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仪中的公牍文体简述
科仪是道教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作用之一是沟通神人、济世度人。道教科仪中,需运用许多公文性质的文字。在道教科仪中,公牍文是神人沟通的重要途径,是随方设教的度法之一,“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道教科仪里的公牍文大致可分为盟誓类、章奏类和关牒类,文辞简明质朴,品种繁多。
道教神仙世界中,不但神灵的等级有别,他们还有不同的职掌,由于神灵世界的等级有别,组织结构庞大,科仪公牍文便应运而生。为请真降圣、使所祈能顺利到达“太上御前”,据《太霄琅書瓊文帝章訣》记载:
“凡斋启告,先治辞牒,不可闇慢,率略千真”,凡修斋祈告上天,需要先辞辭牒,不能怠慢。
在道教科仪的发展中,公牍文大概能分以下三类:
盟誓是起源甚早的公牍文,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云:
“盟,明也。彼此未信,对神以相明也。神者无形,窗冥不測,莫覩其端。若违盟约,必致殃考,是其验耳。依盟崇约,福亦无忒。但以凡心易動,神理难明,故須立约以契之,必令通神合道也。”
“誓,制也。以言契心,告神盟也。而自制其情,欲不使放逸,期於会道耳。夫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不須盟誓,以自契也;中士巳下,引之則进,排之則退,故須盟誓,制止其心,令不改也。盖圣人大慈之教,勘於合道,既授之以法,又使从科戒,必令不犯,克得道也。”
可见道教科仪中的盟誓文是行法、传授用的盟约与誓言。例如《太上正一盟威法》中的受盟词,是较早的盟誓文,文里先署“某年某月某日某州县乡里某宫观受某法姓某”,后以“一如律令”结尾。正文内容为受法之后,当奉行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其文辞质朴,内容多为“医治百姓疾病”“慈仁育孝”“敬老爱少”等齐同慈爱的教理教义。
《上清灵宝大法》记载元始天尊“乃出三五章仪、河图醮法、拜表上章之诀”,可见通过拜表上章,以沟通神灵、祈福禳灾的道法,非常神圣。《洞玄灵宝道学科仪》记载:“凡是道学,当知章奏之法。”学道之人,应当知道上章奏表的道法。
关于章奏科仪,《传授经戒议注诀》中有“斋竟奏表法”的专门记载。《正一威仪经》中有“章奏威仪”的记载。《赤松子章历》收章奏文本67种,是关于早期天师道飞符上章法事的重要资料。
道教科仪中的章奏类公牍文主要有章、表、青词以及疏、笺等。
章、表和青词都是上奏圣真之文。章是法师为消灾解厄、升度亡魂等目的,而忏悔己过,拜请相关神明。上章的程序与内容不可随意更改,如《无上黄大斋立成仪》共上《启告玄穹解秽章》、《酆都赦罪章》、《开通道路章》、《炼度沐浴章》、《升度亡灵章》5通章。表即“朱表”,言功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始于陆修静天师《太上上洞玄灵宝授度仪》之言功口章。章与表之别,还可见于二者不同的书写与焚烧仪规。但关于书章的规定还有《赤松子章历》、《太上三洞表文》、《上清灵宝大法》等,内容复杂得多。
《上清靈寶大法》记载:“稽考古式斋醮,自始及終,皆备詞关申,是髙功措辞者。独青詞乃斋主之情㫖,髙功之所据凭科,所谓謄词者也。青词代剖肝,丹书象瀝血,所以形容斋主之诚切。其辞貴简而不尚繁,貴质而不尚丽,傾心露胆,求哀於上帝也。”
《通典》云:“唐天宝四载,敕太清宫行事官皆具冕服,停祝版,改为清词,书于纸上。”
《道门定制》注云:“唐奉老君为圣祖,置太清宫,奠谒祠事甚严,故有此敕。”
可见青词源于唐代太清宫道教行事。至宋,由于大量文人创作,青词得以大盛,这一道教科仪文牍亦最终走出玄门,进入文学领域。
道教科仪中章奏类公牍文还有疏、笺。《上清灵宝大法》有《开经疏》、《功德都疏》;《无上黄大斋立成仪》有疏10道。这些疏文格式大致相同,均是先述斋意与斋坛仪节,后以骈文表达赞颂与祈求之情,尾用“谨疏”。《上清灵宝大法》有笺文12篇,分“启笺”与“谢笺”两类。内容结构上,先颂扬神功,次叙斋醮之事,后表达祈愿之意,所录之笺均为骈体。
