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干货 切记“补肾壮阳”、“滋阴养血”是我们的“日常迷信”

古话说,“冬季巧进补,开春打老虎”,近年来,随着民众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医热”的兴起,冬季进补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甚至逐渐从“冬季进补”发展成了“秋冬进补”。

 

冬季进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进补,进补又要注意什么,今儿我们就跟大家聊聊这个应季的话题。

 

先说说为什么要进补。补者,补虚补漏也,一如“亡羊补牢”,补是把脱漏之处填补起来。相对而言“补益”一词中,“益”是增加的意思,在原已经充足的基础上进行增加。

 

补益一词,可以说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区别这两个词对于讨论进补是有意义的,进补之所以有意义、值得推广,是因为有必要性。现代人确实存在各种情况的虚弱,这种虚弱长期存在会引起各种疾病。

但是由于过度的广告宣传,许多人盲目进补,身子不虚弱也要吃补品——这种情况属于“益”,“益”实际上是需要慎重操作的事情。

 

一旦补益过度,轻则出现“上火”的情况,稍重一点就会形成“痰湿”“湿热”体质,有的甚至会导致肌瘤、囊肿、纤维瘤等良性肿瘤出现,有害健康。因此进补需慎重,切勿跟风。最好能够找一个好的中医,望闻问切一下,判断是否需要进补。

 

再说说为啥要在冬季进补。传统医学认为,春生(升)、夏长、秋收、冬藏,秋冬时节,尤其是冬季,要以收藏为主。冬季人体补充营养,以便春季之时,能够有力升发。

 

此外,秋冬季节气候较冷,一方面毛孔闭合,少有汗出,进补之后,精微物质能够贮藏体内,不像春夏时节那样随汗出而散。另一方面,冬季阳气藏于体内,脾胃阳气充足,运化之力较强,人们普遍胃口较好、食欲增加、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适宜进补。

 

因此,特地选在冬季进补,是有讲究的,是利用天人相应的特点来进补,有提高营养作用。但当代有不少做保健品生意的朋友,总宣传“时时进补”“节气进补”的观点,动不动发一些“三伏天是人体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此时适宜进补……”的广告。

这种不顾时节胡乱进补的行为,不仅没有天人相应的加成作用,反倒常有天人交战的减效增毒作用,不可盲从。

 

那么冬季进补,到底进补什么东西呢?一般而言,冬季进补可以分为三种:药补、食补、灸补。药补一般是请中医开具的汤药——有的人比较讲究,要“冬天好好调理一下”,会去找个合适的中医大夫,辨证论治,喝三个月的汤药调补一番。

 

江浙地区比较流行“膏方”,传统意义上的膏方仍然当请中医望闻问切后根据个人体质开具,然后熬制成膏,每日挖一两勺用水化开服用。这类膏方基本属于个性化定制,往往疗效不错并且不适情况发生较少。

 

现代人比较忙,故食用膏方时多选用简便、通用的成品膏方,如阿胶膏、固元膏等。这类膏方较为“粗线条”,只能顾及某一类情况,譬如阴虚、阳虚、气血不足,无法照料到每个人的细节情况,适宜体质倾向较为单纯的人。

 

但根据临床观察,这一类体质的人在城市并不多见,城市人往往以复合体质为主,因此大家在服用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自身体质。

 

功效不同的药补,选用的药物也有不同,这也决定了服药要求的不同。就目前临床情况来看,现代人的虚损多有三方面:一是肾虚。传统医学认为,肾主藏精,一身元阴元阳之所在,主骨、生髓,主生殖发育。

肾与脑力劳动及性生活、生育有关系。现代白领工作,体力消耗不大,但是脑力消耗很大,久而久之耗损肾精,可见头晕乏力、耳鸣神倦、白发脱发等情况。

 

另一方面,年轻人欲望较为旺盛,男女房事方面常有纵欲情况发生,或者女性月经不调,长期滴漏不止,皆直伤肾精。

 

古人认为“五藏穷必及肾”,即肾为一身根本,要伤到肾一般是因为久病难愈。而现代人物质营养丰富,却由于过劳或纵欲,跳过了其他脏腑,直接伤肾,此为当代病与古代病之不同。

 

针对这种情况,一般会用一些填精补肾的药物进行补养,譬如鹿茸、鹿角胶、阿胶、熟地、黄精、海马、山茱萸、何首乌等。此类药物的性味厚重沉潜,能填补肾精,但由于较为滋腻,一般也较难以消化吸收。

 

古人饮食远没有我们当代丰富,平日饮食相对清淡,故进食这些滋腻滋补之品往往吸收好,效果好。而现代人多有胡吃海塞的坏习惯,直接服用这些滋补药物,常会因为脾胃运化不及而滞涩中焦,不仅不能吸收,还导致痰湿中阻,不可不慎。

 

此外,男性“补肾壮阳”,女性“滋阴养血”是我们的“日常迷信”,总想让自己更好一点,但实际上,这些填补之品过度服用也并非好事,有时动欲催情,令人纵欲,有时甚至会诱发痈疽疔疖这一类疾病。故服用时,当慎重再慎重。

