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养生、摄生不是难在方式方法的推广,而是难在如何从心境上革除陋习,一切取决于己心(道),而不在于方法(术)。老君曰:若吾无身,吾有何患?当真正天人合一,与道合真,能明白摄生之道,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所在时,自然就不需要养生了。

 

正确认识养生

       养生,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议题。人们通过对生命的探索以及对长生不老的希冀,发现了吐纳、导引、服气、外丹、食疗等多种养生手段。道教养生历史,大略可追溯至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告黄帝曰:“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于是正式拉开了道教养生的大门。在此之前,虽然先民已发展出一些通过舞蹈来舒展形体的养生方法,但并没有形成真正完整的养生理论和体系。

 

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资料图)

       时代发展到今天,养生这词已经在无形当中被“妖魔化”。每天充斥在朋友圈中的各种养生知识相互碰撞,相互否定,让人们眼花缭乱,甚至养生到最后整个人不但身体没变好,反而每况愈下。

       比如很火的红豆薏米水,这一“除湿法宝”就刷遍了朋友圈。有人说好用,有人说不好用,都是有理有据,让人看完之后真假难辨。其实湿气种类繁多,又岂是一碗红豆薏米水可以包治百湿的。甚至于家里的许多老人已经把养生当做金科玉律,吃喝都要按照克数衡量。那么不禁要问,上古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了吃,渴了喝”如此“不良”的生活习惯怎么就能寿得一百二十呢?

       养,《说文》中解释为供养。养生就是通过种种手段,保养我们的肉身,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其实养生是一种被动的体现,是由肉体主宰精神,身体保养得越好反而越娇贵。很多人忙忙碌碌只知道保养身体,却永远不知道为何要这么做。即便真将这身体保养得长生不老也不过是吕祖口中的“寿同天地一愚夫”罢了。

 

摄生之道应先正其心

       其实道教当中最根本的养生之道是摄生之道。老君早就提出了“善摄生”这一重要的概念。

       摄:把握,把握住自己生命。就好比生活中动静尽可随意,但主宰不动。这也是道家哲学中“和光同尘,挫锐解纷”的体现。道教丹法中认为,人之神有先后天之分。因为六尘感染只由后天之神主宰一身,因此动静无常,欲望丛生。目妄视,耳妄听,鼻妄香臭,口妄言味,身妄作役,意妄思虑,故终不归根也。但是如能致虚极,守静笃,保养清和之气,使先天之神主宰一身运作,自然能够归根复命,长生久视。所以摄生之道首在先正其心,若其心不正,即使懂得再多养生的方法最终都是无用功。

 

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资料图)

       如今养生方法,或道教养生方法,在当今网络时代中,可以说是基本面向大众的,几乎人人都知,几乎人人可学。那为何现在疾病泛滥,大家学习了这些养生的方法之后,反而身体未能得到一个应有的改善呢?人们并不是不知道许多生活习惯是错误的。例如熬夜没有人不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是有多少人去改正这样的习惯呢?即使每天用着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但是依旧在天天熬着夜,那这样不就是万分搞笑了么?

       如果说有很多人因为工作而不得不熬夜,那么现如今手机、电脑渗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街上、公交、地铁等等低头族比比皆是,如此后果是什么——颈椎病,肩周炎,视力下降,没有人不知道后果,但没有人改正。平时在玩游戏,一坐下来就是一整天,甚至于几天几夜,类似的猝死事件的报道还少么?晚上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诸如此类,简直太多,就不再赘述。

 

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资料图)

       上述种种如果不正自己的心,不下决心改变这些习惯,即使天天养生,又能有什么作用?又何谈把握自己的生命?这些物与事本无好坏对错,全在人心的对待方式。如果错了只不过是人被外物所奴役。

 

养生在于道不在于术

       还有一种情况,例如喝酒等交际应酬对身体不好,但若是不参加又会被世俗“歧视”“隔离”。为了工作晋升,为了让自己合群,为了自己的面子,很多人不得不去做这些明知是有害的事情。并不是否定这些,为了家庭生活,为了父母等很多原因,确实不得不向生活妥协。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说,超脱是牺牲的过程,不将世事齐放下,又何必妄谈自己是一名合格的修行者?

