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三官经》的三个要领

 

《初真戒说》云:“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禁止,永不复起。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道人在受初真戒后,性命之事转由三官大帝根据罪福功过加以考究。在修道过程中时时忏悔修善,便是道人涤滤自身性命的途径和方式。三官大帝以《三官经》为语,教导道徒及信众要虔诚忏悔,给世间所有修仙者指明了一条无上大道。

诵读《三官经》的三个要领资料图)

在诵读《三官经》,并按经文所示行忏悔之事时,需要明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道教徒什么要礼忏?

道教是极为重视斋醮科仪的一个宗教。斋醮,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去解释。斋,原意是指“齐”和“净”,即为斋戒和洁净之意,是指在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之前必须要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表示祭祀之人对上天、神明及远祖的敬重之情。道徒修斋,是为了要积德解衍,以和神保寿。醮,是对神明的进贡,亦是表达恭敬和忏悔心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若要行斋醮,必定以“忏悔”为先机。.

诵读《三官经》的三个要领

第二、道教不但修斋,而且还在历史的传承中制定了一些列完整的斋法

南华真人曾提出“心斋”和“坐忘”的内斋之道,道医学有“心宽一寸,病退一丈”的观点,这和“心斋”的概念一脉相传。

与内斋之道相对应的是外斋,即《洞玄灵宝玄门大义》中提到的三篆(lu)七品,三篆指金篆斋、玉篆斋、黄篆斋;七品指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进行这些斋醮仪式的目的是要上消天灾、济度众生、下拔九幽。现如今全国各地广行的拜忏仪式,从其内容和形式上看也不离这三点。

第三、在道教创教之初就有向三官大帝忏悔的先例

东汉汉安二年,祖天师在鹤鸣山首创天师道。创教初期,天师以五斗米为信,授予教徒符箓佩戴,并为众信徒规定了入教仪轨。《三国志·张鲁传》一书曾记载,当时天师道有为病人请祈的“三官手书”,具体做法是:“书病人姓字,锐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山,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意思是说,如果有教徒生病,就需要把自己此前所犯的罪过一式三份写出来,一份放在山上,一份埋在地中,一份沉入水里,此后即可疾病全消。

凡是信仰道教的人士都知道,三官大帝是道教徒的基本神仙信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其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道教神仙信仰,并与信徒礼忏和上章表词之事形成主客呼应。世人有祈求,神明有护佑,才由此而形成了道教相对完整的神仙信仰体系。以书其罪过禀告神明的方式来进行疾病治疗,便是最早的教徒自我忏悔的形式。不论是自我消灾,还是上祈国祚,与神鬼相通之事必然需要洁净之体和洁净之心,这是忏悔的本初,也是忏悔之后所要达到的目的。由此也可知,修斋礼忏是道教自创教之初就具有的宗教仪式。

《三官经》的中心主旨:忏悔

随着道教典籍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以及后世信徒对神仙信仰体系的演进和对斋醮科仪仪轨的恢复,《三官经》作为阐述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慈悲济世功德的重要经典而逐渐成为道教徒修斋礼忏所必需持诵的内容,并作为玄门四品经而随着全真演教而广为流传。

“三官经”的全称为《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真经》,其偌长的名字已经把诵持这部经典之后所能够起到的实际意义全部点出。

诵读《三官经》的三个要领(资料图)

《三官经》是一部在讲述修道之人为何要修斋礼忏、如何去修斋礼忏以及修斋礼忏意义何在的无上经典。中国人向来有早不言梦、夜不言鬼、午不言杀的习俗,作为道教徒每日持诵的午课内容,《三官经》的根本意义正在于教化人们要时刻戒除杀、盗、淫、妄、酒,以清净之身诵经礼忏,持斋以奉道,修善以感格万物。正如《太上感应篇》中所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经云:“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

《三官经》共计一千六百七十五字,虽然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玑。整部《三官经》的中心主旨即“忏悔”二字。经文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句话是“不恤己身,不修片善”,由此才会招致天地所怨。经文一开始,便罗列出世间种种罪障,天尊告知说所有这些恶果都是人们自作孽。为了消除灾障,三官大帝慈悲告示说,世间善男信女只有皈依三元,斋戒三年圆满,日日念诵此经,踊跃忏悔,才能使得所有恶孽愆尤俱一赦除。这和当初祖天师创教后,规定教徒要以“三官手书”来自我忏悔的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忏悔修善,不仅可以修持自身,更可福应万灵,这是诵持字字真诠、行行灭罪的《三官经》可以起到的实质作用。《玉皇宝忏》上说“性一纵,则积甚丘山;心一悔,则释如冰雪。故本行经教之昭示,乃罪福因缘之了明。”这段话的很好地解释了“忏悔”的缘由,便是明罪福因果;“忏悔”的目的,便是要断恶修善。

