极关怀——得道飞仙。 道教不仅将此信仰付诸实践, 还有一套理论: 人的身体虽然来自父母,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从根本上来说, 人是由大道孕育的, 所以可以通过修炼返本还源, 回归于“道” 。如《无上秘要· 人品》 云:
形非我有, 我所以得生者, 从虚无自然中来, 因缘寄胎, 受化而生。我受胎父母, 亦非我始生父母也, 真父母不在此… … 立行合道, 则身神一也。身神并一, 则为真身, 归于始生父母而成道也。
人的生命来自虚无之中, 由天地自然之气孕育, 之所以因父母而生, 不过是机缘巧合而已。这种观念完全超越了世俗界的生育意识, 把人的生命直接与宇宙的本体“道” 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道教独特的“天人合一” 思想。由此, 道教才从理论上把道家的生命观上升为求道成仙的宗教信仰。
另外, 道教关爱生命的形式也可谓独树一帜。在世界几大宗教中, 唯独道教,尽管也强调涤荡性灵, 但更渴望形体长存。因为在道士看来,人的形、 神是统一的, 形以神而立, 神以形而存, 所以教中的所有修炼方术, 几乎都是以肉身飞升作为目标。外丹派主张炼就金丹, 服之成仙;符箓派主张画符念咒, 引神气入体;存神派则主张存思神灵入体, 镇压穴窍;宋元以后的内丹派,主张性命双修, 把精、 气、 神炼为一体, 走出阳神, 其实也是变相的形体长生。在整个道教发展过程中, 道教中人始终追求着肉身的长生,只有万不得已, 才会选择走灵魂不朽的道路。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也正是因为关爱人的形体, 所以道教对古代方仙道的导引、 练气、 胎息、 服食等强身健体的修炼术非常珍视, 并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当今时代依然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如果我们单从养身爱己的角度来说, 道教长生飞仙的教义其实也蕴含着积极意义。

第二, 向往自由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追求人生的自由是人类恒久的梦想, 从内心深处来说, 每个人都渴望打破藩篱, 逍遥自在。道教是最渴望自由的。首先, 在思想上打破了“天命观” , 希望把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教中很多经典都提出人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 如《老子西升经》 云:“我命在我, 不属天地。”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云:“我命在我不在天。”

道教是以长生为宗旨的, 因此必须树立这样的生命观, 如果他们信奉人的生命是有主宰的, 寿命是既定的, 那修炼、 摄养等宗教活动岂不是毫无意义? 于是他们理所当然地要砸碎常人心中不可撼动的枷锁, 坚信只要自己勤修苦练, 就可以从苍天那里夺回生命的主动权。 道教的特点也正在此处, 他们不像有的宗教那样, 主张信徒应当把自己的一切都无条件地献给神灵,包括生命甚至灵魂。相反,道教遵奉神灵是希望神灵能帮助自己实现长生不死的愿望,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道教中有那么多与生命有关的护法神祇,如保生大帝、保命天尊等。 在道教中,人永远是比神要重要的。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其次, 道教中人在行为上也不愿受世俗的拘束。魏晋以后,修道之士或是自建精舍, 或是栖居于朝廷营造的道馆(后称道观)之中, 重新确立了自己的生存模式,神仙道教日渐成型。他们彻底以清净自然为宗旨, 安于修心养性, 斋醮炼丹, 无功名之牵累,无赋役之劳身,逍遥于林泉之下,徘徊于山水之间。有了如此悠闲的生活,道教中人当然更不愿意再被世俗束缚, 所以他们摒弃功名,再也不愿劳心劳力, 一心一意修道,期盼早日飞升。这种思想在道教的典籍中很常见,如《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 云:“坚心勤持戒,当须弃荣禄,名利勿牵联。” 史书中,那些著名的高道也无一不是淡泊超然之人。可见,道教对凡俗世界的重重枷锁是很排斥的。

然而, 无论道教如何排斥世俗,也不得不与之发生交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与政权的往来。道教必须与统治者保持联系,不然就有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历史上就曾有数次大面积的毁道举动。于是,道教只能与世俗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正如任继愈说的:“神仙道教寻找的是一条济世而不入世, 避世又不出世的道路。” 现实中的自由毕竟还有障碍, 并不是绝对的自由, 故而道教中人才会如此企盼得道飞升, 因为只有那样他们才能获得绝对的自由:不仅生命恒久, 青春永驻, 而且神通无量, 道法奇绝, 或是耸身入云, 飘然于天地之间, 或是骑龙跨虎, 往来于名山大川, 闲时与仙友弹琴对弈, 忙时持飞剑斩妖除魔, 不受帝王管束, 更无政令压身。如此生存状态, 才是道教中人所渴求的自由, 才是他们追求成仙的真正意义所在。

