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众在龙虎山祖庭办理完皈依后,都会结缘到一本《正一早晚功课经》和一本皈依证。拿到《早晚课》和《皈依证》的信众难免疑惑:怀着对道教信仰的热忱来皈依,皈依后如何继续深入的学习道教文化,并进一步的修持呢?如同学生踏入一个新的学校拿到新的教科书,我们就从皈依信士手中的皈依证和《早晚课》讲起。
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
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道经师为道教三宝,皈依也叫“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是对“三宝”至诚的皈投、信赖和矢志不渝。皈依道教,是圣贤度人入道的方便法门,可谓第一步上升之路,是成神仙的根基,是入道之初门。信士因信奉道教,志心皈真道经师,愿受三皈九戒,即是皈依。
皈依证只做为个人信仰的证明,不做为宗教教职人员证明,更不做为“风水、算命、看事”等活动的从业资格证。办理皈依不取法号法名、不推荐师父。凭皈依证可免门票进入龙虎山下属各宫观进香参拜。
信士希望通过皈依来亲近大道,而道教的修行也并非空中楼阁,需要脚踏实地来奉行。先皈依道经师三宝,后持道门戒律,以此为基,二六时中时刻警醒,才会有所进益。非戒律约束不可驱除邪气,非戒律不可清静法身,非戒律不可炼养道德。持戒,应时时将戒律放在心间,每逢遇事便以戒律标准处理,以戒律标准行事。最重要的是要日日行持,仅做个几天,只是做了无用功。持,就是遵守不变的意思。
道门早晚持诵功课经,是修行入道之门径,由是而入,可以炼不坏之身,能够达圣通神。所以道门修行,须以焚修祀事为先,每日焚香诵经,朝真礼圣,当体祀天奉教之心,以罄修真学道之志。
《正一日诵早晚课》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咒、经和宝诰。
咒之为咒,是古仙之妙法。早晚功课经里包含了净心、净口、净身、安土地、净天地、祝香、金光等神咒,还包含社司咒和土地咒等道教中实用、常用之咒语。这些咒语都有自己不同的功效,每日持诵,久而久之可以使身心清净,凶秽消散,金光覆护。
经之为经,乃前圣之心宗。《早晚功课经》收录了两篇经文,《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和《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清静经》讲述如何从人心入手,以“清静”为修真的法门。教人们澄心去欲,从而不为外所扰、不使内妄动,最终若能达到“空无所空”的境界,便是得道。《心印妙经》则是道教直指修炼的经典。此经阐明道家修炼学的理法,为道家丹法“修命”的代表作。此经与《清静经》珠连壁合,为道家修炼学“性命双修”的重要经典。但是,学习此经不光要诵念,即不光从字面上去理解;同时还要在实际修炼之中去反复领悟,才能明白经文的真实含义。诵经万遍,妙理自明!
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宝诰丹经乃修仙之路。宝诰是道教列圣仙真对信徒的教诫之文,是天神们的来历和功德的赞叹。祖师们的宝诰就是祖师们修道、证道过程以及功德、誓愿的浓缩精练。持诵宝诰,可以阐发教理、教义,同时以此开启性命之学。日诵祖师宝诰,能知祖师当年艰辛的修道历程,可作为今天道教徒的修持典范。
诵经对道士来讲,通常早、晚各一次,宫观内会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在家修持信士不必去思考什么时间诵经更有效等具有功利性质的问题,应该是让自己沉静下来,去做诵持功夫。信士对经文不熟悉,可以观看学习天师府法务组诵经视频。
在诵经前要持斋,内无杂想,外绝腥荤。诵经的房间要清洁干净,衣服也要得体干净。体安神静,焚香礼拜后,方可诵经。
诵经时不可高声谈论无关之事;要端坐或长跪,身体不可东倒西歪;不可有口无心,思绪横飞;也不可觉得枯燥乏味而昏睡。如果做不到这些,就算终身诵经,欲求福慧,不可得也。

龙虎山皈依信士在非斋之日不忌荤,但有四不吃的规矩。所谓四不吃指的就是牛肉、乌鱼、鸿雁、狗肉。
一、牛。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代表了“忠”,不能吃。
二、乌鱼。乌鱼产卵后,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乌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母充饥,它代表了“孝”,吃不得。
三、鸿雁。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它代表了“节”,不该吃。
四、 狗。终生随主,为主效劳,它代表了“义”,不可食也。
诸位信士从皈依这天开始,就要改心易行,持斋悔过,诵经持戒,唯行善事。能这样做的人,天官爱护,司命益算,尽其本寿,不遭枉横。至其寿尽,上生天堂,衣食自然,安乐无穷。这便是皈依后提升自己的入门之路,望诸位同修勉力修持,以期对大道有更进一步的领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