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天师创教,为什么以“正一道”为名?(正一弟子必知)

正一道又称正一派,汉末由祖天师张道陵创立,但其确立时间往往被延后到元代的元贞、大德年间。理由是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张与材嗣第三十八代天师位,袭掌江南道教,大德八年(1304年),张与材被授以“正一教主”职衔,主领三山符箓。后又被授以“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赐一品金印。从此,天师世系均以“正一教主”身份出现,并统领江南阁皂山、龙虎山、茅山三大符箓道派。
由于这种情况,一些人往往把“正一盟威之道”、“天师道”看做与“正一道”不同的道派。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其名称由来与内涵入手来。
正一盟威之道”始于何时?
其实,正一道这个名称乃是“正一盟威之道”的简称。基于此,我们可以说,当“正一盟威之道”名称使用时,便意味着正一道形成。

那么,“正一盟威之道”名称出现于什么时候呢?

晋代葛洪《神仙传》在叙说祖天师张道陵生平事迹时言及天人授予“新出‘正一明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文中所谓“明威”即“盟威”,故而,“正一明威之道”即“正一盟威之道”。此外,北宋张君房编纂的《云笈七签》记载二十四治时也使用了“正一盟威之道”名称。由于这些史料最早的也在晋代,后来不少学者采用《三国志》言及的“五斗米道”来称呼汉末巴蜀一带流布之民间道教;但到了2000年8月初,鹤鸣山天谷洞道士谢清亮在整修洞路时挖出了一块古朴的石刻,其题名即为“正一盟威之道”,左下落款为“张辅汉”。显然,这通石刻的作者即为祖天师张道陵,因为祖天师之字为“辅汉”。用其字而不署其名,此乃汉代碑刻通例,有关专家认为此通石刻确为祖天师所撰。祖天师所创道教本名“正一盟威之道”,简称“正一道”。所以,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指出:“张陵一系的正式名称乃‘正一道’,其道书归入正一部。所谓“河图”、“洛书”在秦汉以来的儒家系统里基本上只知其数字描述,却不清楚具体的图像排列。不过,道家系统里却有其秘传。

早在《太平经》卷一百十二《贪财色灾及胞中诫第一百八十五》便言及河图、洛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经《上清河图内玄经》《上清河图宝录》多言星体存想,其背后当有河洛数理作为叙说根据。
所谓“河图”,就是把“一”到“十”的自然数分列于东西南北中五方,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有生就有成,彼此配合,就形成了河图的阵势。

具体而言:

一、六居于北方,于五行属水;二、七居于南方,于五行属火;三、八居于东方,于五行属木;四、九居于西方,于五行属金;五、十居中,于五行属土。

所谓“洛书”,就是把“一”到“九”的自然数分列于东西南北中五方,只是具体的配合与“河图”有所不同。

洛书之数,一在北方,九在南方,三在东方,七在西方,二在西南,四在东南,六在西北,八在东北,五在中央。

将“河图”与“洛书”比照,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现象,这就是“一”数都居于北方。正一道之“一”与“河图”、“洛书”的“一”,其理契合。在深层次里寄托了“上善若水”的精神。

祖天师创教,为什么以“正一道”为名?(正一弟子必知)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此,北宋经学家苏辙曾经点破了其中的奥秘,他说:“天以一生水,盖道运而为善,犹气运而生水也。”照苏辙的看法,“上善若水”的思想根源在于“一”,这个“一”在哪里呢?就在北方。

就五行而论,北方为“水”,转换为数字就是“一”。换一句话来说,“一”代表了北方,也象征“水”。就天地定位来看,北方为子午线的一方,象征着天地之“正”。因此,“正一”蕴含着天地大正、万物发源的理趣。

“一”虽然最小,却是根本,故而老子强调“得一”、“守一”,例如《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什么叫“贞”?就是“正”的意思。

老子从天、地、神、谷、万物说来,最终落实到“侯王”,贯穿着依天道而推人事的思路,其基本精神就是告诉人们,守正才能得本。

追述一下老子《道德经》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当年祖天师为什么要以“正一”名其教的良苦用心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02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日 下午2:55
下一篇 2021年12月2日 下午3:09

相关推荐

  • 除佩戴之外,为什么有些道教符咒需要焚化使用?

    “符”,又称天书、龙章等,它是道教法师沟通神灵的一种媒介。符是道教表达对鬼神、自然事物等神秘力量的敬畏,并试图达到天人感应的一种文图语言。在道教里,赋予了符超人力的自然神力。据《三…

    2021年12月28日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许逊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举为孝廉,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大洞君吴猛学道,…

    2022年1月1日
  • 冬季干货 切记“补肾壮阳”、“滋阴养血”是我们的“日常迷信”

    古话说,“冬季巧进补,开春打老虎”,近年来,随着民众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医热”的兴起,冬季进补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甚至逐渐从“冬季进补”发展成了“秋冬进补”。   …

    2022年1月24日
  • 眯眼、细长、低眉,神像为何眼睛都画这样?

    可以完全肯定的是,这并非目前网上舆论风口的某种歧视“妆容”。 道教自产生起,就注重绘画形式的传播。 早在一千多前东汉中后期成书的《太平经》中就有提到: “其法为其具画像,人亦三重衣…

    2022年1月23日
  • 割生采炼 天道不容:老道舍身章正义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现今行事,处处皆讲证据,查案办案更是如此。在解放前,每个大的警局之中专门有一处,存放各类证物,称为证物间,而每个证物间中又都有一个房间,存放…

    2022年1月26日
  • 读心术还是催眠?看看古代记载中的圆光术

    一、圆光之术 圆光之术,由来已久。简单来讲就是,施术人念以咒语,可以将纸、镜、碟、手掌等等,变成一个高清的视频播放器。所播放的内容,可以是过往的,也可以是现在的,甚至可以是未来的,…

    2022年1月6日
  • 学道却人际关系紧张,是你还没有过这一关!

    修道与身体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向度,是清除各种各样的造成人际紧张的因素,改善人际关系,从而优化自己的生存环境,减少与周边的摩擦。生存的环境优化了,心情愉悦,常能放松,当然有利于健康。 …

    2021年12月5日
  • 道教如何看待神通?

    神通一词,本来是形容通神的本领,后来引申为一些外显的法术。道教对于异能和神通,基本采取承认存在,但是并不推崇。《三皈依》云:“志心皈命礼,无上经宝,当愿众生,深明经藏,神通莫测。”…

    2021年12月8日
  • 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为什么要监察人间的善恶功过?

    中国有句古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说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丧尽、坏事做绝,因为就在头顶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监察着你的一言一行,并根据人们的行善作恶来断定祸…

    2021年12月29日
  • 燃灯供灯之十大功德是什么?

    一灯能破千年暗 燃起神前灯 灭除心头火 开启智慧,消除无明   前几天,我们发布了两篇关于燃灯的文章,将燃灯祈福的法理及功德说于众生听…供诸位善信燃灯祈福时,…

    2021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