第三, 实践激励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千百年来,道教中人艰苦修炼, 始终没有放弃,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 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他们通过修行取得了延年益寿的成果。自《史记》开始, 历代正史中都记载着很多精通养生之道, 真正得享高寿的人, 例如: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 或言二百余岁, 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 华佗字元化… … 晓养性之术… … 广陵吴普、 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 普施行之, 年九十余, 耳目聪明, 齿牙完坚。… … 阿从其言, 寿百余岁。( 《三国志· 方技传》 )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此外, 还有很多因修炼而长寿之人。在医疗水平落后的古代社会, 这些高道能拥有如此悠长的寿命, 绝不是偶然的, 我们只能认为这是道教善于修身养性。其实现代生命科学也证明,如果人们能保持少思少虑, 饮食健康, 并坚持有效的锻炼, 是可以增强体质, 延年益寿的, 这与道教的修道理念非常一致。而在古代, 这些著名道士的高寿必然会激励着其他人竭力地炼道修玄, 就算不能真正地长生飞仙, 但至少可以祛病延年, 这关系到他们对自身宗教活动的体认与肯定。可以说, 如果现实中的修炼没有任何回报, 那么道教长生飞仙思想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因为道教始终不是一个单纯追求心灵安宁、 灵魂解脱的宗教, 它更关注人的现实生命。

总的来说, 长生飞仙是道教宗教思想的核心, 它表现了道士对自身生命的极度关怀, 对自由天地的无限向往, 还包括了对自我实践的肯定与期盼, 故而道士才会在颂赞中不断地诉说着成仙的渴望和成仙的至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16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3日 下午3:10
下一篇 2021年12月3日 下午3:17

相关推荐

  • 神奇的子午流注,让你手到病除!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的。实践告诉我,这个子午流注既简单易懂又有奇效。 诚望大家记住这个图,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了大家便于…

    2022年1月17日
  • 解密:道教施食科仪中每样供品有何作用?

    施食是道教斋醮道场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由斋主邀请道士设置神坛,摆设供品,由高功法师书写青词表章,诵念咒语,上达告知神灵天尊,祈使斋主的九世父母及一切亡魂从地狱幽冥中得到解脱,往生天…

    2021年12月31日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道教修行的术法包罗万千,很多初学道的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修证方法时,总是会一片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学习,更不知道究竟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        其实,只要功…

    2022年1月9日
  • 为什么民间把寿命称为阳寿?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生命起源于阴阳交合,但最重要的是那一股先天之阳,这是决定人寿命多少的阳气。从小…

    2021年12月4日
  • 也许你也曾误入过平行宇宙!入口竟在道教的洞天福地?

    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我们来到一个地方旅游,总听导游介绍说:这是道教第x洞天,…

    2021年12月8日
  • 手上六个地方告诉你 招财还是漏财

      大部分人看手相,都是看生命线、智慧线和感情线,这三条线并称为人体手掌的三大主线。从这几条线中,可以看出人的身体健康、聪明程度以及情感运势,但人的手掌纹路繁多,分析起来…

    2022年1月26日
  • 道教坛场法器:镇坛木

    镇坛木又称”震坛木”、”奉旨”、”净板”等,外观形状类似于一块长方体木块,有些做成顶面稍隆起的形式,底面平坦…

    2021年11月29日
  • 青牛,毛驴,麋鹿 | 为什么道教神仙的坐骑总是如此个性?

    过年,对中国人而言,意味着团圆。无论是在外打拼的异乡客,还是求学于外的学子,平平安安回家过年是最大的心愿。随着现代交通业的发展,人们出行方式逐显多样化,出行时间也大大缩减,很大程度…

    2021年12月31日
  • 【道教养生】——小雪话养生

          小雪,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

    2022年1月9日
  • 道教有没有经文,读了可以使人变聪明?

    理论上来说,读任何经咒,只要心诚,都可以使人变聪明。不过大多数人,若求智慧,还是建议持诵《文昌宝诰》。世间流诵的所有经文宝诰,或是神仙所传,或是历代高道总结,1800多年来被无数人…

    202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