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作为道家的始祖,其所提倡的“道”是后世之典范。老子的“道”不是今天所理解的“道理”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自然纯朴的原生态。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自然的“道”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圣人之“道”,是做什么事都不与别人争夺,这正是本真的状态,也是美的、善的、有智慧的,但是却有很多人故意去伤害别人,与别人争,于是就有了虚伪、贪婪等等。那“道”里所倡导的“美善智”是什么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意即“真实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真实的话因为揭示了他人的弱点或者现实的残酷,所以难以入耳,但是听起来好听的话往往是掺杂着谎言,或者基本是谎言,于是就蒙蔽了人们的心。而“信”也就是“真”,就是老子所提倡的道,是“朴”,是不加任何杂质的。

齐宣王喜欢射箭,尤其喜欢别人夸他可以拉强弓,但是他不过也就能拉一般强度的弓。有一次齐宣王在大臣们面前炫耀,大臣们都去尝试,结果都在拉到一半的时候说“拉这弓至少得要一千多斤的力气,除了大王谁能拉开呢?”然而齐宣王用的力气不过三百石罢了,但是终其一生都以为自己能拉九百石的弓。

对于齐宣王来说,强弓只是虚名,他喜欢被夸耀却失去了真实。这些阿谀奉承的臣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时常存在,记住老子的这句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看清自己,不盲目自大。

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意即“善良的人是不会去与人争辩的,那些日日与人争辩的人并不是真的好人。善良的、有能力的人是不会每日到处吹嘘自己会做什么,自己做了什么,而是会脚踏实地地做,他们知道“为而不争”之“道”,是一个懂得务实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可靠的人。

而那些总是与他人争论的、分寸不让的人必定是个斤斤计较、鼠目寸光之人, 通过争论来找自己的存在感,通过辩解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反倒是不自信的表现。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不显示自己,自显其内涵,那是一种通过三寸不烂之舌体现不出来的气质。

这句话还有另一个版本,是:“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善”即“良善”,“多”即是“争辩不已”,《康熙字典》中解释“多,胜也”,又“刻求也”,又“称美也”,所以两者的意思是相同的。善者是“为而不争”,非善者是锱铢必较、事事必争,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

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意即“有真才实学的人知道学无止境;而觉得自己很博学的人会经常卖弄自己。 所以前者会处处虚心请教,后者则滔滔不绝。前者是有真正大智慧的人,不会因有小知就沾沾自喜,不求上进,而是从不显露,含光内敛;不智者则处处卖弄自己,生怕别人不知自己的才华。

还有一种理解是: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知识的穷尽,因为他们知道“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保持淳朴的本性,减少私欲和杂念,抛弃浮文,才能免于忧患。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实也是在说“为而不争”。

老子接着说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不会私自保留什么,他会顺其自然,尽力地帮助别人,这样其实自己反而更充足、更丰富。

一切都是“为而不争”,不巧言令色,对他人的话有清楚的认知,不去争辩,顺势而为,韬光养晦,谦虚自持。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需要去战胜别人,克服自己的弱点才是最强的,做到真善智,也就做到了“道”的自然,“道”的利万物

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447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19日 下午8:50
下一篇 2021年12月20日 下午3:45

相关推荐

  • 越是喊穷越是穷,做人千万不要喊穷,看完你就明白了!

    胡乱叹气,伤了元气 从道家的角度上看,因忧闷、纠结、悲痛而叹的气,很可能使自己的元气呼出去,因此导致真气外泄。元气都伤了的人,还能有好的事业财运、情感婚姻、健康的体魄吗?所以朋友们…

    2022年1月16日
  • 祛邪咒

    — 祛邪咒 — 朱雀凌光,神威内张。山源四镇,鬼兵逃亡。 神蛇吐炁,邪精伏藏。魂台四明,琼护万灵。 玉真巍峨,坐镇金堂。手挥紫霞,头戴神光。 执卫洞经,三十九章。中有群邪,龙虎截罡…

    2021年12月24日
  • 给大家发个阴阳的牌子看看…

    最近江西的雨下个没玩,没法开工,难得清闲,发了几天呆,随便写几句,应付了事… 好久没好好看朋友圈了,翻了一下,发现有相当数量的雷击枣木或奉请或结缘,真假未知。但是能从侧…

    2021年12月27日
  • 一生行善,老人却恶疾缠身,道长引雷相救

    很久以前,有个西泽村,村中有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柳员外,十里八庄的村人多受过其恩惠。小到施舍乞讨,大到修桥铺路,几十年间做过的善事数不胜数,人称柳善人。 这柳员外本不是西泽村本村人,…

    2021年12月13日
  • 《神仙传》里的吐火术和开顷刻花原来是这样做到的

    据《神仙传序》,《神仙传》乃《抱朴子内篇》理论的具体实践。就神仙法术而言,《抱朴子内篇》认为,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书经或方法: 《墨子五行记》、《玉女隐微》、《白虎七变经》、《九鼎…

    2022年1月5日
  • 道长开示:什么样的人适合过一辈子?

    现时很多人都批评青年男女在择偶问题上很肤浅,总是以样貌、经济为优先考虑条件。其实,人怎会有完美?有钱未必有样貌,有样貌又未必有良好的品格,正如《道德经》曰:“质真若渝,大白若辱。”…

    2021年12月11日
  • “好人不长寿,恶人活千年”,做好人有什么用?报应哪去了?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恶人活千年”,我们也经常看到恶人生活安逸美满,而很多善良的人却在承受苦难。说好的“报应”去哪了? 人拥有的福报就好比一个杯子里装的水。在每个人那里都有一个盛着水…

    2022年1月22日
  • 道教眼保健操:明耳目诀

    经名:正一法文修真旨要。撰人不祥,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本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明耳目诀 真诰曰,求道之要,先令耳聪目明,为事主也,且耳…

    2021年11月30日
  • 爱人利物 和合包容

            大道慈悲,无量度人。         《道德真经》是道祖太上老君,化身下降为太上老子时所著。太上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

    2022年1月8日
  • “人心皆散乱” 如何“一念便纯真”?

    道经中写道:“人心皆散乱,一念皆纯真。”是说人们在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住自己纯正的心念,就可以保养元和,恒久持之,便是对自我心性的炼养。   道教认为“心生则欲生…

    2022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