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何倡导人们抛弃聪明和才智?读懂后发现这才是大智慧!

有一个故事讲到:一艘客机在沙漠失事,留下了十几名幸存者,在幸存者中,有教授、有医生、有学者、有老板还有一个傻子。沙漠白天的温度高达五六十度,要想生存就必须及时找到水,求生的本能支撑着每个人都去寻找水源,然而,沙漠总给人开玩笑,当他们看到一片绿洲,狂奔而去时,绿洲却瞬间消失了,一连几次都是这样。他们意识到那不过是海市蜃楼,为此黯然神伤,心灰意冷。

而这群人中,唯有傻子不知道什么是海市蜃楼,他只知道口渴需要喝水,在其他人彻底放弃之后,他还在拼命寻找水源,最后他爬上一个沙丘,看到了水,就呼喊着让其他人过去,可没有人理会傻子说的话。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除了傻子还活着,其他人都已死亡。

老子为何倡导人们抛弃聪明和才智?读懂后发现这才是大智慧!

傻子不懂什么叫海市蜃楼,也不懂什么叫欺骗,当然也就不会猜疑,不会等死;而那些人恰恰相反,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将他们推向绝路,傻子因傻得福,是“傻”救了他的命。当然,本文不是倡导我们都去做傻子,而是启发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猜疑人、伤害人,要做到质朴醇厚,少私寡欲,这样才能与大道相通。

《道德经》中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色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认为“圣”、“智”容易滋生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做法,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由此可见,老子并非真正倡导愚民政策。“下德”的圣人借助法制,提出各种虚伪的道德概念,腐蚀了淳朴的人民,诱使他们对财力产生欲望。这种文化乃是乱之首。所以,老子提出一种乌托邦思想——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对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老子为何倡导人们抛弃聪明和才智?读懂后发现这才是大智慧!

老子认为,应该将圣智、仁义、巧利置于身外,免去权欲的诱惑,做到无忧无患。只有取得不同于世俗的独到学问,才能无欲无求,做到真正的无为。

在远古时期,人类和自然是和谐相处的,人类吃的、用的直接取于自然。当时人类的认识有限,并不比别的动物高明多少。可随着认知的增多,人们渐渐具备了改造自然的能力,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宰,并且不断打乱自然的平衡,因而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其实,这是人类为拥有智慧而付出的代价。后来,人类还出现了欺诈、猜疑和互相残杀的行为,这也是巧智滋生出的不良后果。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掩饰,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让人民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质朴的本性,较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学问,就没有忧患了。

老子为何倡导人们抛弃聪明和才智?读懂后发现这才是大智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93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3日 上午10:44
下一篇 2021年12月3日 上午11:19

相关推荐

  • 2022年明戊日、暗戊日表,修行禁忌不可不知

    戊日是道教的一个术语,又叫做“戊不朝真”,是道门的诸多禁忌之一,谓之“避戊”。相信很多信士也都知道“戊不朝真”这个道教禁忌,此日一般不烧香、不朝拜,不建斋设醮,也就是不做祈福和超度…

    2022年1月24日
  • 忠告:千万不要去三种家庭串门,不然会惹祸上身!

    农村人日常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喜欢串门聊天,这也是农村独有的生活方式。 农村本来就是农民群居的场所,房子也都是成排建造,大家相互都有个照应,  所以有事没事就串门,但是,有三种家庭…

    2022年1月29日
  • 燃灯供灯之十大功德是什么?

    一灯能破千年暗 燃起神前灯 灭除心头火 开启智慧,消除无明   前几天,我们发布了两篇关于燃灯的文章,将燃灯祈福的法理及功德说于众生听…供诸位善信燃灯祈福时,…

    2021年12月18日
  •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没什么,我就是看不惯她那做作的样子,看不惯她显摆炫耀,看不惯她油嘴滑舌,看不惯她吹牛嘚瑟……” 生活中,你会经常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吗? 当看别人不顺眼时,…

    2021年12月24日
  • 初入道门的居家信士,该如何奉道修行?

    很多信众对如何在家修持都比较疑惑,毕竟有各种各样的琐事,不能像庙里的道长一样,每天都沉浸在浓浓的道教氛围里。其实,在家修持,从本质上讲和住庙道士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和生活方式上有所…

    2022年1月15日
  • 道士行术,应走正途!

    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意是:粤东有一位大商人追求成仙,供养了几十位方士。某日,一位道士来访。这位无名道士的法术震慑了商人和诸方士。商人和诸方士拜无名道士为师。…

    2021年12月7日
  • 【庚申日】为什么要“守庚申”

         “三尸”又称“三虫”,其概念源于汉代纬书。《河图纪命符》曰:“人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穷(当…

    2022年1月8日
  • 白衣人暗夜招手到底所为何来?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人生就像旅途,要懂得欣赏沿路的风景,旅途如人生,适意为上。有人说过,旅行就是一群人去到另一群人呆腻了的地方体验生活。老子问道,青牛出关;孔子…

    2022年1月25日
  •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长生不死的观念由来已久, 据文献记载,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向往长生。东汉末年, 道教诞生, 方仙道作为道教的一大源流, 其思想也被道教全盘接受, 并成为道教宗教思想的内核, …

    2021年12月3日
  •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 两人…

    2021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