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启发为人处世之道。

全文贯穿着辩证的智慧,祸福相依、长短相形,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需能屈能伸、张弛有度。

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要懂分寸,有进有退。

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01

懂分寸,要藏露得宜。

《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保持尖锐。满堂的金玉,难以守住;如果因为富贵而骄横,那是为自己种祸根。

一件事情大功告成,就要藏拙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身退”并不是远离世间,独自隐居。而是懂得收敛,不显露出来,有功劳而不总是把功劳挂在嘴边。

有危难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要能乘势而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

功成之后,该淡泊时须淡泊,懂得激流勇退,不吃功劳簿的老本,保持谦逊低调。

随着后天的学习,人的才能、本领日渐增长,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出众之才。

因为发挥才能而立了功,总忍不住向别人夸耀几句。

然而,正如老子所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成熟、有智慧的人总是保持沉默。

因为他们能看淡这些身外的名利,也懂得藏与露的分寸,不需要用事事出头来证明自己,懂得用敛藏、守拙来保护自己。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收敛自己的锋芒,才可保身长久,得以颐养天年。

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02

懂分寸,宜把握好相处的距离。

《庄子·山木》中说:“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君子之交淡如水,关系再亲近的亲人,交情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完全地亲密无间,要给对方留有足够的空间。

人与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线,懂分寸,要明白这根线的存在,尽量做到不越界。

越是关系亲密的人,分寸也越难掌握,越容易越俎代庖,触到他人的底线。

作为父母,在孩子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的时候要有所作为,积极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帮他塑造人格。

当孩子人格完善之后,要懂得适时放手,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很多事大可让他们自己去决定。

作为朋友,要掂量好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

幽默的分寸把握不好,就成了低俗趣味;热情的分寸把握不好,就令他人感到如火灼烧;谦虚的分寸不把握好,就会呈现出虚伪的面貌。

《道德经》第二十章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众人好像都有过剩的东西,而我好像什么都不足。在与一些人的相处中,也许“不足”的态度更合适。

生活中,被人称道为高情商的人,并不一定有多么出众的才能,而在于他们在与人相处中能把握好分寸。

懂分寸的人,说话、办事都能让人感到如浴春风般温暖舒服。

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03

懂分寸,凡事不宜做得太绝。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残缺一样,但它的功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穷尽。

人生在世,每天要面对和处理很多事,难免会有失误。

面对他人的过错,不要逼得太紧,做得太绝,要为他人留有余地,适当包容他人的过错。

把事情做绝,确实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机巧。

但会让人觉得不厚道,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敬服,赢得人心。

可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

凡事不做绝,包容他人的过错,也是为自己留有后路。

尘世是一张网,每一根线都牵连着不同的人。

这些线,也从来不是单向伸展,每个人都可能掌握主动权。

若把事情做绝,当后来想要挽回时,为时已晚,已无转圜的余地。当自己犯错时,又有多少底气希求他人的包容?

正如曾国藩所说: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红楼梦》五十六回中探春、李纨、宝钗协理大观园,探春心系家族,展现出改革家的精神与魄力,一心想着俭省。

宝钗则更高一层,她深谙人情人心,懂得为下人考虑。虽要俭省,也要有分寸,不能让俭省成了吝啬刻薄,也要让下人多得些好处。

懂分寸,是良好教养的体现;懂分寸,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分寸,是很微妙的,很难掌控。

“治大国若烹小鲜”,与人相处中的分寸感,也像掌握火候一样,并非易事。

分寸感的把握难以言传,只有在为人处世中慢慢揣摩,在生活中慢慢积淀经验。

                                                                  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583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下午3:33
下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下午3:40

相关推荐

  • 比祖坟和住宅影响更大的风水,原来在这个地方!

    很多人,信神、信命、信风水。却不知,所有的风水中,第一风水就是人。 而对于人来说,第一风水是心,第二风水是嘴巴,第三风水是行为。 一颗感恩、善良的心,能消除世间一切烦恼;一张温和的…

    2021年12月26日
  • 2022年明戊日、暗戊日表,修行禁忌不可不知

    戊日是道教的一个术语,又叫做“戊不朝真”,是道门的诸多禁忌之一,谓之“避戊”。相信很多信士也都知道“戊不朝真”这个道教禁忌,此日一般不烧香、不朝拜,不建斋设醮,也就是不做祈福和超度…

    2022年1月24日
  • 新年教你五种改运方法,不花钱也能改运!

    有福气的人,最是让人羡慕,他们的人生旅途通常很顺利,即便是遇到困难,也会有人相助,化险为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福气越多越好,以改善自己的运势。那么,福气要如何积累? 第一种:传播正…

    2022年1月17日
  • 初入道门的居家信士,该如何奉道修行?

    很多信众对如何在家修持都比较疑惑,毕竟有各种各样的琐事,不能像庙里的道长一样,每天都沉浸在浓浓的道教氛围里。其实,在家修持,从本质上讲和住庙道士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和生活方式上有所…

    2022年1月15日
  • 天黑怕走夜路?道长教你五个咒语!

    有时候我们总免不了一个人走夜路时会害怕,今天就整理了五种道教驱邪护身的咒语,在感觉害怕的时候可以念诵。 1、防鬼咒 人来隔重纸,鬼来隔座山,千邪弄不出,万邪弄不开。 如果你的工作或…

    2021年12月9日
  • 五岳真形的缘起及用法

    寒衣节法会,上玉皇大表时 高功水火敕炼,朱笔开光花钱 文章中对五岳真形的缘起及用法,做了一个简单的阐释。 历史上,带有五岳真形图元素的法宝极多,其中就包括这一枚赤郭白姑五嶽真形方牌…

    2021年12月17日
  • 万物皆有性与情!正一先生潭峭《化书》中的道教伦理

    《化书》是五代时期道教之经典著作,乃五代时谭峭所作。它是一部综论万物变化之道的道教论著,在其近似语录体的一百余段文字中,除了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内丹术、美学思想以外,更多的是道教伦…

    2022年1月15日
  • 在信仰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不论是香客还是游人,在忙碌了一年之后,趁着春节假期到宫观中去烧香拜神仙,祈求新的一年能够事事顺利,这是自古以来留下的老传统。 但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前来参拜的人群中存…

    2022年1月13日
  • 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当心魂魄外游中鬼邪!(附道教辟恶梦法)

    做梦是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现象,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我国虽然从上个世纪中期才正式开始产生专门的梦学,但实际上,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无论是儒、释、道,还是中医学,都已形成了以“…

    2022年1月2日
  • 什么样的风水容易生病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入住到新家后通常都会发现一些比较奇怪的事情,其中生病便是极大的忌讳之一。那么容易生病的房子是怎样的? 房子大门对卧室 在风水中如果房子的大门对着卧…

    2021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