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启发为人处世之道。

全文贯穿着辩证的智慧,祸福相依、长短相形,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需能屈能伸、张弛有度。

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要懂分寸,有进有退。

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01

懂分寸,要藏露得宜。

《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保持尖锐。满堂的金玉,难以守住;如果因为富贵而骄横,那是为自己种祸根。

一件事情大功告成,就要藏拙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身退”并不是远离世间,独自隐居。而是懂得收敛,不显露出来,有功劳而不总是把功劳挂在嘴边。

有危难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要能乘势而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

功成之后,该淡泊时须淡泊,懂得激流勇退,不吃功劳簿的老本,保持谦逊低调。

随着后天的学习,人的才能、本领日渐增长,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出众之才。

因为发挥才能而立了功,总忍不住向别人夸耀几句。

然而,正如老子所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成熟、有智慧的人总是保持沉默。

因为他们能看淡这些身外的名利,也懂得藏与露的分寸,不需要用事事出头来证明自己,懂得用敛藏、守拙来保护自己。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收敛自己的锋芒,才可保身长久,得以颐养天年。

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02

懂分寸,宜把握好相处的距离。

《庄子·山木》中说:“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君子之交淡如水,关系再亲近的亲人,交情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完全地亲密无间,要给对方留有足够的空间。

人与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线,懂分寸,要明白这根线的存在,尽量做到不越界。

越是关系亲密的人,分寸也越难掌握,越容易越俎代庖,触到他人的底线。

作为父母,在孩子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的时候要有所作为,积极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帮他塑造人格。

当孩子人格完善之后,要懂得适时放手,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很多事大可让他们自己去决定。

作为朋友,要掂量好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

幽默的分寸把握不好,就成了低俗趣味;热情的分寸把握不好,就令他人感到如火灼烧;谦虚的分寸不把握好,就会呈现出虚伪的面貌。

《道德经》第二十章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众人好像都有过剩的东西,而我好像什么都不足。在与一些人的相处中,也许“不足”的态度更合适。

生活中,被人称道为高情商的人,并不一定有多么出众的才能,而在于他们在与人相处中能把握好分寸。

懂分寸的人,说话、办事都能让人感到如浴春风般温暖舒服。

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03

懂分寸,凡事不宜做得太绝。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残缺一样,但它的功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穷尽。

人生在世,每天要面对和处理很多事,难免会有失误。

面对他人的过错,不要逼得太紧,做得太绝,要为他人留有余地,适当包容他人的过错。

把事情做绝,确实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机巧。

但会让人觉得不厚道,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敬服,赢得人心。

可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

凡事不做绝,包容他人的过错,也是为自己留有后路。

尘世是一张网,每一根线都牵连着不同的人。

这些线,也从来不是单向伸展,每个人都可能掌握主动权。

若把事情做绝,当后来想要挽回时,为时已晚,已无转圜的余地。当自己犯错时,又有多少底气希求他人的包容?

正如曾国藩所说: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红楼梦》五十六回中探春、李纨、宝钗协理大观园,探春心系家族,展现出改革家的精神与魄力,一心想着俭省。

宝钗则更高一层,她深谙人情人心,懂得为下人考虑。虽要俭省,也要有分寸,不能让俭省成了吝啬刻薄,也要让下人多得些好处。

懂分寸,是良好教养的体现;懂分寸,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分寸,是很微妙的,很难掌控。

“治大国若烹小鲜”,与人相处中的分寸感,也像掌握火候一样,并非易事。

分寸感的把握难以言传,只有在为人处世中慢慢揣摩,在生活中慢慢积淀经验。

                                                                  老子:为人处世,最要紧是懂得分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583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下午3:33
下一篇 2021年12月24日 下午3:40

相关推荐

  • “三七开” 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北宋名臣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的诗中说: 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怜。 花全开,意味着就要开始凋谢;月全圆,就代表着要开始残缺。人也是一样,…

    2021年12月19日
  • 坐北朝南的房子财位在哪里?

    财位在风水学上一般都还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在布置上通常也都是比较讲究的,甚至不少的风水大师都觉得布置好这个位置十分重要。那么坐北朝南的房子财位如何? 坐北朝南的房子财位在哪 坐北朝南…

    2021年12月5日
  • 诵经首推《北斗经》 | 为何北斗经有着其他经典无法比拟的感应力?

    在道教信仰中,从天上星君到地上凡尘,都是由道炁化生的。道教供奉的斗姆元君,贵为众星之母,也即是化生九皇道体的本源。 斗姆元君诞辰是在农历九月初九,初一至初九则为九皇诞辰,所以道观中…

    2021年12月6日
  • 入道门者不可不知:《道藏》简介

    《道藏》历经千古,源远流长,典籍浩瀚,博大精深。 经过小编整理,本文可谓是全网最简单明白的《道藏》常识梳理及目录分类简介,提纲挈领、线索明晰。 一、《道藏》成书简述 道藏,指道教书…

    2022年1月5日
  • 道教文物:童子诵经壶

    【 童子诵经壶】 壶高27厘米,口径3.3厘米,出土于北京顺义。 壶体是一个坐着的童子形象,他手中捧着一本经书。五官端正,双目微闭,神态自若,面庞宁静恬淡,透着少年独有的青涩,眼睛…

    2022年1月10日
  • 一位风水师傅喝醉后说出的秘密.. 最好背下来!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儿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爱情为中心,你会活的很伤;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闷; 如果你的生…

    2021年12月24日
  • 粤剧老倌讲述:华光神威勘破冤情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古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是养命之物,命却切勿为财所困,不然活着的时候蝇营狗苟,死后依旧难得解脱。今天的故事是小时候听一位老人所说,老人…

    2022年1月21日
  • 室内设计风水利器—屏风

    屏风对大家都不陌生,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之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的名字在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了。而屏风的使用要追溯到西周初期。不过当时的名名字叫做屏风,而是叫做为“邸”。屏风也可称…

    2021年12月19日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道教修行的术法包罗万千,很多初学道的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修证方法时,总是会一片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学习,更不知道究竟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        其实,只要功…

    2022年1月9日
  • 道家养生四宝:握固、叩齿、咽津、鸣天鼓

    握固 道家养生的常用手式(如图),晋朝名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即倡导“握固守一”。具体方法是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的根部,然后弯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握宝贝…

    2021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