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门的修行人,通常有这两种弊病,不能克服与道渐远,与魔同行!

刚入门的修行人,通常有这两种弊病,不能克服与道渐远,与魔同行!

很多刚刚入门修行的弟子,在练功中很容易心思不定,心意不专,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

练功的时候老想着各种功能、功境快快出现。比如练青龙剑的时候就想着能早点看到青龙神显像。修金光的时候,一上座就想早点见光。抱了这种希冀贪求功境的心去练功,一心多用,那么在站桩打坐中就很难一心一意,心静不下来,容易心浮气躁。

才站了半小时不到,就恨不得青龙神赶快出现,气都虚浮在上面没沉到丹田,连最肤浅的入静都做不到,更别说进入定身、定心,定息的境界了,身心皆不定,又怎能感应到龙神呢?又或者掐了几遍金光,就恨不得看到金光马上显现出来。

却不知金光也是本性光明,心已然蒙尘,光明又如何会显现出来呢?必须一心一意的进行修持,忘掉功境,种种功境方能不求而自得。越是去刻意追求,反倒越不出现。

刚入门的修行人,通常有这两种弊病,不能克服与道渐远,与魔同行!

刚入门的修行人,通常有这两种弊病,不能克服与道渐远,与魔同行!

在修炼阶段,常常起飘浮心。所谓漂浮心,就是今天练练这个功,过几天又打坐练练那个功。过段日子,又听说某某大师在传授某某道法,于是心痒了,又跑去参加面授,练了没几天,哪天又听说某某大师在某地举行灌顶授法,又连忙跑去皈依,希望也可以获得加持。不是说不能参学其他道法,历来很多祖师修炼到一定阶段,都寻师访友,游学参学。

但这是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把自己所学的这一门已经学得很精深的时候才有必要,去参学其他道法。否则今天在这个小学里面读几天书,明天又跑到另外一所小学,这样下去,读十几年下来也还是小学生。

可偏偏这种人很多,经常到处学法,却又没有一门可以坚持下去,一山还望一山高,不停的改练其他多种功法,但没有一种功法能坚持下去,练了不到几天,就开始怀疑功法是否有效果,但是看到别人又练得那么好,舍弃又觉得可惜。疑心常常起,信心总不坚,即使拜了师,也和师父不亲近,心也不在师父这里,师父的话也听不进。

对师父的指导也不以为然。这种人对于练功也好,拜师也好,有点图新鲜感,新鲜感一过就觉得索然无味。一门心思又想着再去哪里拜师学功法。

就这样心思漂浮不定,到最后自然什么都没有修出来。总之,自己没有主见,不听师父的话,总听别人,别人说什么他信什么,有人说这功法不好,他就觉得不好,人家说这么练不行,他也觉得不行,这样下去,就是练十年还是没有一点进展的。

刚入门的修行人,通常有这两种弊病,不能克服与道渐远,与魔同行!

刚入门的修行人,通常有这两种弊病,不能克服与道渐远,与魔同行!

更有人在自己的微信收藏夹、微博里存有十多种功法,却不知道练哪种好,仍然还在网上继续搜寻其他功法,但一个都没练过,始终还是在门外观望。就这样一天天的浪费着时间,空虚、迷茫,心又开始急燥,于是开始寻找各种修真的佛法道法群加入,不停的在一些修真论坛注册发言,希望能够在网上遇上明师可以传他真法。

对此,我只能说想得太简单了,往往如此下去,必然被骗…这种人的心态,首先就不像一个修行人,倒像一个追星族,发烧友,只不过所追求的,不是歌星、影星,而是佛道大师。以追星的心态去寻师,这本来就大大的错了。这种人就算能遇到真师,也不知尊师、重道,到最后也只能把缘分生生错过。

在寻师之前,必须先好好的修自己的德行,德为道之基石,好好的先在红尘中修心,把人道这一方面先做好,在生活中能一点点的培养自己对大道的信仰,对师道的恭敬和虔诚,只有这样,才能不会错过真师。

因为已然具备了这种德行,试问哪个真师不会不喜欢?若是像一个追星族一样,到处拜码头、四处学功法,学了又不练、师言听不进,这种人,最终只能沦为修行圈内的老油条,纵然追求到老,遍访名师,最终也是一无所成。

前几天有信众仔细问我皈依和传度的区别,以及各自需要持守的戒律,问的很仔细,这就很好…这说明善信将戒律看的重,在深思熟虑,而且在反复衡量,这样是可取的…最怕的是什么?最怕没有虔诚心,皈依大道之后,又不能持之以恒,守取戒律…所以皈依传度很庄重,庄重在哪里,在自己的内心:决定了,就要持之以恒,以响应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戒律守不住的,也可以先不要皈依传度,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有向道之心,一样可以修自己浩然之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19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3日 下午12:50
下一篇 2022年1月3日 下午12:54

相关推荐

  • 修行要发随缘心,淡看世间平常事

              所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祖告诫人们唯有柔弱守雌、无为不争才是人生顺遂的唯一道理。   …

    2022年1月13日
  • 如果有以下表现,说明你是假修行…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痹,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 是的,我们学了很多,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咒语,会打坐练功……我们很…

    2021年12月28日
  • “道”文化对中华民俗的影响

      “道”文化对中华民俗的影响 作者:李信军道长     “道”文化,汇贯于古今,天地以固存。从我们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时的“伏羲氏”起,其根据“河洛”而画“先天卦”…

    2022年1月17日
  • 【图文详解】道教中的神仙们

    三清,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

    2022年1月8日
  • 善良的人总是快乐,感恩的人总是知足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敌人。 感恩是一种处…

    2022年1月15日
  • 做人,只管善良

    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但至少要善良真诚。 善良的人,就像一盏明灯,温暖身边的人,照亮世间的路。 《道德经》中说,善者“居善地,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 心怀善念者,会居住在善良…

    2022年1月16日
  • 家里该如何提升财运风水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家庭的各方面运势都很重要,尤其是财运,如果一个家里缺少财运,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会幸福,因为财富真的很重要。那么家里该如何提升财运呢? 玄关布置要好 千万别小看玄关…

    2021年12月2日
  • 咒枣治病术

    在神仙传记中,枣是仙人的重要食物,传说掌管长生不死之药的西王母,就常常以枣待宾客。正因为枣是仙人的食物,所以修道之人吃枣可以长生久视乃至成仙。除了食用功能外,枣还被赋予了其他众多功…

    2022年1月7日
  • 玄风演化 后人表率 | 农历十月二十,恭贺虚靖天师圣诞,持诵转载宝诰获福无量!

    召役神将关羽,盐池斩蛟为民除害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山西解州建神祠祭祀黄帝,盐池忽然出现蛟龙作孽,危害百姓,地方官急忙上报朝廷。徽宗听报,便询问道士徐神翁,徐神翁回答说:“…

    2021年11月29日
  • 冥币为何要装口袋?出丧时又为何要抛洒买路钱?

    冥币装口袋是有缘故的。首先使用的钱币本来是用钱袋装起来的,冥币也会仿照装袋。江西南宋周氏墓棺中蝴蝶形对折荷包内放圆形纸钱。荷包本来就是放钱的,纸钱是冥间的钱放入包内十分自然,这钱是…

    2021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