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炼的降龙伏虎太难懂?一文教你这样做到!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这副对联直指修道的至高境界在于“降龙伏虎”。“降龙伏虎”是一种非常难以到达的境界,普通信众信奉道教是想通过信仰使自己的生活能变得更好,认为这样高深的本领和自己关系不大。其实“降龙伏虎”有这样一种入门方式,人人可学可炼,如果能将这个方法学好用好,对生活也会有翻天覆地的影响。

道教修炼的降龙伏虎太难懂?一文教你这样做到!
“大道以金丹为用,烹乌炼兔,降龙伏虎,体天法象,以时易日,而夺天地之造化,亦如日月之合璧,所以长生不死。”这样的描述在道书中经常出现。“心不动,龙吟;身不动,虎啸;身心不动,谓之降龙伏虎也。”看上去也很高大上,可是实际怎么操作呢?我们普通人每天要工作和学习,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念头萦绕心头,怎么也做不到身心不动。有没有更直白的解释,更简便的操作,更接近时代的方法呢?怎么才能让人人、时时都在修行呢?
道教修炼的降龙伏虎太难懂?一文教你这样做到!
近代有位王凤仪先生,他发心要挽救世风,讲病化世,普度群伦。他对“降龙伏虎”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上火是“龙吟”,生气是“虎啸”,人能降伏住气火,才能成道。有人惹你,你别生气,若是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有事逼你,你别着急,若是着急,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龙伏虎”。能降伏住,它就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人人都希望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事业顺利。但是,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和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总会有冲突和争执,总会有一些突发的事情,影响我们的计划或进度。在这些时候恰恰是我们修行的时候,所以说人人都有机会来修这个道。都有机会来练习自己“降龙伏虎”的功夫。

道教修炼的降龙伏虎太难懂?一文教你这样做到!
有位信众她的母亲去世,老父亲患阿尔兹海默症病有五六年了,她们姐弟四人轮流照顾。因为她是大姐,已经退休了,而弟弟们都还在上班,比较忙,所以老人较多的时间是在她家里生活。她为老人付出了很多,可是父亲因为患病,虽记得她的名字,却不认识她本人了,心里只想到儿子家去。有几次,老人都趁她做饭或做家务的时候,悄悄溜出去想回儿子家,自己又不认识路,结果又要大费周折四处寻找。有一次,为了找老人她淋了雨跑了十几公里,老人找到了,她也生病了。一是因为身体,一是心里也怄气。
信众说:“我父亲打小就偏爱弟弟们,家里的房子财产也都是给弟弟们了。我做女儿也没想要他财产,想照顾老人,他还不肯。”
道教修炼的降龙伏虎太难懂?一文教你这样做到!
王凤仪先生说:禀性一动就是火,私心一动便为气,古人说降龙伏虎,就是将这火和气制住,真能制住,在这世间还有不成的吗?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动就生火。一着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人有额外的贪求,火就妄动。若能把心放下,就不起火,该有多么轻快!
这位信众因觉着自己没有想要财产,便是没有私心,没有贪念。那为何还要生气上火呢?原来她自小便帮着父母照顾弟弟们,吃了很多苦,做了很多事。心里却始终觉得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和认可,才会怄气。其实她的弟弟们对她这个大姐非常尊敬,对她的付出也非常认可,一个大家庭在她这个大姐的带领下很团结,亲戚间来往也很频繁。她讲了他人的不好,又能想起他人的好,这才是生出了道心。
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动,道心自灭,争贪的念头就生出来了。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就是富贵,也没乐趣。人但凡生气上火,那肯定是要争些什么,贪些什么,倘若不争不贪,不就是“降龙伏虎”了吗?
道教修炼的降龙伏虎太难懂?一文教你这样做到!
她想通了这一层道理便不再生气,病也很快康复了,心平气和地照顾老人。说也奇怪,自从她病愈后,老人也不再往外跑了,以前她做事总要把门锁好,怕老人偷跑出去,现在大门开着,老人也只在门前徘徊,不再往外走了。后来在弟弟家住的时候,老人还问是不是该去爱芹家住住啦,爱芹就是那位信众的名字。原来,在老人心里,总觉得年纪大了,不能在女儿家里住,万一有什么不测,在女儿家总是不方便。人年纪大了,心里爱儿女,却难以表达,这就要做儿女的耐心地去心领神会。
人把贪争的心一去,心病就好了,就欢喜了,一欢喜福气就来了。这就是“降龙伏虎”的妙处。如果能发心,遇事炼心,将这龙虎降服,自然能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事业顺利。如果人人能修这样的道,自然社会和谐,大道昌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123.html

