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道教修行的术法包罗万千,很多初学道的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修证方法时,总是会一片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学习,更不知道究竟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

       其实,只要功夫深,人人都是可以掌握一定的方术方法。但在术法背后,道教修行的心法更为玄妙。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资料图)

       道教心法以清静为本,修心炼性是一门无为的功夫,越是想要得到清静,偏偏越会生出三毒五苦。

       道祖讲“为无为”,究竟如何在有为之中见得无为的妙处,着实难倒不少学道人。而其实,道教最根本的心法就在我们日常诵读的经典中。

   
被誉为道教修行第一经的《清静经》,用短短几百字便为修道之士指明了方向。道教中有道经师三宝,一切修道的奥妙皆可从三宝中找到解答。这其中,以凤篆龙章而称闻的经宝,则起着文以载道的意义。道教经典中记录的均是历代祖师修仙证道的体悟,因此对大众学道时遇到的疑惑多有解答。

       在卷帙浩繁的经典之中,《清静经》被列为玄门清修第一典籍,且放在了《日诵早晚功课经》的第一篇章,由此足见其地位之重。究其原因,只在于这一篇短短的经文着实点破了修真的关键——“清静”

《清静经》,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整篇经文的奥秘便在这九个字的标题中。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可知本经是太上老君说于世人听闻的一篇经典。

       经中主旨在于“清静”二字,又因修道人要臻达“常清常静”的妙处,所以重点还突出一个“常”字,乃取恒常之意。太上老君告知天下修道人能够实现恒常清静的法门,便在此经之中。

       道教以三清为最高神信仰,人们惯常把道德天尊视作太上老君。你我身在之凡尘本来是一个声色世界,我们所能看到、听到的一切内容,都是有形有相的物质存在。声色物质认知的极致,乃是以至大、至高、至寿、至尊为代表。

       道教的宇宙生成观认为,世间万物皆是道气所化,因而有一气化三清之说。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老子想尔注》中曰:“道者,一也。一散为气,聚为太上老君。”此太上老君,则是与人世间的大、高、寿、尊一一对比,且是对有形象之称谓的超越,因此礼拜太上,便是从有形的认知中去体悟大道虚空的过程。

也即是说,若人们能够把对世间万象的执着再精进一层,去参悟到万有背后的真空是什么,自然也就能悟出道果了。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资料图)

       我们生而为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和人间世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若是定性不足,就会被外界的物欲牵引而去。庄子称其为“物化”,是说人的情志被外物所化,从而失去了对自身自然之道的感知。

如此一来,又何以去求清静中的恒常呢?基于此,《清静经》着重阐述了众生求恒常之道的不同层次。其开篇言大道生化天地万物,告知人们世间一切有形有相均是道气所化,你所执着追求的不同事物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世间万物有阴有阳、有清有浊,正是在阴阳的相互转化之下万物才得以生成、生长。

       人们难以清静身心,是因为内心总是被欲求牵引,只懂得向外释放自己的情志(这是属于阳的表现),却不懂得收敛内心(这是属于阴的表现),于是就会造成阴阳不调、清浊相分的结果。一旦与大道运行的本真相背离,所谓的修行也就失去了意义。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资料图)

       鉴于世人往往总是沉迷在欲望和诱惑中,《清静经》中便为众人求清静提出了一个渐进的层次:

       首先,要知人之心神本好清静,修行必是要下一番澄心去欲的功夫。

经文中写道:“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这番话将人们之所以不得清静的原因说得透彻,反观之,想要求得真清静,就要以“逆则成仙”的方向去倒施而行。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既知因为被物化的欲望牵引而失去了清静,那么首要一点就是绝除外欲的诱惑,进而澄澈自己的内心。

一内一外,这同样是从阴阳两个方面入手。单纯地强调外欲,就会导致人们对尘俗的脱离。偏安一隅并不能换来心性上的安宁,若是心中无杂念,他物又何能伤我分毫?

