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没什么,我就是看不惯她那做作的样子,看不惯她显摆炫耀,看不惯她油嘴滑舌,看不惯她吹牛嘚瑟……”

生活中,你会经常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吗?

当看别人不顺眼时,到底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想要克服这种心理,又该从何做起?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多姿多彩,才是世界的本质

万千世界,无奇不有,勾勒出了丰富多彩的模样。

著名哲学家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如果天空永远只是蓝色,我们便无法看到绚丽多彩的黄昏和晚霞;

如果所有花朵都只有一个颜色,我们便看不到姹紫嫣红的春天;

如果所有人都一个样,那这个世界该有多无趣?

老子早就道出了这个本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世间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保持多样而共存。

看别人不顺眼,本质来源于不认同,即观点或意见的相左。

其实,大多数事情本无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的认知都来源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把自己的价值观当唯一,甚至固执地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只要跟自己不同,便看不惯,这是狭隘和局限。

正如,在正常人的认知里,一年有四季,众所周知。

可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经过三季,从没见过冬天,在蚱蜢的认知系统里,一年也只有三季。

相传,这是孔子弟子子贡和蚱蜢化身的绿衣人之间的故事,却说的颇有道理。

我们讽刺别人:“见识短,不跟小人计较。”

但反过来想想,是不是自己眼光狭隘而不自知呢?

越成熟理智的人,越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多面性,便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性。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在具体的问题上不必奢求一致,但却不妨碍彼此之间互相欣赏。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北宋两大名相都有此胸襟。

司马光,保守派。

王安石,改革派。

两人互为政敌,彼此都认为对方的主张荒谬至极。

司马光落魄时,皇帝让王安石评价司马光,王安石对其人品、能力、才学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司马光因此得以全身安然而退。

后来,王安石遭到弹劾时,皇帝寻问司马光建议,他恳切地说:“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

后人将他俩的这段渊源美誉为“君子之争”。

有利益之争的人尚且能如此,更何况在生活中,看不惯的大多是无关紧要之人呢?

 心中有风景,眼前无是非

曾有学生问王阳明:“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跟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吗?”

王阳明答:

“你没看到这花时,花与心同归于寂,你来看它时,花的颜色一时亮白起来,你说这花在不在你心外?”

眼中所见之物,其实是内心之物。

也就是说,当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觉得别人全身都是缺点时,这些缺点也存在于这人身上。

这在心理学上叫“投射效应”。

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人和事。

眼里有光,目光所及皆是美意;内心无花,似锦繁花与荒芜无差。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当一个人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时,就该审视下自己,是否将生活过多的关注点放到了他人身上?

将自身的价值感寄托在别人的行为和看法上,不就等同于将幸福放在别人的手上吗?

看不惯他人,觉得无法理解他人,甚至因此看低别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优越感,随时都可能崩塌。

因为在产生优越感的那一刻,就已经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人的满足感最可靠的应该来自于内心的丰盈,若是心中有风景,懂得不断扩展自己的眼界,拥有百态的心境,便能看到百变的风景,眼前自然无是非。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最高级的修养,是尊重别人跟你不一样

时光易逝,与其将时间耗费在看不惯他人上面,不如转头完善自身。

因别人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去横加指点,甚至要求别人应该怎么做,这是在要求别人满足自己,是一种自私。

看不惯的背后,有一颗强求的心。

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说到底,还是修养不足。

有修养的人,很少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高级的,因为他们同时尊重他人的努力和选择。

著名哲学家伏尔泰说得好:“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经常听到有人在吐槽:“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实在是太累了!”

什么是三观不同?

是你喜欢吃榴莲,而我讨厌那个味道?

是我觉得某部电影有趣,而你觉得一般般?

不是的,是你喜欢榴莲,我看不惯,说真恶心。

是我喜欢那部电影,你看不惯,说真没品味。

因看不顺眼而去贬低别人喜欢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情商低的表现。

看不惯别人小气时,不妨先反省下自己是否也有小气的时候。

看不惯别人颓废时,先反思下自己是否也有丧气的时候。

……

看不惯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学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584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下午3:31
下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下午3:35

相关推荐

  • 道教经文是怎样流传的?

    道教的经文主要分两种方式传授:  一、天真降授 由上界天真下降人间,传授修真之士。如祖天师于鹤鸣山感太上老君下降,传授《五斗真经》及二十四品法箓,汉末葛玄祖师于天台山精思学道,感郁…

    2021年12月9日
  • 道教手诀:剑诀

    掐诀又称握诀、捻诀、捏诀、法诀、手诀、神诀,有时称斗诀,简称为诀:它是道法基本方法之一。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间结成某个固定的姿势,起到感召鬼神、摧邪精的作用。它和步罡…

    2021年12月5日
  • 没财运者不妨看看自己身上有无这四个毛病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逢年过节,很多人都有着供奉财神的习惯,为的就是图个喜气,希望家中财运滚滚。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行为,也在影响着自己的运势。 …

    2022年1月28日
  • 医治与神治:如何看待道教在驱瘟时多样性的治疗方法?

    壹 道教应对瘟疫的策略大约为两种:一为医治,二为神治。在医治部分,道教医学采用汤药、针灸、沐浴等治疗方法,以消除患者的病痛,促进身体康复。道教医治瘟疫的方法主要有汤药、药酒、丹药烧…

    2022年1月16日
  • 道教神仙:八卦神

    八卦神,是指八卦的神明,即乾卦神、坎卦神、艮卦神、震卦神、巽卦神、离卦神、坤卦神、兑卦神。 据《云笈七签》卷十八《老子中经》所载,八卦神是太一君的八方使者,在八节时向太一君报告,其…

    2021年12月1日
  • 什么是道教的七伤、七报与九守?

    七伤 七伤修道学仙之士的七种禁忌。据《迴天九霄经》载,学道者虽身有仙相,应自然合真,但有七败之伤,若不能修身消除,则难名列仙班。 《云笈七籖》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七伤》谓:“学…

    2021年12月2日
  • 做到这3点,想不走运都难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吉人自有天相”。 吉人:有福气的善人;天相:老天的相助。意思是说,有福气的善人总会得到上天的帮助和保佑。 这句话最早见于《周易》,写作“吉人自有天象”,表达了中…

    2022年1月3日
  •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九又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

    2022年1月8日
  • 如果有以下表现,说明你是假修行…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痹,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 是的,我们学了很多,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咒语,会打坐练功……我们很…

    2021年12月28日
  • 面相,决定命运!(不是迷信)

    什么是面相? 面相是人的外在表象, 蕴含着人的命运信息。 面相是人的脸部特征, 体现着人的性情脾气。 面相如何形成? 面相源自自身阅历, 面相来自内心活动, 面相彰显处世态度。 生…

    2021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