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路人,修行当淡忘

 

学会忘记悲喜也是修道

自己做路人,修行当淡忘

(资料图)

什么是路人?有个成语叫“道路以目”,或许用在这里并不太合适,但说的却是真正做修行人的道理。不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偶然邂逅,若能在相遇的时候报以侧耳倾听,从来不计较过去的恩仇以及未来的因果,只是活在相互遇见时的那一个时间中,牵手或者错过,都必将成为生命中的一段美好。

庄子曾讲过一个小故事,说他的妻子死了之后,别人都在为这件事情伤心,惟独他自己却在鼓盆而歌。人们都感到奇怪,惠子追问说:“你和你的妻子住在一起,养大了孩子后她因年老过逝,人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却回答说:“想一想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仅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元气。夹杂在杂草之间,变得有元气,由元气又变而有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今又变为死,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人都安然寝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要凄凄徨徨地守着她哭,我认为这不合乎常理,所以没这么做。”

在庄子的眼中,他与妻子或许本是路人,在人生的路上彼此擦肩而过,遇见是缘,分开也是缘。人生在世是一直在历经无数的缘,修道是在告诫人们万事有聚必有散,我们要学会忘记缘聚缘散的喜悦和痛苦。庄子在《齐物论》中告诉我们这种修行的方法叫“心斋”,若能够做到一定的境界,就会产生“虚室生白”的奇妙感知。只有产生如此感知,才能称自己修道有成。只有产生了如此感知,也才会把自己当做这个世界上的过路人。

通过“忘”来接近“道”

人生这一世,恩人太多,仇人也不少。究竟如何做才能扫除掉心上的灰尘呢?有些人,得罪也就得罪了,不必要如同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上路。懂得放下,懂得扫除心界之尘,才能得一个道果圆明的结果。既然因果都已经发生,再计较也换不来任何有用的价值。那些能够真正甩开过去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中只留下一个真正的本我。所以南华真人又把达到心斋的途径称之为“坐忘”,即忘掉世间的荣辱,甚至要忘掉“忘记”本身,只有“忘忘”才是道的境界。

那想要做到“忘”的境界,想要通过人世间的修行来达到“道”的境界,又该怎么做?

自己做路人,修行当淡忘

(资料图)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不是不能学,而是不可学。你一旦起心动念地想要去学习道的法则,希望用道的理念来指引生活中的日常行为,你也就越背离了大道的宗旨。唯有“绝圣弃智”才是趋于道的途径。为了“学道”而必须要放下“学”,这样的理念看起来好像是悖论。但“道”是一种体悟的境界,是在心上用功的方式,所有的技巧和智力都不是“道”所倡导的内容,大道追求的是质朴和纯真,这两点不论如何用聪明才智都学不会的。想要返璞归真,就必须“复归于婴儿”,回到那个一切欲念都只是出于本能需求的状态中。

我们每个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得罪自己。我们太珍爱自己了,不但一点点的小苦难和小失败都不愿意去尝试,更是希望全天下都能为自己的享受提供便利。这就是人之欲念的无限制性。人是感性的东西,但感性不是凭着自己的感官直觉去做随心所欲的事情。人一旦被欲念牵制住了情感,也就臻入了魔道。倘若每个人都能以这样的理念去对待生活,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就会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混乱中?

学道要先“修心”

太上言道,强调的是道的自我运行,强调每个人都能按照自我的本然去生存。什么叫自我的本然?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们只有在饿肚子的时候才会去捕食,它们从不会因为某种动物的肉好吃、皮毛好看、骨头珍贵就对它们大肆捕杀。在这个角度上谈,它们不是没有欲求,而是不会让欲求变成自我生命的主宰。老修行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老道老道,吃饭睡觉”,是说修行是且只是保持人的基本的身体需求就已经足够了。除此之外的所有要求,一旦放纵了都会变成妄求,就会在五色十光的追求中迷失了自己的本然。

所以若想要学道,就需要用到庄子提出的“忘”的理论,把学道变成心上的体悟过程,而非智力上的追求。修行一场,是为了能让自己更清楚地看透世事圆明。生命中需要我们去面对的事情太多了,没有人可以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人总有受情绪困恼的时候,也总是会遇见顺境和逆境的选择。既然人人都逃脱不了这个咒念,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更不应该因为不遂心而悲叹、而愤慨、而悔恨。走过一场世事,得来一场初心,哭过笑过,都是我们的本真。

道,本自然,如果连自己身体中的自然心都不记得了,那还怎么去走完未来的路?

