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之前道教中有这样一种担心,就是信众的老龄化,来烧香拜神的都是些老人家。其实呢,就我们实际接触的信众,不乏80后、90后,甚至95后。这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以及道教文化的接受度很高,当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和烦恼时,也乐于从道教文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个月前,有位95后的信众小安联系天师府,他就面临着一个工作上的烦恼。职场上一些人认为,95后可以说是最难管理的一代。根据一项调查,95后第一份工作平均7个月就会跳槽。小安就有三年跳槽七个单位的经历,这么频繁的跳槽经历,让人不由得怀疑是不是他个人品质或者处世方法的问题。面对这种质疑,小安却显得很坦然。他简单地讲述了他跳槽的原因。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小安第一份工作是一个公司的产品研发,因为刚踏入社会,做得十分卖力。经常加班,工资也不高,但傻傻的做还很开心。但是做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这边的工资待遇十分不合理,工厂的工资是HR一个一个谈的,同事间保密。刚毕业的学生,没有谈薪水的经验,后来听校友说,其他部门同样的岗位要高出很多,而且不加班,完全是看人下菜碟,于是觉得被欺骗的小安辞职了。

因为毕业院校不错,加上形象踏实,口才、应变能力都不错,小安是个面试必过的“面霸”。基本上没有待业过的他后来又换了几次工作,做的时间都很短暂,直到进了一个比较大的私人企业。进大公司前,他总觉得工作稳定,同事优秀。进去了才发现,可预见的未来,不过是巨型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而且公司文化让95后的他特别反感。这次辞职可以说是最“轰轰烈烈”的一次。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原因就在于一次周末的临时会议在家休息的他没有参加,等到周一他上班的时候,部门领导当着所有同事的面对他大发雷霆。说他“年青一代”不懂得奉献,不肯吃苦,工作散漫。还公开羞辱他,不懂感恩,公司给你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平台,拿钱养活你,你就应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年轻气盛的他当场给领导拍了桌子。小安说:“我在这里工作拿钱,是因为我给公司创造了价值。你所谓的奉献,不过是通过我们无意义的加班让你来讨好老板。说什么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当奴隶的。周一到周五要求加完全没有意义的班,我已经忍了。周六、周末本来就是我合法的私人时间,你凭什么挤占?做这种无意义的加班只能证明你做为管理者的无能。你凭什么在道德的高点对我横加指责!”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尽管现在的年轻人“一言不合就裸辞”,但管理者在评判“年轻一代”时,也应该反思一下主流的“工作观”。95后的父母大部分都是70后,家境更优越,接受了最多的互联网文化,更加追求自我感受,公平意识更强,更希望工作能体现自我价值。所以他们对职场的关注点不再是一份安全稳定的工作,他们更关心工作是否有价值,是否有发展,团队氛围是不是友善和谐,工作是不是有趣……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道经说“知人者智”,管理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去了解新生代的“打工人”,做到“知人善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团结员工,创造更多效益。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不久,裸辞的小安又找到一份工作,但多次跳槽,使他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更慎重的选择。经过反复比较,他觉得现公司制度完善,岗位专业对口,有助于他的个人成长。入职之初,他就是一名普通的项目成员,但是工作中很有想法,能够积极主动承担重要部分的工作,并完成得很好。后来逐渐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认可,让他带领一个三四人的小团队。又半年,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的业务能力直线上升,最近公司还有个升职的机会,将得到更高的薪资待遇,这时烦恼也接踵而至。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原来,他在不经意间了解到,和他竞聘这个工作岗位的另外一个小组的同事,是董事长的亲戚。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小安对公司的人事竞聘上岗制度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在社会上三年多的摸爬滚打,遇到过数次不公平待遇的他还是有点忐忑。并且打算,如果竞聘结果不满意,大概率又要跳槽了。矛盾在于他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和团队成员相处的也很融洽,贸然离职就有些犹豫和不舍。另外一个原因是,一些职场规则把“频繁跳槽”当大忌,是出于对忠诚度的考量。如果简历上频繁“易主”,会让HR认为,把你招进来也一样做不长久。小安问,道教经常讲“忠孝神仙”,对频繁跳槽有什么看法呢?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记载:“臣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内无二心,便可为善,得为种民。”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在道教仙真们看来,忠孝乃是为人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天经地义的事。《净明忠孝全书》卷三中说:“净明之道不废人事,但当正心处物,常应常静也”。神仙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追求,所突出的是生命关怀和精神自由,所践行的原则之一是正心处物。现如今,大家生活很富裕,在哪里都能“活下去”,于是,人不再会无原则的对一个企业完全忠诚,而是回归本性,忠诚于自己的本心。这便是道教所倡导的正心处物,以追求精神的自由。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对于小安目前的困境,道长开导他,“理想的工作”不是不存在,从兴趣和意愿的角度而言,道教认为人应该主动使正在做的工作成为“理想的工作”。即便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工作相对竞争激烈,但是,努力的人,还是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竞聘的结果是公平的,即使这次失利,只要努力,还会有其他的机会。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跳槽呢?应该想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在逃避成长?如果只是意气用事而辞职,那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表现,想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以及明确的个人目标,并朝着它不断奋斗、努力。

