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初为何多遭遇诘难?初入道者必须知道的学问

入道修行,乃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功课。入道,即皈依玄门,学道正心,确立信仰。入道是第一步,接下来就看如何修行了。修行有好、次之分,个人修行如何,在修行之当下即有体现,而且关乎来日之修行。故而,入道之初,若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或许可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成为道教弟子并非易事。道教收徒重在道脉之传承,自古所传非人者有之,欺师灭祖者也不在少数,是故,道家师父在择徒传授时极为慎重,多对待入门弟子进行多方考察,然后才能拜师入道。如果你是一心求道之人,千万别经不住考验。

道教收徒亦讲缘分。世间求道者众而成道者寡,皆各有因缘,不可强求。若真心求道、立志修行,则师父必能察觉,因而,不必故弄玄虚、故作聪敏博取师父注意,一言一行皆在师父眼中,你只需本分从容、勤勉事师即可。须知,修道重德,德不备而求道,如缘木而求鱼而已,最终难成大道。

修道之初为何多遭遇诘难?初入道者必须知道的学问

自古至今,入道修行原因很多,或自幼体弱多病,入道以求身体康健;或对道教神仙世界充满好奇,入道以早日登真;或自幼喜欢道术,入道以遂斩妖除魔之志;或自觉命运坎坷,入道以求事业顺遂;或勘破滚滚红尘,入道以清虚清静自守。总而言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算与道有缘,入道修行或许是一条出路。

不过,道家所谓的清静无为并非无所作为。纵观道教历史,大凡得道成仙者皆有功于社稷万民,或以道术显化以度愚众,或以岐黄之术活人性命,或精于奇门六壬运筹帷幄,或以道法斋醮祈求风调雨顺。因而,自古名载史册者皆有为之高道,张良扶汉室而创业,邱祖赴漠北而止杀,皆有为之士,而不侮蔑宗师之名。世人有曲解道教者,是其不知古使然。故而,入道修行,内修清静、外修有为而已。

初入道者多遇诘难。世人常谓入道修行、诵经礼忏“可解一切厄”,但若心不能静、欲不能谴,则诵经礼忏或难显其效。且修道之初,人多以修道自诩,而多遭遇诘难,心性未定、认识尚浅而与人论辩,则多受挫于无形。须知,好胜者必遇强敌,岂不闻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语哉?故,入道之初,不必强辩,是非自明。

修道之初为何多遭遇诘难?初入道者必须知道的学问

初入道者多遇坎坷。人言入道改命,而改命者非道,唯善行而已。故而,修道,即积善成德,德足而道自备。若初入道即期以福报,福至则狂喜,祸至则大悲,此非修道者所为。修道之初获赐微福以立其志,此福非真福。皈依入道,即为福报,故有微福之应;若沾沾自喜,则祸至也速。修道即积德,明此,则善根已生,道业必成。

初入道者多存狐疑。人或以为,入道修行必遇真师点化,对道教多存猎奇之心,亦期得师门真传,且以为可命转乾坤。若入道日久而改命无果,或遇人不淑,则生狐疑之心,疑未遇真师、未见真道,疑道术虚妄、神仙难学,疑道学无用、清静难寻,疑道门无人、道脉不传。然则,门外之人,岂知教内之事?道度有缘之人,不度无知之辈。故,初学入道,则需清静身心、克己修行,方可洞见道妙之一斑。

初入道者多遇阻碍。人尝言,修道须度关,此言不虚。阻碍或来自家人,或来自友朋,或来自他教,人不解而已,不必强为。世间阻碍皆源于心性,心性坚定则阻碍自除。吾有一友,初入道时,其妻百般阻挠,与语则讽刺,奉道则刁难,以为其已弃绝红尘、离弃妻子,殊不知,修行或非弃绝尘世,但以清静无为修持内心,修善累德,而厄难自远,此尘世修行之要也。与不知者论优劣,不如退而修心,多言无益。

综而论之,入道修行,绝非朝夕可成之事,唯克己修持、勤敏好学者可为之。古有修持数世而不辍者,足见功成并非易事。祛除邪欲、培植道心,则根基自备;勤修无为、尽悟玄奥,则神仙可期。老子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求道不可以速至,惟坚毅勇猛方可成之。慈悲。

修道之初为何多遭遇诘难?初入道者必须知道的学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306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21日 上午9:25
下一篇 2022年1月21日 上午9:27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有的咒语听起来不甚高级、但实战极强?

    很多信众分不清《安土地神咒》和《土地咒》,而且一听到土地就觉得不甚高级,貌似和自己关系不大,所以白白错过了持诵、修持的好机会。这两个咒语非常实用,而且用处广泛。 道家的神咒的功效都…

    2021年12月27日
  • 在信仰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不论是香客还是游人,在忙碌了一年之后,趁着春节假期到宫观中去烧香拜神仙,祈求新的一年能够事事顺利,这是自古以来留下的老传统。 但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前来…

    2022年1月8日
  • 修道从来重在实修,不重于箓职高大!

    张公宇初大真人《道门十规》云“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次以参究为务,先求岩谷明师、草衣木食之士,开发万法根宗,精励香火,止佩一法、一箓、一职。” 而作为一个道教修持者,最根本在于…

    2021年12月7日
  • 人生是一场苦吗

      人生天地之间,难免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因为这些事情总是会给人们带来不太舒服的情感体验,所以一些宗教为了教导人们向善修真,便总结出人生皆苦的教条。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

    2022年1月19日
  • 一个家庭出现哪两条大忌,孩子们会注定没有出息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古人云: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一个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幼年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印象,孩子在不知不觉中…

    2021年12月2日
  • 为什么要行持斋戒

      提起斋戒,人们多理解成为吃素,并会把持斋与宗教修行联系起来。 实际上,这既是对斋戒一词的误解,同时也是对宗教修持的误读。斋戒,理应分为两个词意去解释。   (资料图)…

    2022年1月20日
  • 文昌帝君的强大,你可能还没见识过…

    文昌帝君,掌管福禄、主宰功名,又称梓潼帝君。在道教尊为“更生永命天尊”、“七曲灵应天尊”、“保德宏仁大帝”、“宝光纯一天尊”,“九天定元保生扶教开化主宰长乐永佑灵应大帝”等,居玉真…

    2021年12月27日
  • 皈依三宝——入道之起点

             信仰道教者,无论是出家入道,还是居家(指道教居士),其入教都必须皈依三宝。这就是说,“皈依三宝”是信仰道教的人进入教门的第一步。       …

    2022年1月8日
  •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全文,又名《三官经》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 尔时,救苦大仙。在大罗天上。九炁紫微天宫。上禀道君曰。集会三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众圣曹官。考校司同诸仙众。讲说经法。救拔众生。放大光明。照…

    2021年11月30日
  • 面相有五不看 看有三不说

    面相五不看 1、饮酒后不看:酒气入眼吉凶难分。 2、色欲过多不看:气色青暗吉凶难分。 3、暴怒后不看:青蓝满面阴阳难分。 4、人多不看:难集中易分神。 5、自己有事不看:心不在焉,…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