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每逢端午节,京城市肆用尺幅黄纸绘天师像,盖之朱印,以镇邪降魔。
五月五日五, 天师骑艾虎, 赤口上青天, 百虫入地府。
据睡虎地发掘的先秦书简《玄戈》载——“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中国自古认为农历五月乃是“恶月”“瘟月”“毒瘟行之”,自古多在五月初五举行重大的攘灾平瘟的祈福仪式。
五月菖蒲成熟,固又称蒲月。而蒲月时古人于端五悬蒲于门首、或以菖蒲浸制药酒饮用之俗,俗称蒲节。至于五月初五,则是“重五”日,更是恶上交恶,五月初五的中午日光,则被认为“火毒蛰人”“伤人元气”。
“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荆楚岁时记》
“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论衡·言毒篇》
“时端午日,都人作泥塑张天师像,以艾为须,以蒜作拳,置于门上,百瘟辟易”——《岁时杂记》
“艾与蒲草遥供天师,悬于门额上,以象虎头白泽。”——《梦粱录》
“五月五日为地蜡日……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宜斋醮,求官拸爵,祭祀玄祖。”——《道藏 · 洞玄部 · 赤松子章历》
“故称五月为‘恶月’,五日为‘重五’恶日,五月五日逢午时煞起天元灾祸兵燹,故此日须谨避‘午’字毒凶恶煞,日中乃称‘五时’,慈利黎民。”——《天元玉历祥異赋 · 刘伯温》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张天师》记载,老祖天师奉太上老君授命,战鬼于蜀(今之四川)。当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亿万之数,危害人间。鬼帅之一的姚公伯“行五毒”,以五种毒物危害百姓。
蜀地潮湿,山野之中多瘴气毒虫,五月毒瘟发作之时,死伤甚众,老祖天师张道陵体恤黎民,在汉安二年登青城山,设伏魔法坛大战重鬼,骑着艾草化成的艾虎,持菖蒲化成的北斗剑,大败鬼帅、鬼众,重新建立阴阳人鬼的秩序,设二十四治,每治设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掌世人罪福。
蜀地人民感戴老祖天师除魔壮举,皆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祭祀祖天师,“所祈所祷,无不应验”,久而久之就广为流传,形成了在端午节祭拜祖天师张道陵,塑天师像,挂天师画的习俗。
历史上,道教宫观均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取出加持了一年的印版,用朱砂加白芨等中药,调成“朱浆”,印刷画有祖天师法相的版画,赠与信众结缘。
一、功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