 

肾虚之外,脾虚也是常见的虚弱证型。脾胃虚弱多因饮食不节、不洁导致。如今饮食太过丰富,许多人因为口腹之欲,忽略了健康因素。

 

尤其是大学生及刚工作的年轻人,脱离了家里父母的管束,饮食上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一概不忌口,一边懒得吃正餐,一边又不停聚餐,烧烤、啤酒不停,几年下来,脾胃自然坏掉。因此临床上脾虚之人以二十七八到三十岁出头的人为最多。

这一类情况,治疗一般以党参、白术、砂仁、茯苓、扁豆、鸡内金、炙甘草一类调补脾胃的药物为主,这一类方药对于改善脾胃功能效果不错,见效也快。有类似脾胃虚弱症状的人,可以在冬季进行适当补益。

 

气虚也是当下常见的虚证证型。以动则气喘、短气乏力、体力不足、自汗出、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为主要表现,这种情况在年轻人和老年人身上都有出现。老年人多是因为上了年纪,气血不足所致,年轻人则多是由于运动不足引起的。

 

气虚一般以人参、黄芪、红景天等益气药为主调理,对于老年人,我们建议秋冬时节不论是否有明显的气虚情况,都可以服药调理一下,益气固表,抵抗秋冬寒邪。

 

对于年轻人,我们更倾向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来调整治疗,调整合适的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活杂事,尽量保证每天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的有氧锻炼时间。

 

许多人喜欢上班的时候泡泡西洋参,增加体力,殊不知,这样确实能取一事之效,但因为快速取效而忽略锻炼,长期以往体质将会越来越差。

 

灸补,是以针对一些补虚损的穴位进行艾灸,补充阳气,激发人体经气,从而改善体质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药补而言,一是不需要经过胃肠吸收,二是辨证也不像药补那样细致,操作较为简便而疗效显著。

 

当然,灸补说到底也是中医疗法之一,还是需要准确诊断的。有的朋友盲目艾灸、艾灸过度,反倒伤及阴液,导致口干舌燥、津液亏虚、月经稀少等情况的出现。建议大家还是去医院理疗科艾灸,较为妥当。

 

如欲在家操作,则不妨选取足三里、涌泉等强壮穴艾灸,前者调理脾胃,后者温补肾气。隔日或隔二日一次,每次悬灸20分钟左右,以局部舒服、皮肤无灼热为度,宁少勿多。坚持一个冬天,可以有不错的保健效果。

比起艾条灸,古人所说的“天灸”倒是更值得选用。所谓天灸实际上就是“晒背”,找太阳温暖的上午或下午,以背对阳光晒,晒到背部微微发热,打一个抖,似有汗欲出为度。此法有温补阳气、通督脉、散寒气之功,对年高老者,尤有好处。

 

但需注意,一要避风,最好隔着玻璃晒;二要适度,南方地区有时候冬天有20多度,不可晒太久,以免中暑。

 

至于食补,则相对简单,一般是指在深冬时节多进食一些有营养,或者有温补性质的食物。此外往往还会增加一些药物一起烹煮,以增加补益效果。对于食补,需要强调的几个点是:首先,当今社会物质丰富,虚弱的人不多,因此不要过度进补。

 

尤其是在城里出生长大的小孩,十个里面有九个是积食,很难看到有虚弱的,因此小孩最好不要特地炖什么东西给他进补。切记“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其次,老年人要适当吃好一点,吃补一点。

 

当代爷爷辈的老人穷惯了也省惯了,往往自己舍不得吃,啥好东西都给小孩吃,殊不知小孩营养已经很多了而自己由于操劳一辈子却是气血不足,自己不吃都给小孩吃,结果搞得小孩湿热自己虚弱。

 

因此老人务必食用营养的食物,滋补气血。但老人消化功能不好,食物当以好吸收易消化者为佳,白肉(深海鱼)要好于红肉(猪肉),剁碎慢熬煮烂,要好于自己撕咬。

另外食物的选择以常见食材为好,一些比较偏僻的如麻雀、兔子肉、鳄鱼肉等少食为好,一是因为这些食材许多人容易过敏,并且有些是野生的,携带寄生虫较多,容易生病;

 

二是此类食物多“太冲”,老年人虚不受补,进食容易出现头目眩晕疼痛等肝风内动的情况,不可不慎。

 

最后,食补也当注意体质偏颇。羊肉、狗肉偏热,牛肉性温,湿热、肝火旺的体质者不宜;海鲜偏凉,体质虚寒者当少吃;大凡肉类多易生痰湿,若是素体痰湿较重、舌苔厚腻者宜少食,切不可跟风进补,更增湿热。

 

总之冬季进补是一个很讲究的养生行为,是利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选择合适的时间来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种医疗行为。因此,最好能请中医师望闻问切一番,以明确方向。

 

尤其是药补,最当慎重,即便是食补,也需要注意体质。小儿慎补,老年人则当常常平补,至于年轻人,切不可过多服用补药,调整合适的工作生活节奏,保证体育锻炼,才是健康的关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247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24日 上午8:52
下一篇 2022年1月24日 上午8: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