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养生、摄生不是难在方式方法的推广,而是难在如何从心境上革除陋习,一切取决于己心(道),而不在于方法(术)。老君曰:若吾无身,吾有何患?当真正天人合一,与道合真,能明白摄生之道,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所在时,自然就不需要养生了。

 

正确认识养生

       养生,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议题。人们通过对生命的探索以及对长生不老的希冀,发现了吐纳、导引、服气、外丹、食疗等多种养生手段。道教养生历史,大略可追溯至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告黄帝曰:“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于是正式拉开了道教养生的大门。在此之前,虽然先民已发展出一些通过舞蹈来舒展形体的养生方法,但并没有形成真正完整的养生理论和体系。

 

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资料图)

       时代发展到今天,养生这词已经在无形当中被“妖魔化”。每天充斥在朋友圈中的各种养生知识相互碰撞,相互否定,让人们眼花缭乱,甚至养生到最后整个人不但身体没变好,反而每况愈下。

       比如很火的红豆薏米水,这一“除湿法宝”就刷遍了朋友圈。有人说好用,有人说不好用,都是有理有据,让人看完之后真假难辨。其实湿气种类繁多,又岂是一碗红豆薏米水可以包治百湿的。甚至于家里的许多老人已经把养生当做金科玉律,吃喝都要按照克数衡量。那么不禁要问,上古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了吃,渴了喝”如此“不良”的生活习惯怎么就能寿得一百二十呢?

       养,《说文》中解释为供养。养生就是通过种种手段,保养我们的肉身,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其实养生是一种被动的体现,是由肉体主宰精神,身体保养得越好反而越娇贵。很多人忙忙碌碌只知道保养身体,却永远不知道为何要这么做。即便真将这身体保养得长生不老也不过是吕祖口中的“寿同天地一愚夫”罢了。

 

摄生之道应先正其心

       其实道教当中最根本的养生之道是摄生之道。老君早就提出了“善摄生”这一重要的概念。

       摄:把握,把握住自己生命。就好比生活中动静尽可随意,但主宰不动。这也是道家哲学中“和光同尘,挫锐解纷”的体现。道教丹法中认为,人之神有先后天之分。因为六尘感染只由后天之神主宰一身,因此动静无常,欲望丛生。目妄视,耳妄听,鼻妄香臭,口妄言味,身妄作役,意妄思虑,故终不归根也。但是如能致虚极,守静笃,保养清和之气,使先天之神主宰一身运作,自然能够归根复命,长生久视。所以摄生之道首在先正其心,若其心不正,即使懂得再多养生的方法最终都是无用功。

 

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资料图)

       如今养生方法,或道教养生方法,在当今网络时代中,可以说是基本面向大众的,几乎人人都知,几乎人人可学。那为何现在疾病泛滥,大家学习了这些养生的方法之后,反而身体未能得到一个应有的改善呢?人们并不是不知道许多生活习惯是错误的。例如熬夜没有人不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是有多少人去改正这样的习惯呢?即使每天用着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但是依旧在天天熬着夜,那这样不就是万分搞笑了么?

       如果说有很多人因为工作而不得不熬夜,那么现如今手机、电脑渗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街上、公交、地铁等等低头族比比皆是,如此后果是什么——颈椎病,肩周炎,视力下降,没有人不知道后果,但没有人改正。平时在玩游戏,一坐下来就是一整天,甚至于几天几夜,类似的猝死事件的报道还少么?晚上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诸如此类,简直太多,就不再赘述。

 

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资料图)

       上述种种如果不正自己的心,不下决心改变这些习惯,即使天天养生,又能有什么作用?又何谈把握自己的生命?这些物与事本无好坏对错,全在人心的对待方式。如果错了只不过是人被外物所奴役。

 

养生在于道不在于术

       还有一种情况,例如喝酒等交际应酬对身体不好,但若是不参加又会被世俗“歧视”“隔离”。为了工作晋升,为了让自己合群,为了自己的面子,很多人不得不去做这些明知是有害的事情。并不是否定这些,为了家庭生活,为了父母等很多原因,确实不得不向生活妥协。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说,超脱是牺牲的过程,不将世事齐放下,又何必妄谈自己是一名合格的修行者?