道教科仪文献中的上行公文还有札、申等,此略去不述。
《道门通教必用集》记载:“古仪无关告土地便外坛宿启,后世增修为文,止是启告,寻置文牒,复有行法,而居师位者又加以印符咒命,召土地诸神,盖于出天心正法,今遂为成规。”
《旧唐书·职官志》:“关,谓关通其事。”道教科仪中“关”主要用于通章奏、发符和发请醮状等。其对象为“四直功曹使者、三界直符使者、本司当番神吏、当处承受土地、泰山府诸处城隍司、沿路土地”等,目的是请以上神灵代为投递。
《文編》记载:“凡公之事:上而下者则曰符曰檄,问讯列对、下而上者则曰状,位等相以往来曰移曰牒。”
牒是道教科仪中运用最广的公文之一,据《上清灵宝大法》所收牒文,涉及城隍、九州社令、当境土地、飞龙骑吏、地府、水府、五岳、三天灵司、三洞诸仙兵马、三界四直功曹等,数量占该书所收公牍文类之首。除三清、圣祖、五方五帝、天皇、玉帝、北斗、三师等尊神用奏、申外,其余科仪所涉,多用公牒。
道教科仪中的下行或杂用文牍,还有榜文、告文、官告、晓示、刺、檄、移、帖、判文等,暂不详述。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记载:“凡有事端,关牒灵祗,申奏神真,最为纲要,文式典则,不可不备。”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上清灵宝大法》、《灵宝玉鉴》、《道门定制》等众多道书中都有关于科仪公牍文使用的相关规定与范式。
首先,道教科仪公牍文是随方设教,“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化成之法,故它的使用需先识得三界朝班尊卑之序及所司关系之处,后按仪格使用不同文牍。
其次,道教科仪文献中,不但有各种文牍仪文格式的范例,对不同科仪使用文牍的环节,亦有详尽而明确的规定。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之“玄局仪范次第”云:升坛行道之日先于坛内烧化通关预告,转牒九州岛社令、三界神司……令部卫神魂普赴坛下,止雨借晴。关告都毕,旋绕登坛,拜素车百马章、开通道路章,申奏天曹五帝四司、三景星官……法中干预之者,及表奏诸师上帝,一一周备,……宣读全同券文宣放生仪,……焚化简文茭郭茭龙童子等。至终满之时,净坛设醮,起五方真文拜谢恩表乞,诣玄师前还职,拜言功谢过朱表。
在何种环节使用何种仪文,都十分明确。一场道法的实行,实为一次严格的“依科阐事”,不可随意怠慢。
再次,道教科仪公牍在书写仪节等方面亦有特殊的规定。
《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云:“作章纸墨清静,书无草脱,又不得用残纸,截片纸。……章表云上诣三天曹以闻。去再拜一寸三行,后安臣姓,臣姓后三行施年月。臣姓中央安太清,长二寸半,亦三寸真正书,令可识。尾余白纸三行,无者令纸续。”
道教科仪公牍要求文辞简明质朴:
词章之体欲实而不文,拙而不工,朴而不华,实而不伪。
欲实济鬼神,不可虚加文饰。
道教科仪的功能主要是沟通神灵,公牍文是沟通神灵的媒介。但是,能否沟通神灵的关键,是人心,如果人心通天,“则举念而天已知”,仅假借于文辞,则“入于有为矣。”可见,道教一方面视科仪公牍文作为沟通神灵的重要工具,“凡斋启告,先治辞牒”,另一方面更认为行法和沟通神明的根本在于自身修持:
《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故圣师之意,必令先修之身,然后可以行鬼神,若不知修之在我,徒以奏申章表为报应呼吸动作为指挥,是以心愈迷、效愈远……令嗣教者,当以明教为先,修持为本岂患不能行法耶?
参考文献:[1]成娟阳.道教科仪中的公牍文体略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8(02):108-116.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