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四大真人”和《四子真经》

       道教的“四大真人”,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文子、列子、亢仓子,也称作道教“四子”。《四子真经》指的是他们四位分别对“道”的阐述的著作。即庄子的《南华真经》,文子的《通玄真经》,列子的《冲虚真经》和亢仓子的《洞灵真经》。

 

道教的“四大真人”和《四子真经》(资料图)

南华真人——庄子

       庄子,即南华真人。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庄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据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以明《老子》之术。

庄子是老子思想的最好继承者,在历史上”老庄”并称,共同建互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他在《人间世》中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即追求”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做到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从而修道、得道。他提出的万物齐同,物我为一的“齐物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影响极大。

道教的“四大真人”和《四子真经》(资料图)

       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到宋徽宗时,又追封庄周为“微妙无通真君”。所撰著的《庄子》一书,也被尊为《南华真经》。《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唐代的成玄英、孙思邈、李含光,宋代的 陈景元、褚秀,都曾注释过《南华真经》,这些注本,现存于明代《正统道藏》中。《庄子》思想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对道教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玄真人——文子

       通玄真人,为战国末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文子,姓辛名銒,一名计然,号龙拯,葵丘濮上人。曾受业于老子,范蠡之师。辛銒博采众家之长,著《文子》一书,继续阐扬道家思想。唐玄宗天宝元年封其为通玄真人,诏封其著为《通玄真经》。

 

道教的“四大真人”和《四子真经》(资料图)

 

       《通玄真经》认为”道”即”气”。如《文子·九守》说”道”:”窈窈冥冥,浑而为一……重浊之气为地,精微之气为天,精气为人,清气为虫。“《文子·下德》:”阴阳陶冶万物,皆乘一气而生。“其次认为老子的无为”并非坐着不动,而是排除主观臆断,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自然》篇中,他指出”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往,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也。“并主张依靠众人的力量和智慧来办事,如《下篇》曰:”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自然篇》曰:”用众人之智力,乌获不足持也;乘众人之势,天下不足用也。故圣人举事,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他这种思想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推崇。

洞灵真人——亢仓子

       洞玄真人亢仓子为古代仙人,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又称亢桑子、庚桑子,他姓庚桑,名楚,陈国人。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亢仓子其人为”洞灵真人”。《庄子·庚桑楚》称庚桑子,为老聃之弟子,”偏得老聃之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谓:庚桑子,陈人,得老君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居畏垒之山,其臣去之,其妾远之,居三年,畏垒大穰。后游吴,隐毗陵盂峰,道成仙去,其乃老子的弟子。

 

道教的“四大真人”和《四子真经》(资料图)

 

       《亢仓子》唐玄宗诏封其著为《洞灵真经》,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唐天宝中尊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亢仓子以为,道乃万物本根。《亢仓子·全道》曰:”物也者,所以养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是故圣人之于声也,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捐之,此全性之道也。“又称:”故圣人之制万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全矣。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为全道之人。“这就是要达到一种清静无为的自然境界,超脱一切荣辱得失的思虑,容身于道中,从而获得至真之道。他的思想皆与《老子》之旨相合,故为道教一并崇奉。

冲虚真人——列子

       列子 ,名御寇,郑国圃田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东周威烈王时期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才颖逸而性冲澹,曲弥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道教的“四大真人”和《四子真经》(资料图)

 

       唐玄宗天宝元年封为”冲虚真人”,号其书为《冲虚真经》。《列子》一书为早期黄老道家重要典籍,主张清静无为、独立处世之思想,概括起来为”贵虚”和”贵正”。《列子》全书按章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如《窃斧者也》、《夸父追日》、《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900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4日 下午7:54
下一篇 2022年1月14日 下午8:01

相关推荐

  • 千万不要将自己的生肖搞错了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2021年12月17日
  • 刚入门的修行人,通常有这两种弊病,不能克服与道渐远,与魔同行!

    很多刚刚入门修行的弟子,在练功中很容易心思不定,心意不专,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 练功的时候老想着各种功能、功境快快出现。比如练青龙剑的时候就想着能早点看到青龙神显像。修金光的时候,…

    2022年1月3日
  • 道教“服食五牙法”,可以养身疗疾,调理五脏

    五牙,即五方精气。唐道士司马承祯在《服气精义论》中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在形为脉;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为形为血;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在形为肉;西方…

    2022年1月30日
  • 什么是道教的七伤、七报与九守?

    七伤 七伤修道学仙之士的七种禁忌。据《迴天九霄经》载,学道者虽身有仙相,应自然合真,但有七败之伤,若不能修身消除,则难名列仙班。 《云笈七籖》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七伤》谓:“学…

    2021年12月2日
  • 感悟人生,最值得的人间修行

      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内心中总是向往能够过上与世无争的修行生活。相比之下,道人们整日畅游在青山绿水之中,很少会因为物质的欲求而身染红尘…

    2022年1月19日
  • 他十三年坚持做这件善事,儿子被誉为武汉“城市之父”!

    我们在鼓励别人继续前进,继续努力的时候,常常会说:“加油”,那么,你知道“加油”的来历吗? 张瑛是清朝嘉庆年间的举人,为官期间,非常注重教育事业。他兴办各式学院,如增建兴义府试院,…

    2021年12月7日
  • 致红尘中的修行人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人生是一场修行,无论你如何努力,都会有人看不惯你。你温柔,则有人会说你故作姿态;你能干,就会有人说你爱出风头;你低调不争,则定会有人说你软弱无能;你经受困…

    2022年1月25日
  • 住宅风水中的居家“文昌位”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生活不同情平庸的弱者,大学不相信哭泣的眼泪(当然高中、初中也是的)。天命星象从来都只垂怜于强者。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读书上学在上述要素中对…

    2021年12月14日
  • 过年贴福有讲究,不是所有“福”字都能倒着贴!

    虎年即将来临,想必大家已经开始准备春联和“福”字贴,其中“福”字很多人都喜欢倒着贴,但是有一个位置不能倒贴,那就是大门,必须正着贴! 福字倒贴由来已久,但是自古以来大门的“福”字都…

    2021年12月28日
  • 道教法印 | 都天大法主印

    道教谓祖天师为北极驱邪院院使,即都天大法主。《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二曰:“驱邪院使张天师,披白鱼鬣服,交泰冠,足蹑朱履,左手持都天大法主印,右手仗三昧火铃、北斗神剑。” “昔先…

    2021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