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教的“三等布施”?随所发心,皆有功德

布施,就是指将财物、技术、道教的智慧知识、养生法、道法等等施与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造福,同时为自己积累功德。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之布施品云:“布施有三等,功德无量,人天得大利益,不可思议。一者施法,二者施身,三者施财。”

1
法布施

“施法者,常以我法三洞经教,善巧方便,或权或实或略,劝诱众生,体解正道,俱入一乘,总弃爱缠,登常乐境;从劫到劫,常转法轮,过去未来,常不退舍,最为第一不可思议。”

真正的施法是修行者如法修行、以身证道,作众生学习的楷模。并以道教典籍中的智慧知识来施予众生,让众生破迷开悟,此种功德最为上乘,此等布施为布施之最。传授人一技,则可让人安身立命,而为人演说一法,则可让人增长智慧而种下慧根。施法的范围非常广,其中就包括讲经说法。例如:自己不懂《清静经》,礼请道长教授我《清静经》,这就是施法。

何为道教的“三等布施”?随所发心,皆有功德
2
身布施

“施身者,常当以身救济一切,囚徒疾病、水火刀兵,无量厄中皆行救护,以其方便,不惜身形;或割肉饲鹰,投身饿虎,散施鸟兽、蝼蚁、虫鱼乃至蚊虫,无所悋惜;供养道士,给侍所须,游山采药,驱驰左右,修营灵观,扫洒殿堂,种植果林,造诸功德,举止施为,不思劳苦,常能不怠,惟尽一心,功德巍巍,最不可计。

施身包括种种的济世利人、救济助人之举。以不存分别心,不求回报的心来成就他人。功德虽然不同,但随所发心,皆获利益。

施身,即是在践行道教的教义、是在践行诸神的教导、是在践行道教忘我的境界、慈悲济世的精神、自利利他的情怀。例如:在道观做义工扫洒殿堂以及护持道场,这就是施身。

何为道教的“三等布施”?随所发心,皆有功德

3
财布施

“施财者,有二种善根。一者内财,头目髓脑、毛发皮肉,无所悋惜,以施于人。二者外财,童仆牛马、金银珠玉、绫罗锦绮、玩弄服饰,散施一切,不系于心。”

财分外财与内财。身外之物叫做外财,包括衣服、钱财、金银珠宝等。内财包括:自己身体的头目髓脑、毛发皮肉等;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例如:没有条件、不计酬劳的传授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这也是属于在施财。

何为道教的“三等布施”?随所发心,皆有功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0379.html

(2)
上一篇 2022年1月11日 上午9:25
下一篇 2022年1月11日 上午9:31

相关推荐

  • 一曲《平湖秋月》清新明快,悠扬华美

      “ 这首《平湖秋月》又名《醉太平》,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又有说以江南丝竹八大套中的《欢歌》发展而成,此曲广泛流传在粤剧音乐中。   在…

    2022年1月27日
  • 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前世没有一点记忆呢?

    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人对于前世过往的事却没有一点记忆呢? 根据中国民间流传的《玉历宝钞》一书的记载,人在投胎之前一旦喝了“孟婆汤”,就会忘掉过去的种种。 阴曹地府里具备条件再投…

    2021年12月28日
  • 六十甲子神全图,看看自己的本命太岁是哪位?(附故宫如意馆六十太岁图)

    六十甲子本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记时方法,即天干地支法。用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

    2021年12月29日
  • 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

    神是亘古以来永恒存在的,是一个客观的,不因人的信和不信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你信祂在,你不信祂还在。 一、常怀敬重之心 我们进入大殿之后,一般不要对着神像拍照,并不是说因为他是文物或…

    2022年1月4日
  • 低调是修养,沉静是智慧,随和是境界

    低调是修养 低,是一种清净内敛,是人生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必须按捺的一种谦逊言辞,必须平抑的一种处世风格。俗话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咸丰九年九月十五日这一天,曾国藩躺在床上…

    2021年12月23日
  • 进入腊月的民俗讲究

      农历腊月已经来临,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就意味着到了农历的年尾。在我国的传统民俗中,腊月的讲究与禁忌很多。   祭祀之月   所谓「…

    2022年1月21日
  • 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顺星”习俗

            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说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人的一年命运如何,完全操在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为诸星君聚会之期,又为“诸星下界…

    2022年1月9日
  • 【道教经典】《黄石公素书》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

    2022年1月12日
  • 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启发为人处世之道。 全文贯穿着辩证的智慧,祸福相依、长短相形,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需能屈能伸、张弛有度。 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要懂分寸…

    2021年12月24日
  • 修行的意义,在于能够找得到自己

    一谈论起修道,人们联想到的总是逍遥、自然、无为等词汇。 在大众的印象中,修道人应该是衣袂飘飘的世外隐者,他们餐风饮露并且不染红尘,他们超脱人间并且与世无争。 诚然,这些标签都是一位…

    2022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