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圆了大部分信众的心愿,做了这场法会;这个法会的全称为《正一和瘟酌饯玄科》,通常称为《和瘟酌饯》或《酌饯送舟》。
道教认为,世人行事违背纲常伦理,不忠不孝,多造恶业,因此天帝派遣瘟神下降,导致瘟疫和疾病的散布、流行,以惩罚告诫世人。世人受到瘟疫严重恶果的警示,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进行虔诚忏悔和改过自新,并请高功法师行法,同时准备丰厚的供品,以低下谦卑的姿态和文藻优美的用辞,与瘟神和解,请瘟神登上龙舟,远游海岛。这种典型的“天人感应”思想,就是道教和瘟科仪的本旨所在。《道法会元》、《广成仪制》中也收有多部有关瘟疫的科仪。广成仪制中有和瘟正朝,闵台地区有和瘟王醮,基本都是押舟的科仪。
历代天师多有施法驱除瘟疫的故事。东汉末年,祖天师在龙虎山结炉炼丹,丹成之后听说四川瘟疫流行,因此才前往救治传教。唐初,岁大疫,十一代天师张通元以“标”植水中,汲饮者皆愈,乞符水者不远千里而至。北宋徽宗时,瘟疫流行,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书符投大瓮贮水以饮疫者,皆愈。”明中叶,杭州瘟疫大作,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亦书符投井,饮者立愈。其中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里,三十代虚靖天师赴京行“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籙,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一直到63代天师张恩溥在台湾,依然大规模的祈禳瘟疫,大兴玄科,才使得台湾在道教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63代天师张恩溥于台湾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纯阳祖师吕祖大帝,吕祖吕洞宾在历史上声名显赫,曾经留下两幅避瘟符,均刻在石碑得以流传至今,给我们研究瘟疫符咒留下了宝贵的实战性资料。大家都知道,道教对阴阳二炁的调和,看的非常重要,这一点在吕祖的符咒中也能看出,在火雷符中,直接书有乾坤二卦,中为阴阳调和;可以说,吕祖的避瘟符真的很仙,天马行空,也只有祖师级的才能留下如此符咒。
吕祖火雷避瘟符
《和瘟酌饯》属于较大的法事。举行这样一场法事,需要准备许多相关的物品,除一般法事所需之法器、陈设外,还要准备如雄鸡、纸折龙舟、火把、锄头、水壶、红布、牒文、幡、符等。龙舟需要预先布置在殿外,还要将提前制作的天符行令五皇大帝、六天洞渊伏魔大帝、和瘟教主匡阜先生、统瘟都天金容元帅等长幡,与和瘟四符分别张挂、粘贴在龙舟之上。
最后再说一下,各位信众都比较感兴趣的变神为鲁班仙师。高功以鲁班诀作用变神,众法师脱去法服,头上、腰间系上红布,化为“头戴红巾大日月,身披金甲振乾坤”之形象。变鲁班身的目的有二:一为鲁班仙师有破煞祛邪作用;二为存想和瘟所用的凡船化为鲁班先师巧手所制、极其精美的龙舟,如科中说所“朝似龙舟浮水面,夜似凤毛卷云端”,及勅船文所说的“船头破水张元伯,船尾把舵是孙贤,打鼓麾旗刘元达,吹萧吹笛李家仙,二十四人作水手,年王月将排两边。”以示送瘟神之隆重。而且变神之后,鲁班仙师与高功回风混合,可百邪不侵,周全护卫;送舟之后,下跨仙鹤,前有光明,后为黑暗,直至瘟舟焚送至洛洋,再以雷诀护身回朝,回大殿后,存想北斗七星罡,周身护体,耀耀光明,百邪避却,金光闪动,如此方能算得圆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