 

每天都在学“养生”,为何健康还是得不到改善?

(资料图)

       养生要先正自己的心,正心以后才能真正的把握住自己的生命。养生从来不是复杂的事情,综罗百家不过一个“衡”字。一阴一阳谓之道,行走坐卧,衣食住行,言谈话举只要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道教更注重人与自然相联系,与天地相沟通。用另一种方式来说,道教养生更注重通过心境修行与合理的生活方法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道教养生也体现出道家的处事哲学与生存哲学,他不仅考验人们是否能持之以恒的坚持炼养的方法,更注重人们是否能时刻保持清静无为,柔弱不争如婴孩般的心境。

       养生、摄生不是难在方式方法的推广,而是难在如何从心境上革除陋习,一切取决于己心(道),而不在于方法(术)。老君曰:若吾无身,吾有何患?当真正天人合一,与道合真,能明白摄生之道,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所在时,自然就不需要养生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51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7日 上午9:14
下一篇 2022年1月8日 下午4:19

相关推荐

  • 多少人的运势输在这个字,也嬴在这个字……

    南宋时,峨眉县县令王湘,在绍兴三十一年时,发心立誓一定要奉行《太上感应篇》中的数十种事项。有一天,他忽然因病而气绝身亡,家中男女都围绕在他身边哭泣。王湘觉得自己好像漂浮在半空中,隐…

    2021年12月14日
  • 四十六首中医疗疾音乐 养五脏 解抑郁 去烦燥

    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曲终了,病退人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徴,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

    2022年1月26日
  • 壬寅年(2022)太岁符解析

    2022壬寅太岁符解析 符箓符咒是注入天、地、人、神信息的载体,是天神的文字,传达天神的旨意。本次太岁结煞灵符的绘制,依照千年天师道一脉相传,以黄符布为底、秘法调制祭炼烟墨、纯阳朱…

    2021年12月24日
  • 为什么要行持斋戒

      提起斋戒,人们多理解成为吃素,并会把持斋与宗教修行联系起来。 实际上,这既是对斋戒一词的误解,同时也是对宗教修持的误读。斋戒,理应分为两个词意去解释。   (资料图)…

    2022年1月20日
  • 2022年12生肖事业运:属鼠迎工作转机、属兔小心累过头、属羊贵人相助宜跳槽

    壬寅虎年是属鼠人的事业转机年,却也是事业危机年,关键在于是否做好精心设计,简单说就是做好规划。 这一年中属鼠人遇到的机会将会如雨后春笋,也许有的人面临疫情后的事业复原,也或许是不得…

    2021年12月12日
  • 《道德经》:人有没有贵气,只需看这六点

    富是外在的数字,贵是内心的品质。 骨子里的那份贵气,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一个人身上的贵气,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 它是在日积月…

    2021年12月23日
  • 道教法物的文化内涵

    所谓道教法物,简而言之即道教持道、护道、做法所用之物也。道教法物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做工十分精细,堪称上品。道教法物来自原始宗教以及早期礼乐祭天敬祖活动…

    2022年1月14日
  • 2022年五运六气预测与养生建议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所谓“通天下一气耳”,天地万物无不由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气化生而成。 每年气运变化,运气交替,对当年…

    2022年1月23日
  • 民俗参照丨 2022年生肖鸡运势及运程

    属鸡人进入2022壬寅年,天干壬水为伤官,地支寅木为正财,伤官生财,又有“天乙”“月德”贵人入命,本年整体运势是非常不错的,属于吉星高照的一年。不过吉祥的运程中,也暗藏着几分凶险,…

    2022年1月28日
  • 五帝考校定福报之时,该如何祈福旺运?

    一、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旧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与中国古代祭祀有关,汉族传统节日。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

    2022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