“三元神共护,万圣眼同明。无灾亦无障,永保道心宁。”道心安宁,是每一个修道者所期望达到的修行目标,也是所有禳灾祈福之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礼忏,首先要诚心以待,才有可能实现“卷卷句句消灾障,行行字字灭罪衍”的不可思议功德。

诵读《三官经》的三个要领

“凡诵经者,切须斋戒,严整衣冠,诚心定气,叩齿演音,然后朗诵。切勿轻慢,交谈接语。务在端肃,念念无违,随愿祷祝,自然感应。”每篇经文之前都有这样一段经注,其说明的正是礼忏诵经时对诵经者的要求。三官大帝在经文中还要求信徒做到“心心恳祷,尽一皈正,恍恍惚惚,耳目心定,神魂安静,精神复旧”,才可以实现“无量功德”和“其福无边”的神力感应。

“莫道天宫远,诚心福自来。”道教讲“心诚则灵”,在礼拜和忏悔的时候要有一颗虔诚之心,才可以感格高真。而任何诚心都需要有“恒心”的加持,才更具有感召万灵的作用。所以天尊以诵持经典“至满千遍”的方式来要求信徒的行为。《无上玉皇心印妙经》中有一句话写道“诵持万变,妙理自明”,诵读且行持,才可使忏悔之事具有了实际的意义。

诵持《三官经》是学道的第一步

修道之人在诵读经典之前,必定先吟诵净心、净口、净身之咒,以涤荡身心污垢。这是道徒对祖师的敬重,也是对自身修为的加持。只有身心俱明净,才能证得修仙之径路。道经中有“洗心忏悔”之语,便是在教导后人以忏悔心行祖师道,才可以慈悲愿求大因缘。

《玉皇经》中有一段“忏悔偈”写道:“皈依上圣大慈悲,发露真心伸忏悔。万劫千生诸罪垢,愿从忏悔悉消除。将此身心奉上真,惟愿罪根悉原宥。”诵持《三官经》,是学道的第一步。

《三官经》不仅仅告知了世人种种不应犯下的罪过,更为世人提供了便宜的解决之道。祖师创全真道,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这就需要每一个信徒要学会洁净身心之法,去污除垢,消灾解厄,以纯真之心行祖师之道,才能证圣成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86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8日 上午9:02
下一篇 2022年1月18日 上午9:04

相关推荐

  • 道教修炼的降龙伏虎太难懂?一文教你这样做到!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这副对联直指修道的至高境界在于“降龙伏虎”。“降龙伏虎”是一种非常难以到达的境界,普通信众信奉道教是想通过信仰使自己的生活能变得更好,认为这样高深的本领和…

    2021年12月4日
  • 雷法真的存在吗?道教雷法的来历

    据史传所载,张继先著有《大道歌》以进上,另有《心说》传世。今《道藏》中尚收有明张宇初所编诗文集《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七卷。 又《道法会元》所收《虚静召役庙貌神祗法》、《虚靖天师…

    2021年11月30日
  • 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很多人初读《道德经》,觉得语言艰深晦涩,甚至连文本的意思都难以明了,因此也就很难感知到道之玄妙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理解隔阂,是因为如今的年代与老子的年代相隔较远。 …

    2022年1月19日
  • 进入庙观必须知道的道教礼仪

            无论是信士还是居士还是道士,见到出家人或正一派火居道士一定要尊其称之“道长”“仙长”“道师”“法师”“师父”等,或称职位“主持”“监院”等,年长的可称呼“道爷”,知…

    2022年1月9日
  • 《梅花易数》:八种人格的适宜职业

    距今九百年前的邵雍将人格职业匹配思想编织在他的《周易梅花数》中。书中“万物类象”在人事一项中对人格特征进行了描述,又在“人物”“求名”“谋望”“求利”各项中对各类人格的职业进行了匹…

    2021年12月15日
  • 孩子的书桌如何摆放有益成绩提升?

    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是几乎所有家长们所关注的话题。如何从风水上促进孩子的健康运和学习运也就成为在堪宅过程中最常被问及的问题之一。如果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孩子的书桌如何摆设就是…

    2021年12月9日
  • 通幽洞微,默运虚元——道教手印

          中国道教在长期宗教活动中,形成一系列特有的道术。手印即道术之一。          几千年前,原始人类独创了手势语言符号,经过长期演变,得到道教的精选、提炼,加以规范,…

    2022年1月8日
  • 为什么有的咒语听起来不甚高级、但实战极强?

    很多信众分不清《安土地神咒》和《土地咒》,而且一听到土地就觉得不甚高级,貌似和自己关系不大,所以白白错过了持诵、修持的好机会。这两个咒语非常实用,而且用处广泛。 道家的神咒的功效都…

    2021年12月27日
  •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九又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

    2022年1月8日
  • 为何道教超度更灵验?道教与其他宗教的超度有何不同?

    超度,相信在大多数人听来都不陌生,有很多居士和信众都在问,道家有超度,佛家也有超度,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在此,先弄明白超度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在道教而言,超度就是通过法师自己内在…

    2022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