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眼、细长、低眉,神像为何眼睛都画这样?

可以完全肯定的是,这并非目前网上舆论风口的某种歧视“妆容”。

道教自产生起,就注重绘画形式的传播。

早在一千多前东汉中后期成书的《太平经》中就有提到:

“其法为其具画像,人亦三重衣,王气居外,相气次之,微气最居内,皆戴冠帻乘马,马亦随其五行色具为。”

那时便已经开始用绘画来描述人们所崇拜的神仙。

神仙画中的这种表情,称为“垂帘”,又称“微睁”,眼睛二分开、八分闭,面容平静安详。

一方面,这展现了神仙对芸芸众生的慈悲之心;另一方面,也是道教静坐“内观”修行的一种体现。

道教经典著作《太乙金华宗旨》中有言:

“(双眼)大开失之外走,易于散乱,太闭失之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得中,恰好望见鼻端,故取以为准。”

静坐时,眼睛大睁,花花世界琳琅满目,心容易散乱;而完全闭眼,又容易胡思乱想,昏昏沉沉想睡觉。因此,眼帘下垂,视线恰好看见鼻头的程度,就正合适。

同时,这也是神仙形象具象化的难点之一。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中亦有记载,曾有工匠向全真道第六代掌教祖师尹清和请教,应该如何塑造道像。

清和祖师说:“道家之像,要见视听于外,而存内观之意,此所以为难。”

而丹青巧匠们,在绘画像或造雕像时便取了上述内观仪态,眼中神光内敛,既能展现神仙济世悲悯之心,又能在信众眼前“现场教学”神仙是如何静坐修行的,一举多得。

自然,不是每一位神仙都是垂帘形象。

例如青羊宫山门处的王灵官神像,则是圆目怒视。

这与王灵官祖师的职责有关:

他受到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萨祖的点化,是一位护法神,负责镇守道观山门和保佑道俗安宁。(关于王祖师的故事也十分有趣,以后会慢慢介绍。)

此外,道教护法形象一般都双目威视,以示勇猛庄严。

最后,想强调的是,东方审美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核心精神的前提下,审美也会与时俱进。

尽管大家偶尔调侃道教的“高冷”,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之一,如今道教文化也当顺应新时代的特点,将祖师留下的“道法自然”、“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以戒为师,奉戒行持”等核心思想义理,以贴近当下社会人们的生活和需求的方式,传承开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2629.html

(1)
上一篇 2022年1月23日 下午2:44
下一篇 2022年1月23日 下午2: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