(2)
上一篇 2021年12月4日 上午10:51
下一篇 2021年12月4日 下午3:40

相关推荐

  • 一心不乱,鬼怪不附,澄净清明,才能合通大道

    心无挂牵、澄净清明,才能合通大道,精神自由。而世俗之人,心常常被外界物欲所遮蔽。“心蔽吉凶”、心蔽男女”、心蔽幽忧”、“心蔽逐放“心蔽盟诅”、“心蔽药饵”,心有所蔽,一有执着,鬼怪…

    2022年1月10日
  • 道教戒律:三戒、五戒、八戒与十戒

    防非止恶,进善登仙,众行之门,戒是关键。 道经谆谆告诫凡俗之人:你们置身于尘世之中,六情染着,五欲沉迷,内浊乱心,外昏秽境,驰逐名利,耽滞声色,只有入道持戒,才有可能获得解脱。 道…

    2021年12月12日
  • 修道不能混日子,否则鬼神都看不起你!

      “十试吕洞宾”里有一试:有个颠狂道士在街巷里卖药,声称服者立死,来世可以得道。人们听了,谁肯自寻死路?吕洞宾不信这个邪,买回服之,安然无恙。 为了证悟大道,真正的修行…

    2022年1月10日
  • 人生不顺,谨记三句话,福报不请自来!

    这个世上,真的有人可以一生顺遂,没有挫折和苦难吗? 我想,肯定是没有的。 正如李太白诗中所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人生之路,有坦途,就会有低洼。 曾经有人问:「要…

    2021年12月19日
  • 道教的根本思想

    修道成仙是道教的终极理想,这一理想的实现,并非一已独修能得。同样《度人经》提出了“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义理,即指出修仙道在于长生成仙,而成仙之目的乃在于无量度人,无量度人就是济世…

    2021年12月1日
  • 法箓、授箓、受箓与授符箓,几者有何区别?

    在道门内部,箓,常称为法箓。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在《开坛法语》中便有“吾家法箓”之说。 为什么称为法箓?那是因为当时对于各派的法术,统称为法,或大法,而将之与术数区分开来。称法箓,应当…

    2021年12月5日
  • 法术中的变化之术及隐身法

    道教变化之术由来已久,在汉代已经有不少著名的善于变化之术的方士,至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就有相关记载: 变化之术中,比较大的只有《墨子五行记》,本来有五卷。刘安没有仙去时抄出其中…

    2022年1月6日
  • 什么是道教的忏悔?只要我们如法地去忏悔,忏悔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附忏悔文)

    道教有句话叫有经必有忏。忏就是忏除我们过去所有的业障,悔就是悔改,未来更不再造诸多的业障。忏悔是我们至诚恳切的在神明前忏悔反省,由神灵天尊的慈悲摄受,历代天师赦罪宽宥,正视自己过去…

    2021年12月2日
  • 你是历劫下凡的人吗?

    前段时间,有朋友说她是来人间历劫的,所以婚姻很坎坷,事业也坎坷,做什么事都不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似乎不由自主地把生活中的不顺、艰难、困苦与”历劫”联系…

    2022年1月6日
  • 真正的修行高人,都很简单!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纵情打…

    202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