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与酒的不解之缘,中医治病为什么都喜好用酒?

我国是酒的故乡,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饮酒的记载。酒与饮酒,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酒文化与中国传统医学更是有着长远而密切的联系。

酒与医素有不解之缘,古人创造“医”字,最早为“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该字曰:“毉,治病工也。从毉从酉。毉,恶姿也;毉之性然,得酒而使,故从酉。王育:一曰毉,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毉酒。古者巫彭初作毉。”

可见,上古的巫医们在治病时已经知道借助酒力,使药物取得成效,并从中产生了“医源于酒”的认识。

酒有多种,然其功效大都为“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又因酒多为谷物酿造,味甘能补,故还可补益肠胃。

医与酒的不解之缘,中医治病为什么都喜好用酒?
百药之长

此外,《博物志》记载:“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可见酒还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

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对于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物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是说,酒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

酒的发散之性可以帮助药力外达于表,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其次,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中药的多种成分都能够溶解于酒精之中,许多药物的有效成分都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提取出来。此外,酒精还有防腐作用,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

古人不仅常用酒来服药,更是将各种中药与酒一起经过浸泡或煎煮制成酒剂,以药之功,借酒之力,既可治疗又可预防疾病,由此发展出我国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药酒。药酒的发明,是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

医与酒的不解之缘,中医治病为什么都喜好用酒?
酒行药势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我国现存可见最早的药酒记载,全书283方中用酒就有40方之多,只是其所记载的药酒,并没有具体的方名。

最早的药酒命名,现见于《黄帝内经》。全书共记载13首药方,其中有用鸡矢和米酒制成的“鸡矢醴”,和用左角发和美酒制成的“左角发酒”。以单味药或一方中主药的药名作为药酒名称,成为后世药酒命名的重要方法。

《内经》中还有大量关于药酒的论述,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素问•血气形态篇》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素问•玉版论要篇》载:“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之主治,二十一日已;见其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采用煎煮法和浸渍法制备药酒大致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曾有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

医与酒的不解之缘,中医治病为什么都喜好用酒?

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

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名著《金匮要略》中,就有多个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如“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

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以治疗妇人腹中刺痛。

药酒疗法

唐宋时期,药酒疗法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所载药酒应用范围已涉及内、外、妇、五官诸科。《千金要方》卷七列有“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千金翼方》卷十六列有“诸酒”专节。

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宋代官修的方剂巨著《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达六处之多。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是当时的显著特点。

医与酒的不解之缘,中医治病为什么都喜好用酒?

元明清时期,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蒙古族营养学家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25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列有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缪希雍所著的《炮炙大法》对药酒的制作和服用方法有详细的论述。

此外,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济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人的《医宗金鉴》、汪昂的《医方集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等书,均收录有多种药酒方,药酒到此时已发展的较为完整。

医与酒的不解之缘,中医治病为什么都喜好用酒?

养生保健

酒之所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酒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讲究饮酒方式便是其特点之一。饮酒方式得当,才会有益于养生;方式不当,“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损躯命”。

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又说“饮冷酒成手战”,说明酒在不冷不热时喝才是适宜的。

《吕氏春秋•尽数篇》说:“凡养生,莫若知本……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清代朱彝尊撰写的《食宪鸿秘》提出,“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尤不可伤。且粗速无品”。这是讲饮酒应慢,不可速饮豪饮。

《养生要集》中有这样一段话:“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可见饮酒需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酒在中医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酒本身是药食两得之品,很多药物因酒制而直达病所,提高疗效,药酒更是病人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形式。我们应积极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更好地继承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医与酒的不解之缘,中医治病为什么都喜好用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7207.html

(1)
上一篇 2021年12月31日 下午2:00
下一篇 2021年12月31日 下午2:03

相关推荐

  • 烧香时香火突然熄灭了怎么办?先跟神明说这两个字!

    在道教中以三柱香代表三清,亦代表天、地、人,正可谓敬三清,敬天、地、 圣贤人。因道教认为万物皆有灵,而以谦卑喜捨之心来敬仰宇宙万物 。 我们也都知道上香是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方法,但如…

    2022年1月7日
  • 木火土金水五行查询表(最全面)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

    2021年12月12日
  • 《梅花易数》:八种人格的适宜职业

    距今九百年前的邵雍将人格职业匹配思想编织在他的《周易梅花数》中。书中“万物类象”在人事一项中对人格特征进行了描述,又在“人物”“求名”“谋望”“求利”各项中对各类人格的职业进行了匹…

    2021年12月15日
  • 斋戒精严竟可以通神达圣,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如果我们到宫观里参加宗教活动,那么前一天或前三天需要斋戒沐浴,清静身心。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斋戒 《说文》里记载:“斋,戒洁也。”斋有通过一定的持戒来达成洁净身心的含义。斋是…

    2022年1月16日
  • 参悟《清静经》,明了修道之法门

    道教心法以清静为本,修心炼性是一门无为的功夫,越是想要得到清静,偏偏越会生出三毒五苦。道祖讲“为无为”,究竟如何在有为之中见得无为的妙处,着实难倒不少学道人。而其实,道教最根本的心…

    2022年1月8日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修行路上的明灯

           道教修行的术法包罗万千,很多初学道的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修证方法时,总是会一片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学习,更不知道究竟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        其实,只要功…

    2022年1月9日
  • 女人面相好,卧蚕不能少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魅力,有的人可能是性格美丽,有的人是颜值美丽,还有的人是有身材魅力,但无论那种魅力,都是能受人欢迎喜爱的,而这些一部分是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的了,但后面我们也…

    2021年11月28日
  • 天道,是世间最好的力量

    在俗世中,有学问不一定有修养,有修养不需要太大的学问,这并不是说明了“学问”不重要,而是告诉大家,要以修“道”为本。人生有大道,能够突破障碍,能够在与人处事之中化险为夷,让自己拥有…

    2021年12月15日
  • 不可破的10条天规,谁用谁幸运!

    01.流水不争先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   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   “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

    2022年1月4日
  • 阎王爷出的选择题,你能做对几道?

    王老六是个穷鬼,娶不到媳妇,一个人半饥半饱地过日子。这年,家乡发大旱,地里寸草不生。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红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队伍中来。 走到半路,老…

    2021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