       

       正如东坡居士那句名言;“八风吹不动,现出紫金莲。”幡动还是风动其实都没有关系,唯有看客的心动了,才使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涟漪。

       其次,主动去澄心涤虑是属于有为法,与此同时,也应该认知到去欲的念想也是一种欲求。

       《清静经》中还要求人们要内观其心、外观其形、远观其物,通过对这三者的透析,可以证悟有无相生的道理。

唯有从有中才能去证无,从五色世界中才能够体会到真空的境界。因此而言,想要求清净,并不是对红尘的舍弃,而是于尘中炼心,于万物中复观万物之道。
立足于此,才能够明白所求的清静本来也是一场空。求空、求不空,相互辨证之间或可以悟出“空无所空”的道理。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资料图)

经中要求对心、形、物三者的观照,其实是从一切有相之中洞察心中的湛然常寂。真正的大清静,在于不因外物的变化而动摇内心的真常。经中又曰“真常应物”,是指在面对任何情况时都能守住心中的本然一性。

       事来,则淡然处之;事了,则去留无意。此即是曰“常应常静”。唯有以恒常不变之心去应对万物,才能彻底证悟自身的恒常不变之清静,于此即可曰得道矣。

       然而虽名得道,却也不可以因此而生出高低等级之分。老君虽然提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但并没有把上士与下士、上德与下德放在相互不容的对立面。

       正相反,每个人在修真悟道的不同阶段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悟,执着于任何一种道果亦都是中了欲求的毒。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综上所述,《清静经》不仅为大众讲述了清静的妙处,更着重阐发了得清静的步骤,以及如何实现“常应常静”的道果。

这三个层次的递进,正是从有为向无为的参化。回照修行本身,不着万物、不生贪求、不出妄想、不念有无,守住了恒常的心,便可守住了恒常的清静大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9760.html

(1)
上一篇 2022年1月9日 下午7:55
下一篇 2022年1月9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 今日大雪,养生做到这几点,固肾扶阳、百病不生!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

    2021年12月7日
  • 贵人就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

    何为贵人? 就是鼓励你,让你看到自己优点的人。帮你理清生活、工作思路的人。给你分享新观念,带来好消息的人。提醒你,让你看清自己不足的人。愿介绍好朋友给你认识的人。相信你的人。欣赏你…

    2021年12月10日
  • 道教眼保健操:明耳目诀

    经名:正一法文修真旨要。撰人不祥,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本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明耳目诀 真诰曰,求道之要,先令耳聪目明,为事主也,且耳…

    2021年11月30日
  • 女人面相好,卧蚕不能少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魅力,有的人可能是性格美丽,有的人是颜值美丽,还有的人是有身材魅力,但无论那种魅力,都是能受人欢迎喜爱的,而这些一部分是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的了,但后面我们也…

    2021年11月28日
  • 不仅是生肖,时辰上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据说,不同时辰出生的人,会有着不同特点。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出生时辰上看出些端倪。 子时(23:00 ~ 00:59)机智乐观,魅力浑然天成! 这个时辰出生的人都带有桃花的潜在…

    2021年12月6日
  • 是非只因多开口,招愆只为讲是非。

    1 不拿缺陷开玩笑 是非只因多开口,招愆只为讲是非。真正的朋友从不会嘲笑对方的缺陷与缺点。 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与缺点时,那些缺点与缺陷也在嘲笑你丑陋的内心。 再好的朋友,也要有分寸…

    2021年12月23日
  • 无意间做了一件善事竟延寿十二年,刻意做善事为何作用小?

    《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说:“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 只因为,因果,乃是天地之律。因果之律不容怀…

    2022年1月1日
  • 学道之人应如何传承正统道法?

    关于道法传承,张宇初天师指出:不论是科仪道法,或者是内修道法,道法都有一定的传承规矩。学道的人,一定要按照传承系统才能学到正统的道法,不然就可能走上旁门左道。特别是神霄派和清微派的…

    2021年11月29日
  •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全文阅读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 尔时,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八景宫内,与诸天神王、日月星宿上圣高尊、无极圣众,说无上至真妙法。有一真人名曰赤脚大仙,越班而出,擎拳长跪,上白天尊曰:下界人民,…

    2021年11月30日
  • 能听懂兽语的人,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一、畜生之言不可听 有一个人喂养了一些家禽和家畜,并且从懂法术的人那里学习了兽语,他能听懂家禽和家畜的话语。 一天,他听到鸡对狗说:“马快要死了。”于是他就把马卖掉了,避免了损失。…

    2021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