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愚笨和迷惑,这并不算是真正的迷惑,因为他有自知之明,自己心里明白比什么都重要。

而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迷惑的地方,当自己有了可以炫耀的地位和资格之后,就开始耀武扬威,实则不知其所以然。
当一个人在缺乏自我清晰认知的情况下,就会犯过度自以为是的错误,甚至会觉得自以为是的炫耀可以将自己捧到想达到的高位。
在这个复杂而又变化莫测的世界上,不刻意的自作聪明,才是最大的明智。
《道德经》: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就好像庄子说的:穿上华美的衣服,装模作样变换自己的形态,讨好献媚于举世之人,却不认为这是谄媚逢迎,跟世俗之人同群同党,是非观念相同,却总觉得自己高于世俗之人,这真是愚昧到了极点。
人生所有的伟大并不在于能将自己捧得多么高,恰恰是能够明白自己能够低到什么程度,明白自己的限度和位置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
人的行为会背离客观,有的时候主观存在的意识和行为并不能符合客观规律,所以你自认为能够抬高自身,将自身抬到高位的时候,反而会造成物极必反的恶果。
而反之,当你没有因为高贵而自作聪明,能够以卑贱自处的时候,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人能够放下自以为是的高傲,看清自己未看清的人生,这样才能成就人生的尊贵。
《道德经》: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道德经》之中说:故贵必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
人生高贵必须以卑贱为根本,人生高大必须以居下为根基,就像君王也自称“孤家”“寡人”“不谷”,这不正是说明君王以贱为本吗。
狐丘老人见到孙叔敖,就对他说:“人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问道:“您指的三怨是什么呢?”
老人便说道:“爵位高了别人会嫉妒你;权位大了国君会厌恶你;俸禄高了百姓会埋怨你。”
孙叔敖回答:“我的爵位越高,就会将欲望控制的越小,我的官位越大,心就会越小,我的俸禄越多,我就会广施于人,用这三种方式免除这三种祸患可以吗?”
老人听了满意的笑着离开。
《道德经》: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人生处事之根本并不是在于自己的锋芒毕露,更不是矫揉造作的故作姿态,所以有志者都会让自己随和一些,收敛自己的锋芒,即便有能力也不会过于激进,而是恰当掩饰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处事之法宝。
就好像《红楼梦》之中的王熙凤一样,很多人对于她的评价都是“心性极细深”,“心眼儿极聪明,是男人也不及其一”,“少说着也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十个会说的男人都说不过她”等等评价,可谓是聪明与心机的代名词。
但是她的种种计谋,所有努力,哪怕对于贾府的鞠躬尽瘁,最后换来的都是一片不满的声音,最后人生也没有落得一个圆满的结果,死了之后甚至连女儿都保不住。
在《聪明累》之中,是这样总结和评价王熙凤的人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当一个人不懂得收敛的时候,聪明未必是聪明,当一个人不懂得降低自己的位置,总自以为是的卖弄机巧时,得到的也未必是一个好的结果。
《道德经》: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菜根谭》之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有美丽存在,自然有丑陋作为对比,我不自夸自大炫耀自己的美丽,谁能指责我的丑陋呢?有干净必然有脏污作为对比,我不宣扬自己的干净,谁能嘲讽我的脏污呢?
很多问题都有其根源,有的是外在因素,而更多的则是内在缺失,就好像因为自作聪明而引发的祸端一样,你不去刻意自我炫耀,没有自我吹捧的时候,也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
就因为不能清晰认知自我,看不清自身所处的界限,便犯下了自作聪明的错误,最后反而会成了祸端的起源。
所以,聪明哪里是聪明,愚笨哪里又是愚笨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546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2日 上午9:50
下一篇 2021年12月22日 上午10:28

相关推荐

  • 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很多人初读《道德经》,觉得语言艰深晦涩,甚至连文本的意思都难以明了,因此也就很难感知到道之玄妙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理解隔阂,是因为如今的年代与老子的年代相隔较远。 …

    2022年1月19日
  • 家里两个位置保持干净,保证你聚财不漏财!

    进到一个人家,先看他家地面干净不干净,如果干净,那么这家人会越来越富贵,如果不干净,地面脏乱差,那这家的运势就是衰败的趋势了。家居风水环境对我们的健康和运势有着明显的影响,杂乱的家…

    2021年12月10日
  • 咒枣治病术

    在神仙传记中,枣是仙人的重要食物,传说掌管长生不死之药的西王母,就常常以枣待宾客。正因为枣是仙人的食物,所以修道之人吃枣可以长生久视乃至成仙。除了食用功能外,枣还被赋予了其他众多功…

    2022年1月7日
  • 什么是道教的七伤、七报与九守?

    七伤 七伤修道学仙之士的七种禁忌。据《迴天九霄经》载,学道者虽身有仙相,应自然合真,但有七败之伤,若不能修身消除,则难名列仙班。 《云笈七籖》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七伤》谓:“学…

    2021年12月2日
  • 如果你是神仙下凡,那么在这一世生命是否还会选择继续堕落?

    人生是一段几乎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所有人都能在努力前行,因而非进则退,犹如逆水行舟。 你,本来也跑在队伍的前列,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却渐渐掉下队来——或许是考试落榜,或许是恋爱、…

    2021年12月23日
  • 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养生、摄生不是难在方式方法的推广,而是难在如何从心境上革除陋习,一切取决于己心(道),而不在于方法(术)。老君曰:若吾无身,吾有何患?当真正天人合一,与…

    2022年1月7日
  • 沉淀自己,是最好的升华

    重要的是你必须要用一种真实方式,度过在手指缝之间如雨水一样无法停止下落的时间,你要知道自己将会如何生活。人生,要学会沉淀。 >>>> 沉淀朋友 时间磨平人的…

    2021年12月10日
  • 震阳子《三缘四正论》

             震阳子,道名曹信义,河北省肃宁县大曹村人氏,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遁入玄门,拜辉南龙潭宫杨诚德道长为师学道,成为道教邱祖龙门派二十五代玄…

    2022年1月8日
  • 修行人性欲来了怎么办?这招最管用!

    道医告诉我们:「气不耗归于肝为血,血不耗归于肾为精,精不耗归于骨为髓。」   如果一个年青人,气血充满,不漏掉,而能把精化气,气化神,神化光,这样 3 个月,或者 100…

    2022年1月30日
  • 民国奇案大结局

          这几天天气酷热,身在城中有如处蒸笼之感,有时一场大雨倾盆而至,斗大的雨珠打在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那年的夏天应该也是这样的天气。上回的故事说完之后,许多读者留言想要…

    2022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