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烦忧挂心头,皆因“八不足”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

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

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

——清代•陈宏谋《养正遗规》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活着很累,因为有太多事情要考虑,有太多不满要发泄,有太多误会要澄清,有太多细节要查证。日复一日,蝇营狗苟,许多烦忧挂在心头。

清代陈宏谋在《养正遗规》中告诉我们,这都是由于“八不足”造成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烦忧挂心头,皆因“八不足”

1、才不足则多谋

我们遇事经常费煞思量,难以决断。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们才学不足的表现。才学积累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借力前人的经验,在前人智慧中迅速找到解决方法,当断即断,不受其乱。

2、识不足则多虑

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

见识,是在自身才学和经验上发展起来的品质,代表人的眼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多虑,指的是对未来的担忧,不知道前路如何。如果见识足够,就会知道未来不过是现在的延续,专心过好当下生活,一切疑虑都可以消除。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烦忧挂心头,皆因“八不足”

3、威不足则多怒

很多时候人们发怒,是因为感觉到别人不尊重他。他需要采取极端的手段,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是威信不足的表现。可是这样的发怒,更加暴露出自己德行的欠缺。

威望都是从德行而来,道德的力量可以摄服一切大众。而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表现出的,必定是谦虚恭敬和平易近人,哪里会用愤怒去招众人的怨恨呢?

4、信不足则多言

《易经》有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的人叽叽喳喳的说话,解释这个解释那个,很多时候是因为别人不相信他。

一言九鼎的人,掷地有声,根本不需要多费唇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烦忧挂心头,皆因“八不足”

5、勇不足则多劳

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有干劲,但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勇气。没有勇气的人,做事畏缩,拖泥带水,只能被事情所劳。何谓真正的勇气?凭借内心持守的一份真气,一鼓作气而成事,毕其功于一役,事半而功倍。

6、明不足则多察

做事的时候,往往有很多细节,看的我们眼花缭乱。而这就是“明不足”的表现。“明”指的是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的智慧。

养成这种智慧的人,看山看水好像都是漫不经心,但已经将事情的本质把握住。明不足者,只能孜孜以求,多看多听,养出自己的眼力。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烦忧挂心头,皆因“八不足”

7、理不足则多辩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掌握大道之理的人,不需多做辩驳,时间会证明他们的正确。他们只需默默耕耘,等待收获成果的一天,惊艳众人。而本身无理之人,没有底线原则,多巧言令色,其实只不过是遮掩自己空虚的实质。

8、情不足则多仪

“仪”就是礼仪,礼仪是用来规范人际关系的,越是陌生的人越需要以礼仪对待。

感情深厚的两人,大可以坦诚相见。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用真心待人者,才可以享受与人争席的快乐。

《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自然之道,在于追求平等发展,均衡持重。人应该效法自然,因为按照“木桶理论”,限制人发展的关键,往往就是他的短板,即他的不足之处。

对于个人发展而言,扬长避短也许不是坏事。但人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努力改正;知道自己哪里不足了,努力填平,乃至发展为自己的优势,迈向人生更大的成就。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烦忧挂心头,皆因“八不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386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29日 下午4:19
下一篇 2022年1月29日 下午4:22

相关推荐

  • 为亡魂沐浴的黄华之水,为何要取自东井?

    黄华神水,洁净亡魂身心 沐浴科仪是超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人好奇,超度亡魂为什么要先洗澡呢?《灵宝玉鉴》中就提到,为亡魂沐浴更衣的原因是亡魂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只想着能吃饱穿暖,…

    2022年1月7日
  • 道教法物的文化内涵

    所谓道教法物,简而言之即道教持道、护道、做法所用之物也。道教法物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做工十分精细,堪称上品。道教法物来自原始宗教以及早期礼乐祭天敬祖活动…

    2022年1月14日
  • 一个小动作瞬间激活阳气 背不痛了 人不累了!

    1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透支了很多人的阳气,有些人从根本上就不足了,有些人的阳气尽管还充足,却都瘀滞了,就像因为血脂过高而瘀堵的血管一样,新鲜的血液输送不到身体的每一个地方。血液是有…

    2022年1月26日
  • 为什么读诵《三官经》灵验的较多?

    导语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在公众号的内容中,经常性的阐述《北斗经》的要旨及威力,却很少讲述《三官经》;究其原因是,各自修习的专项及法门不同,所以各有侧重,因此《北斗经》的阐法自然…

    2021年12月30日
  • 阴历、阳历、农历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次终于分清了!

    每当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的?” 除了这两种对日期的说法,我们还常听到一种叫做“农历”的日期,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912年之后…

    2022年1月3日
  • 诵经祈福,代烧玉皇钱

    都会为善信福主增设代烧玉皇钱的法务事宜。其实代烧纸钱的需求,大部分信众一直都有,只是我们很清楚,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就要持续不间断的做下去;而且一般来说,代烧纸钱这项法务,并不会额…

    2021年12月25日
  • 流年不利,时运不济,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最好?

    最近经常有信众来问:今年太难了…感觉哪哪都不顺,远远超出自己接受范围,事业不如意,婚姻也不好,我该怎么办呢?做法会、安牌位、供灯能做的都做了,花了不少冤枉钱&#8230…

    2022年1月2日
  • 《道德经》:人有没有贵气,只需看这六点

    富是外在的数字,贵是内心的品质。 骨子里的那份贵气,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一个人身上的贵气,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 它是在日积月…

    2021年12月23日
  •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道士”

    道之学上可溯于炎黄,自老庄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与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儒学不同,道学先天上就具有隐世逍遥的性质。被奉为道学祖师的老子和庄子,一位洞穿世事无常而选择了…

    2022年1月13日
  • 西方魔幻咒语看着很神秘?其实道教符咒更酷!

    我们的本土文化瑰宝,其实无比丰厚,只不过中国近百年的沉沦使得我们对自己的本土文化有了断代的陌生感和不自信,由此而产生了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推崇感。 因此,当外国魔幻小说或电影风靡中国的…

    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