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作为道家的始祖,其所提倡的“道”是后世之典范。老子的“道”不是今天所理解的“道理”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自然纯朴的原生态。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自然的“道”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圣人之“道”,是做什么事都不与别人争夺,这正是本真的状态,也是美的、善的、有智慧的,但是却有很多人故意去伤害别人,与别人争,于是就有了虚伪、贪婪等等。那“道”里所倡导的“美善智”是什么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意即“真实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真实的话因为揭示了他人的弱点或者现实的残酷,所以难以入耳,但是听起来好听的话往往是掺杂着谎言,或者基本是谎言,于是就蒙蔽了人们的心。而“信”也就是“真”,就是老子所提倡的道,是“朴”,是不加任何杂质的。

齐宣王喜欢射箭,尤其喜欢别人夸他可以拉强弓,但是他不过也就能拉一般强度的弓。有一次齐宣王在大臣们面前炫耀,大臣们都去尝试,结果都在拉到一半的时候说“拉这弓至少得要一千多斤的力气,除了大王谁能拉开呢?”然而齐宣王用的力气不过三百石罢了,但是终其一生都以为自己能拉九百石的弓。

对于齐宣王来说,强弓只是虚名,他喜欢被夸耀却失去了真实。这些阿谀奉承的臣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时常存在,记住老子的这句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看清自己,不盲目自大。

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意即“善良的人是不会去与人争辩的,那些日日与人争辩的人并不是真的好人。善良的、有能力的人是不会每日到处吹嘘自己会做什么,自己做了什么,而是会脚踏实地地做,他们知道“为而不争”之“道”,是一个懂得务实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可靠的人。

而那些总是与他人争论的、分寸不让的人必定是个斤斤计较、鼠目寸光之人, 通过争论来找自己的存在感,通过辩解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反倒是不自信的表现。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不显示自己,自显其内涵,那是一种通过三寸不烂之舌体现不出来的气质。

这句话还有另一个版本,是:“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善”即“良善”,“多”即是“争辩不已”,《康熙字典》中解释“多,胜也”,又“刻求也”,又“称美也”,所以两者的意思是相同的。善者是“为而不争”,非善者是锱铢必较、事事必争,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

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意即“有真才实学的人知道学无止境;而觉得自己很博学的人会经常卖弄自己。 所以前者会处处虚心请教,后者则滔滔不绝。前者是有真正大智慧的人,不会因有小知就沾沾自喜,不求上进,而是从不显露,含光内敛;不智者则处处卖弄自己,生怕别人不知自己的才华。

还有一种理解是: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知识的穷尽,因为他们知道“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保持淳朴的本性,减少私欲和杂念,抛弃浮文,才能免于忧患。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实也是在说“为而不争”。

老子接着说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不会私自保留什么,他会顺其自然,尽力地帮助别人,这样其实自己反而更充足、更丰富。

一切都是“为而不争”,不巧言令色,对他人的话有清楚的认知,不去争辩,顺势而为,韬光养晦,谦虚自持。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需要去战胜别人,克服自己的弱点才是最强的,做到真善智,也就做到了“道”的自然,“道”的利万物

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447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19日 下午8:50
下一篇 2021年12月20日 下午3:45

相关推荐

  • 庙里请来的平安符,到期后应如何处理?

    许多人去庙里祭拜时,都会顺道求取平安符,希望获得神明随身的庇佑,也会有许多长辈习惯为后辈求取平安符,然而平安符不是越多越好,且若要替换掉破旧磨损的平安符是不可以随意扔进垃圾桶的。 …

    2021年12月23日
  • “道”文化对中华民俗的影响

           “道”文化,汇贯于古今,天地以固存。从我们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时的“伏羲氏”起,其根据“河洛”而画“先天卦”。至此,大“道”文化就已为大众所熟知且被历代圣贤所广泛…

    2022年1月20日
  • 追求仙道的希望从何而来?

    天道高远,鬼神难测。赵简子、秦穆公都从上帝那儿亲自接受了黄金制作的简策,作为拥有国土的明确证据。山川草木,并灶池塘,都还有精灵之气;人们的体内,也有魂魄;何况天地作为万物中最大的事…

    2022年1月11日
  • 分享一个烧送寒衣的秘咒(信众通用版)

    截止至发本文为止,寒衣包袱、冥宅别墅的预定全部结束,很快就要召集义工装包袱、布置坛场。 这是去年装寒衣包袱的盛况 去年送寒衣时烧付的冥宅别墅 腊? 《云笈七笺》记载正月一日为天腊、…

    2021年12月17日
  • 为亡魂沐浴的黄华之水,为何要取自东井?

    黄华神水,洁净亡魂身心 沐浴科仪是超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人好奇,超度亡魂为什么要先洗澡呢?《灵宝玉鉴》中就提到,为亡魂沐浴更衣的原因是亡魂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只想着能吃饱穿暖,…

    2022年1月7日
  • 祭祖可以改变自己的运气!

    老祖宗的传统,到了你这里是否还可以继续传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宗、延续香火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三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

    2021年12月22日
  • 正月初五迎财神 | 为什么财神爷赵元帅是一张大黑脸?

    天师府财神殿赵元帅 经常拜财神的朋友,一定会对赵元帅的大黑脸印象深刻。 须知道教神明乃“随炁所化”,“应感而生”,因而每位神明都是大道的呈现,是为整个天地宇宙的一部分,以至于其外貌…

    2022年1月4日
  • 八卦镜到底如何摆放?凸面、凹面作用大不相同!

    在民俗辟邪物中,八卦镜可说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也常和其他辟邪器物(如山海镇)合并使用。而最基本的样式就是用八卦图样围绕着铜制、玻璃材质镜面的八卦镜了。 八卦镜采用中国传统易理的方…

    2021年12月9日
  • 道教戒律都有哪些?精进修奉,必能名书紫府!

    道教的戒律很多,如全真初真十戒、中极三百大戒、圆满天仙大戒(以上统称三坛大戒)、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等,不同的经法也有不同的戒律,如妙林经二十七戒、度人经十二戒、道德经二十七戒等。…

    2021年11月29日
  • 小满这一天,这些开运习俗一定要知道!(附道家功法)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此时,大自然中…

    2021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