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

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

神是亘古以来永恒存在的,是一个客观的,不因人的信和不信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你信祂在,你不信祂还在。

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

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

一、常怀敬重之心

我们进入大殿之后,一般不要对着神像拍照,并不是说因为他是文物或者说闪光灯或者过多的二氧化碳会让这个塑像它的彩色脱落,跟这些没有关系,跟它的年代也没有关系,而是出于我们相信有神灵,我们对于神灵的一个基本的恭敬而不得拍照。更不能说,我去跟他合影。一定要怀着一颗毕恭毕敬的心,一颗忏悔的心,一颗谦卑的心来礼拜祖师,礼拜神明。

早期的道教没有塑像,就是一个排位,写一个天尊圣号,我们存思用的。之后演变成这样子有形的,可以看得到的,可以瞻仰的塑像。无论他是泥塑的还是玉器做的、木头雕的,在此时此刻它包含的是人对于神明内心的一种恭敬。也就是说外在的相只是教化工具,为了方便众生,为了度人用的,是它整个道教的教化方式其中的一个部分。

当你心存神明的时候,这个教化就起了作用,心中的神明自然就会和你沟通。能否感应神明,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有感就有应,这一念无感就无应。可是神不因人的相信或不相信而存在或不存在。神是亘古以来永恒存在的,是一个客观的,不因人的信和不信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你信祂在,你不信祂还在。信和不信之间所起变化的是感应,当你信的时候,有感就有应,你能得到这个应,无感的时候就无应,但是神的客体它是客观性的。这是我们在大殿里面不能拍照,不能跟神像合影的一个原因。

现在这个塑像比较泛滥,不仅仅是殿堂里面,很多我们的挂件,还有一些工艺品,包括一些杂志、书籍可能都会有神像,通常这些神像、圣像只要看见了,都要起一个恭敬心,不能玷污,不能扔到垃圾筒,不能把它随意的去折,去踩。在印制这些印刷品的时候,还有做一些工艺品的时候,首先也要考虑的是这一点,我做了这个之后,别人会怎么对待这个神像。尽可能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恭敬的心,既不给自己造业,也不给众生造业。

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

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

二、坛场是一盏明灯

在特殊的情况底下,比如说与天尊合心,为了阐扬大道,得到庙院当家的许可,甚至于是庙院当家的邀请,我们要做一个宣传的册子。

我们要录一段视频,我们要把这个庙的历史,把神像的功德介绍给信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去拍照、摄像。但是之前拍摄的人最好能够敬个香、磕个头,把这样一个来龙去脉给神灵表明清楚。相信神明一定会赦免不敬带来的罪过。

我是出于弘道的一个需要,为了使周边的百姓均得利益,把这样的一个发心说出来。无论是在心里面默默的跟神明说,还是有声的说出来,神明并不取决于你说的声音大还是小,有还是无,就在一念之间。你出于自己的方便,你觉得哪一种方式自己更喜欢就选用哪种方式。

但是一定要尊敬神明,要相信有神,这毕竟是神的家,神灵往来之所,大众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信仰而聚拢,朝来昔往无数的修真之士,在这里坚守着这样的一个地方,维护着这样的一个坛场,大家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茫茫宇宙中的一盏明灯,用生命相继来维持它。所以这样的一种宗教氛围,它的宗教属性不能破坏。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793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4日 上午10:58
下一篇 2022年1月4日 上午11:06

相关推荐

  • 御医治不好雍正皇帝的病,请龙虎山高道做了怎样的法事后痊愈!

    话说康熙十八年,圣祖皇帝与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一同立了个规矩:每三年由张天师负责,从龙虎山选派年轻优秀的道士来京担当“御前值季法官”。转眼雍正五年,五十五代天师张锡麟大真人按例入京朝…

    2021年12月6日
  • 略谈道教的拜师

             拜师是学道入门的关键。在网上很多年轻人受到小说,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幻想拜个“神仙”,“大师”为师。甚至很幼稚的看到某些人发出一些只言片语或是搞些玄幻莫…

    2022年1月14日
  • 高手在民间的旧闻:三伐木不倒的树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一行也都有自己的绝活。而据老一辈说,在手艺人中间,奇人异士特别多,这些人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在江湖中闯荡,…

    2022年1月27日
  • 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为什么要监察人间的善恶功过?

    中国有句古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说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丧尽、坏事做绝,因为就在头顶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监察着你的一言一行,并根据人们的行善作恶来断定祸…

    2021年12月29日
  • 人的“福报”和“命运”里,隐藏着惊天秘密!

    有人说自己运气非常差。 也有人说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说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 下面我对福报和命运打一个浅显易懂的比方,你就明白原因了: 人的福报好比一个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

    2021年12月29日
  • 古人怎么发朋友圈?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近,“互联网热梗”掀起了网友们新一轮的讨论。有网友甚至说:不用网络语 似乎都不会说话了。那么,我们不禁好奇那些不用yyds、绝绝子的古人是怎么表达情感的呢? 走,我们一起想想语文…

    2021年12月8日
  • 取梅煮茶,静候新年

         不知不觉,2021年已经是最后一天。 天寒地冻,这“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正傲然绽放。 早梅自开,不等谁来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

    2022年1月23日
  • “道”文化对中华民俗的影响

           “道”文化,汇贯于古今,天地以固存。从我们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五帝”时的“伏羲氏”起,其根据“河洛”而画“先天卦”。至此,大“道”文化就已为大众所熟知且被历代圣贤所广泛…

    2022年1月20日
  • 天皇大帝、紫薇大帝与北斗七星为何称作“九皇”?

    北斗七星与天皇大帝、紫薇大帝统称为北斗九皇大帝,一曰天皇,二日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 天皇大帝又称勾陈大帝,《晋书·天文志》中…

    2021年12月6日
  • 赞历代天师·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

    人在犁锄烟水乡,结茅高外小松岗。 劲封真静先生号,一卷仙经一炷香。 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字宝神,仲归长子也。为人质直淳朴,不与俗人交,遇诸途则趋而避之,岁以传度法信救施贫乏,虽家…

    2021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