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八月十五,家家关门闭户”,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

农村的农谚很多,有关农历八月十五的农谚也不少。“过了八月十五,家家关门闭户”,便是众多涉及到农历八月十五的农谚中的一句。“过了八月十五,家家关门闭户”,农谚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当中的意思又是什么?有没有道理呢?

“过了八月十五,家家关门闭户”,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

关门闭户本身是一个成语,它的由来和出处是吴承恩的文学著作《西游记》的第三回,具体的文字描述是,“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三街六市,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这当中,关门闭户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是,三街六市上老百姓的门窗都因故关闭了起来。因此,关门闭户这个成语在这里想要形容的是街市上的冷清寥落。

说到关门闭户,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记录着一首题为《宿山房记事》七言古诗,其中也有关门闭户这个成语出现。据说它是北宋年间一个自诩为“大诗人”的诗人流传下来的作品。用心咂摸起来也挺有意思。“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什么半夜,什么三更,什么子时的,啰嗦了半天不就是想说前日夜里11到次日凌晨的1点吗?什么杜鹃,什么谢豹,什么子规的,重复了半天不过就是想说哪个布谷鸟而已。

“过了八月十五,家家关门闭户”,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

说到“过了八月十五,家家关门闭户”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单纯从字面上也就能够理解。它不过就是说,日子到了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之后,城乡所有农家居民,夜里也就不能再大开着房子的门窗了,临睡前关窗关门才是季节促使人们普遍做出的“规范动作”。

“过了八月十五,家家关门闭户”,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

从季节和气候上来说,“过了八月十五,家家关门闭户”,还是颇有道理的。秋季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半球继续不停地向南移动,这也使我们北半球被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能够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也会因此比之前的夏季显著减少。我国大部分地区会刮起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明显下降。

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或10℃已较为常见。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东北南部、华北、黄淮的气温也会在8—16℃之间,既使没有走出夏季的江淮、江南各地,一般气温也不会超过15—20℃之间,而青海省的部分高原地区,其平均温度甚至已经降到了0℃以下了。受八月十五之后气温降低的影响,如果晚上睡觉前不关好门窗的话,搞不好是要着凉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227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8日 上午11:22
下一篇 2021年12月8日 下午1: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