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没什么,我就是看不惯她那做作的样子,看不惯她显摆炫耀,看不惯她油嘴滑舌,看不惯她吹牛嘚瑟……”

生活中,你会经常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吗?

当看别人不顺眼时,到底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想要克服这种心理,又该从何做起?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多姿多彩,才是世界的本质

万千世界,无奇不有,勾勒出了丰富多彩的模样。

著名哲学家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如果天空永远只是蓝色,我们便无法看到绚丽多彩的黄昏和晚霞;

如果所有花朵都只有一个颜色,我们便看不到姹紫嫣红的春天;

如果所有人都一个样,那这个世界该有多无趣?

老子早就道出了这个本质:“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世间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保持多样而共存。

看别人不顺眼,本质来源于不认同,即观点或意见的相左。

其实,大多数事情本无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的认知都来源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把自己的价值观当唯一,甚至固执地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只要跟自己不同,便看不惯,这是狭隘和局限。

正如,在正常人的认知里,一年有四季,众所周知。

可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经过三季,从没见过冬天,在蚱蜢的认知系统里,一年也只有三季。

相传,这是孔子弟子子贡和蚱蜢化身的绿衣人之间的故事,却说的颇有道理。

我们讽刺别人:“见识短,不跟小人计较。”

但反过来想想,是不是自己眼光狭隘而不自知呢?

越成熟理智的人,越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多面性,便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性。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在具体的问题上不必奢求一致,但却不妨碍彼此之间互相欣赏。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北宋两大名相都有此胸襟。

司马光,保守派。

王安石,改革派。

两人互为政敌,彼此都认为对方的主张荒谬至极。

司马光落魄时,皇帝让王安石评价司马光,王安石对其人品、能力、才学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司马光因此得以全身安然而退。

后来,王安石遭到弹劾时,皇帝寻问司马光建议,他恳切地说:“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

后人将他俩的这段渊源美誉为“君子之争”。

有利益之争的人尚且能如此,更何况在生活中,看不惯的大多是无关紧要之人呢?

 心中有风景,眼前无是非

曾有学生问王阳明:“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跟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吗?”

王阳明答:

“你没看到这花时,花与心同归于寂,你来看它时,花的颜色一时亮白起来,你说这花在不在你心外?”

眼中所见之物,其实是内心之物。

也就是说,当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觉得别人全身都是缺点时,这些缺点也存在于这人身上。

这在心理学上叫“投射效应”。

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人和事。

眼里有光,目光所及皆是美意;内心无花,似锦繁花与荒芜无差。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当一个人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时,就该审视下自己,是否将生活过多的关注点放到了他人身上?

将自身的价值感寄托在别人的行为和看法上,不就等同于将幸福放在别人的手上吗?

看不惯他人,觉得无法理解他人,甚至因此看低别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优越感,随时都可能崩塌。

因为在产生优越感的那一刻,就已经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人的满足感最可靠的应该来自于内心的丰盈,若是心中有风景,懂得不断扩展自己的眼界,拥有百态的心境,便能看到百变的风景,眼前自然无是非。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最高级的修养,是尊重别人跟你不一样

时光易逝,与其将时间耗费在看不惯他人上面,不如转头完善自身。

因别人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去横加指点,甚至要求别人应该怎么做,这是在要求别人满足自己,是一种自私。

看不惯的背后,有一颗强求的心。

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说到底,还是修养不足。

有修养的人,很少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高级的,因为他们同时尊重他人的努力和选择。

著名哲学家伏尔泰说得好:“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经常听到有人在吐槽:“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实在是太累了!”

什么是三观不同?

是你喜欢吃榴莲,而我讨厌那个味道?

是我觉得某部电影有趣,而你觉得一般般?

不是的,是你喜欢榴莲,我看不惯,说真恶心。

是我喜欢那部电影,你看不惯,说真没品味。

因看不顺眼而去贬低别人喜欢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情商低的表现。

看不惯别人小气时,不妨先反省下自己是否也有小气的时候。

看不惯别人颓废时,先反思下自己是否也有丧气的时候。

……

看不惯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学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

内心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584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下午3:31
下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下午3:35

相关推荐

  • 道教的根本思想

    修道成仙是道教的终极理想,这一理想的实现,并非一已独修能得。同样《度人经》提出了“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义理,即指出修仙道在于长生成仙,而成仙之目的乃在于无量度人,无量度人就是济世…

    2021年12月1日
  • 什么是雷函?雷嗔电怒,万罪何逃,专治世间恶逆人物

      所谓雷函,实际上就是天书云篆的另一种形式,不同于世俗之人所书之文字。雷函天书不是任何时候都会显现,一般是在发生雷击之后才会出现。在道教看来,发生雷击时,不管击中宫观、…

    2021年12月25日
  • 揭开唐朝龙脉被隔断的风水之谜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在他统治的时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唯一的文明最为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据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官吏多自…

    2022年1月30日
  • 豁达一生的人生智慧语录

    一、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二、人生真正的格局,应该是遇到烂人不计较,碰到破事别纠缠。毕竟“人的一…

    2021年12月20日
  • 庄子阐述人间是非根源的三个故事

           南华真人庄子是一个寓言家,他常常把人世间的许多哲理放到故事中作解读,每个故事的结局总能令人发省。翻阅庄子写下的这些故事,会发现其始终着意于“大”“小”两个字。以大视小…

    2022年1月9日
  • 天皇大帝、紫薇大帝与北斗七星为何称作“九皇”?

    北斗七星与天皇大帝、紫薇大帝统称为北斗九皇大帝,一曰天皇,二日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 天皇大帝又称勾陈大帝,《晋书·天文志》中…

    2021年12月6日
  • 为何说人是天的副本,天人为什么能互相感应?

    道教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也以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 …

    2021年11月30日
  • 徒弟学不会要退学,师父一句话让他惭愧无言!

    《列子·黄帝第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列子,师从老商子,以伯高子为友,学习二人的道行,学成之后,乘风而归。 有一个叫尹生的年轻人听说列子有乘风飞行的技术,心中非常向往,于是追随列…

    2021年12月9日
  • 什么是本命斋日?生日当天持斋有什么好处?

    “斋法”有哪些? 所谓斋者精明之至,而所以交于神明。所以,道教的斋法,能持之者为尊。所谓“斋有斋法,醮有醮仪”。斋法的类别和具体表现形式也不胜枚举,常听闻的有:三元斋、三七斋、庚申…

    2021年11月28日
  • 冥途路引——亡魂去往阴间的通行证

      冥途路引,一张小小的纸片,中国人特有的”夜航船”。人死后要取得城隍庙签发的冥途路引才能上路,去往另一个世界,进入轮回。   《子不语…

    2021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