 

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资料图)

       养生要先正自己的心,正心以后才能真正的把握住自己的生命。养生从来不是复杂的事情,综罗百家不过一个“衡”字。一阴一阳谓之道,行走坐卧,衣食住行,言谈话举只要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道教更注重人与自然相联系,与天地相沟通。用另一种方式来说,道教养生更注重通过心境修行与合理的生活方法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道教养生也体现出道家的处事哲学与生存哲学,他不仅考验人们是否能持之以恒的坚持炼养的方法,更注重人们是否能时刻保持清静无为,柔弱不争如婴孩般的心境。

       养生、摄生不是难在方式方法的推广,而是难在如何从心境上革除陋习,一切取决于己心(道),而不在于方法(术)。老君曰:若吾无身,吾有何患?当真正天人合一,与道合真,能明白摄生之道,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所在时,自然就不需要养生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51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7日 上午9:14
下一篇 2022年1月8日 下午4:19

相关推荐

  • 相貌,是一个人善恶承负的综合表现

    相貌里藏着的善恶承负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承负的综合表现。 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 某人经常爱小拿…

    2021年12月11日
  • 生病最重要的不是吃药,而是先回到正常的生活里

    一、人的能量运行都有规律 现代仪器已经能够测出人体的能量了。而在古代,中医是通过打坐,直接去感受它。 打个比方,我们每个人都去买过菜,买菜的时候,你需要用仪器去检测它是新鲜的还是不…

    2022年1月5日
  • 童子命,还替身 | 很可能就发生在你身边的种种事

    寒衣节大法会即将开启 高功登宝座,说法度存亡 很多信众感叹,之前听东说一句,听西讲一嘴,越说越玄,越听越迷…看完这几篇文章,才明白原来真正道教的童子关煞是这么回事;才知…

    2021年12月18日
  • 祖师圣诞与诸真下降斋期表

    正月        初一:天腊之辰(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帝会于束方九炁青天)、太上老君降现、昊天上帝统天神地祇朝三清、东方七宿星君下降、徐来勒真人於会稽上虞山传经于葛玄真人…

    2022年1月13日
  • 腊八,开启过年模式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

    2022年1月14日
  • 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 好运自然来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   “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   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

    2022年1月25日
  • 小寒养生:可消停点儿吧,明天的“疯狂星期四”

    ‍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根据历来的气候统计,小寒通常是北方人最冷、而南方人次冷的时候。(南方人啥時候最冷?当然是后面的大寒。) 虽冷,但成都人民还是在等雪来 常言道…

    2022年1月23日
  • 人不招鬼,鬼不找人

    鬼魂之事,千古相传,有能见之者,然而,一般来说,普通人是见不到鬼魂的。而且,就算有人说见到鬼魂,也未必是真“见”到,因为毕竟鬼魂是一种能量,一种超物质的存在,而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恰…

    2022年1月6日
  • 祛邪咒

    — 祛邪咒 — 朱雀凌光,神威内张。山源四镇,鬼兵逃亡。 神蛇吐炁,邪精伏藏。魂台四明,琼护万灵。 玉真巍峨,坐镇金堂。手挥紫霞,头戴神光。 执卫洞经,三十九章。中有群邪,龙虎截罡…

    2021年12月24日
  • 经文、符咒中的“敕令”是何意,为何不能随意念诵?

    道教经文、符咒,乃至令牌上或者法师行仪中,经常出现“敕令”的字样。那么,“敕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1 符咒中的“敕令” 敕令:chì lìng,也写作”勅令&#822…

    2021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