工作不顺就跳槽?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成长

为了帮他更好的摆正心态,道长又推荐他请了一道文昌符随身佩戴,希望他在竞聘考试中能得到文昌帝君的护佑,得到更好的发挥。道教历来以积极态度面向社会,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积极影响,济人以度世。

小安接受了道长的劝导,放平心态,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前几天收到他的反馈,在竞聘中表现非常好,竞聘过程也是公开透明的,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心仪的岗位。除了表示对文昌帝君、天师府的感谢,他也表示将按照道经中的指引一如既往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350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15日 上午9:52
下一篇 2021年12月15日 上午9:56

相关推荐

  • 家中墙壁上不宜有钉子,很多人都不知道!

    为了能够方便的摆放装饰品以及摆放杂物,或悬挂装饰品或画像,通常人们都喜欢在墙壁上使用挂钩或钉子来固定。 用钉子来悬挂画像,其画因本身可对家居风水造成影响,此时画为风水布局。 但若将…

    2022年1月15日
  • 为什么画符押煞的真诀藏在先天真阳里?

    有许多人认为:“月月常加戌,日日见破军。破军前一位,誓愿不传人。”这段话,是道教用于画符押煞之诀。但后学认为,这是内丹筑基炼己心法。这里面提到的“月月、日日”是贯时性,其意是连年累…

    2021年12月30日
  • 仙人骑白鹿由何而来?为什么神仙爱骑鹿?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这句出自李白的《戴天山访道士不遇》,树林深时常能见到鹿,用反衬的手法来突出林子幽静,极少有人来访,道士不说是神仙一流人物,至少也是隐士高人作派,“溪午不…

    2021年12月10日
  • 忘我

    囚于主观世界,永远得不到自由,只有超越自我,进入更广阔的天地,人才可能是自由自在的,“忘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这也就是道教的思路,人去掉自身的雕饰,恢复纯粹朴素的本性,与自然融为一…

    2022年1月13日
  • 为什么长期单身?注意你家阳宅风水了吗!

    单身之人一定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姻缘较浅的缘故,其实婚姻不能强求,因此也是有部分缘分的原因的。但其实所居住的风水亦是有着一定的影响,那么出光棍的阳宅风水什么特征?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1年12月4日
  • 别以为跟你没关系,为什么大多数人至少要参加一次道教超度?

    往前放焰口、超度法会现场   提到超度,相信很多人是陌生的。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超度似乎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需要超度的对象是过世的人,这无可厚非,但正是因为这些隐性信息对活人…

    2021年12月21日
  •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 我来斗胆论论道

    老庄之道   今日斗胆论道,若要说道,实为难说,说出来了也只是道之一毛,道之一指。   庄子论道:天下莫大于秋毫,而泰山为小     人可能…

    2022年1月29日
  • 明道立德,修己修心,修道之门

             很多人想修道,但不知该如何去修。           “明道立德,修己修心”是修道的入门第一步。想修道一定先需明道,若不明道就去修道,你修的是什么呢? …

    2022年1月13日
  • 玄坛赵帅金轮执法如意秘法

      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   赵元帅录   元帅姓赵名朗,一名昶,字公明,终南山人。秦时迟世山中,精修至道,功行圆满,被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帅。按元帅乃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炁化…

    2021年12月18日
  • 破财免灾只是心理安慰?那些失去的钱财,其实阻断了你的灾源!

    在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遭受财务损失时,我们常常用“破财免灾”来进行抚慰。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类似于阿Q式的自欺,目的只是取得心理平衡。 那么破财免灾,到底是人的一种自我心理…

    2022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