自己做路人,修行当淡忘

(资料图)

不论是在面对什么样的人生境况,都要记得给自己一个静下来的时候,好好地问问自己在生命的历程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每当回头看的时候,都是为了能够走得更稳、更远;不回头,则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步伐更矫健。当你有一天能够在路人之中自由穿梭的时候,能够不因为别人的眼光而让自己的心境起波澜的时候,那才是真正修到了境界,才是真正把自己变成了这个世界的路人。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道是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修行向道是一场最远又最近的距离。一念起时,万籁皆成因果;一念无时,万世俱无因缘。从无中求无,从有中忘有,从一切中复归于一切,或许这才是最后我们要追求的本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81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8日 上午9:05
下一篇 2022年1月18日 上午9:09

相关推荐

  • 天下没有所谓的不二法门 莫用分别心看修行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现在世面所流行的内丹术,大多数是钟吕二仙所传,在道教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修炼方法。宋元以来的道教诸派,无一不以内丹修炼为旨归。因此,钟吕传道在…

    2022年1月27日
  • 民俗参照 | 2022年生肖龙的运势及运程

      告别了破太岁的一年,属龙人迎来了2022壬寅年,天干壬水为偏财,地支寅木为七杀,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偏财运在今年有了很大的提升,文运表现也很好,但同时又出现了“官符”“…

    2022年1月28日
  • 家里如果有空花瓶,一定要放东西进去!

    有不少人,为了给家中变得更有气氛,更有情调,会用花瓶来布置下,但时间一久,就慢慢淡忘家中还有一个空花瓶,在风水中,在家中摆放空花瓶可是很不好的,那家里的空花瓶怎么解决。 在家居装饰…

    2021年12月12日
  • 道医丹田呼吸法,快速补血强身

    补血强身,可用中草药,亦可通过练功得到。丹田呼吸法,就是快速补血强身的功法之一。 丹田呼吸法的呼吸动力在下丹田和中丹田,主要在下丹田(小腹),故称“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据说…

    2022年1月3日
  • 为什么画符押煞的真诀藏在先天真阳里?

    有许多人认为:“月月常加戌,日日见破军。破军前一位,誓愿不传人。”这段话,是道教用于画符押煞之诀。但后学认为,这是内丹筑基炼己心法。这里面提到的“月月、日日”是贯时性,其意是连年累…

    2021年12月30日
  • 这位神仙,喜欢喝茶的人都应该礼拜

    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是研究当代道家的先驱者,首先把道家文化引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为道家思想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其不朽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从根本上收到了道家…

    2021年12月14日
  • 法箓、授箓、受箓与授符箓,几者有何区别?

    在道门内部,箓,常称为法箓。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在《开坛法语》中便有“吾家法箓”之说。 为什么称为法箓?那是因为当时对于各派的法术,统称为法,或大法,而将之与术数区分开来。称法箓,应当…

    2021年12月5日
  • 从眉毛看你是否长寿

    一个人的眉毛也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长寿;那么,哪种眉毛面相预示长寿?哪种眉毛面相预示着短命?怎么从眉毛面相看你是否长寿? 哪种眉毛面相预示长寿 眉毛浓淡适中,老寿星式的长眉,眉毛高长…

    2021年12月26日
  • 人身“百毒不侵”的秘诀,完全颠覆你的认知!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早的患各种各样的病? 按理来说,我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养生方式数不胜数,各种高科技,什么量子治疗,人工智能,核磁共振之类的等等,…

    2022年1月20日
  • 【懒人养生秘籍】陈抟老祖教你如何“睡觉”

           睡功是道教睡眠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有陈抟睡功、虚靖天师睡功、陈自得睡功、抱龙眠睡功、大搭桥卧功、小搭桥卧功等,此外还有明代周履靖《赤凤髓》中载有《华山睡功十二…

    2022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