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道教修行特别强调道经师三宝的意义,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在修道的路上明理、明道。

     三宝之中,唯有师宝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鲜活的修行榜样。所以师父一词,在道教中具有别样的意义。

     道教认为,父母给我们的是肉身,而皈于一位道理通明的师父后,其赐予我们的是修行的法身。

     所以又言师父如再生之父母,想要学道、修道必须要拜师父,师父找对了才能摸索到修真的法门在哪里。

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资料图)

     而道教中还有一个说法,即要拜明师,而不是名师。其意在说明,师父对弟子而言不只是个名号,还肩负着弟子们的终生修行大任。

     先秦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杨朱曾提出了“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主张,认为保养性命元和的关键便在于不被事务所累。此处之累,并非是无作为,而是不会因为俗尘中的烦扰而乱了修真的这颗道心。

所谓明师,其最明白的是修行的根本在于清静。

     清静并不是从红尘之中跳脱出来,而是能够勇敢地去面对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一切,同时又可以在诸多琐事中不改真常寂然的本性。

正是拜师要拜明师的原因。但也有人会因此对拜明师还是拜名师产生误解,认为修行人就应该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凡是在世间沾名着利者都不是真修行。这其实又走入了另一种偏执。

道教修真不仅仅告诫人们要不染尘俗,还要在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担当的时候,肩负起“普度人无量”的社会责任。

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资料图)

道教,本以道为教,阐述的是人生之中的阴阳思辨的道理。因此奉道之人,多会从正反两个角度考虑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既要看到自我与他人相较的长短,同时也要明白同一事物的优劣之别。

     懂得阴阳大顺的人,才算真正懂得了修真的奥义。有很多做了入世功夫的名师,展现给世人的是普度人天的形象,是用最具有影响力的方式把道教的形象和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凡是实至名归的修行者,首先是一位通明道理的道人。此等道人,不但做得了入世的功夫,也能下得了出世的猛志。

 

入世还是出世,只不过是不同阶段的弘道手段。如仅仅只是以是否有名气来断定此人的修行境界,这则是偏隘的一己之见,是在学道之初就要摒弃的魔障。当一个人以自己的是非观点去判断师父是否值得参拜时。

     此时的他,并非是想找到一位修行的引导者,而是把师承变成了一种功利性的交换,想要从拜师的行为中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与利益。这恰恰误解了道经师三宝的基本含义。

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资料图)

     或许是受到世俗文学及网络修真小说的影响,如今一些新学道的弟子多表现得相对急躁,一心只想着要学道法、道术,甚至看不上诵经礼忏、洒扫庭院等本属于道人们的本职之事。

     正是在此等一步登天的愿求下,其修道成仙的心越是强烈,就越会被网络上某些虚假的名气诱骗。

   
     也正因此,道教才有师父去找徒弟的说法。真正明道的人该选择合适的传承者去教授,而不应用自己的名气笼络人心。修行人都知道明师难得,但既是明师又是名师的师父更难得。

     真正的明,在于自我身心性命的光明,因其不但可以照亮自己,更能够感染别人。道教自古以来便有收徒要考验三年的传统。

     其实,这一层考验,不仅仅是师父在考验徒弟是否道心坚定,同时也是修道之人对身为引领者的师父的观察。

     拜师,是为了能让自己放下审视的姿态,从同是凡人的师父身上学到他的长处,并把其不足的地方作为对自身的警醒,由此才可以把身心全都皈依到三宝门下。

     师父之于徒弟,所起到的作用在于引领、鞭策和警醒。修道,并不是一味地从师父的身上索求,道也在自己的身中,能够以人为镜鉴证自身之道,才是找到了修行的真捷径。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魔障、反复,甚至生了退心,而此时却正当修行时。

     道教修行重在磨练心性,若在此等过程中能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检省,也就使修行具备了意义与价值。

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资料图)

     与芸芸众生相比,师父既是一面可以让你照人照己的铜镜,更是以身作则的榜样。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遇到一位名师和明师都是三生之幸。
而比之更难的,是从身边普通人的身上去察觉到功行的力量。真人尚隐,道隐无名,大道不需要去寻找,而是需要去参悟。

     悟得玄妙后,才知把名师和明师作对比仍然是自己的执念和分别心在作祟。对于真心想要求道的人来说,人间处处皆是修行场。

     对曾引领我们修行的人喊一声“师父”,这该是这一生莫大的荣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68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9日 上午9:18
下一篇 2022年1月19日 上午9:21

相关推荐

  • 善事没少做,但福报越修越少,原因竟然是这个!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生、施食、做义工等等。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我…

    2022年1月22日
  • “淫太过,必有祸”:此3欲,若太过,易招祸患!

    古人云:万恶淫为首。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

    2021年12月28日
  •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忙碌的人总是充满活力,显得快乐,而闲懒的人不是满面愁容就是无精打采,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有人说:“忙碌让我们感觉自己是真正的活着,而太闲则容易让我们陷…

    2021年12月31日
  • 农村墓地旁为什么种柏树?究竟有什么讲究?

    细心的人肯定都发现了,不论是城市中的墓地,还是农村里的墓地,不论墓地的大小,通常种植的树木多以柏树为主。很多人可能就会很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墓地种柏树呢?其实在墓地种柏树也是有一…

    2021年12月5日
  • 北斗七星与人体之对应,不可不知

    依道书太清玉册记载:北斗有七星,主解厄赐福。人之性命皆属本命星官主掌,北斗七星与人体相互对应,人之祸福变化与之息息相关,不可不知。 “七星降童子,以卫其身”,这里指出了七星会保护人…

    2021年12月30日
  • 我们都自诩为修行人,眼中却容不下任何人

    记得是在很久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在和许多道友相谈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当下道教不振兴的一大原因,便是人们往往各自修行,少了一种比较大局且整体的意识。而且,…

    2022年1月6日
  • 为什么我拜了财神还没有发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同时,对财富的追求与祈愿有了新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同样以物质利益的追求为指向,道教的财神信仰,与西方传入的拜金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巨大差…

    2021年12月19日
  • 富贵三更梦,平安两字金

    富贵三更梦,平安两字金  有一副古老的对联:人喜富贵三春景,我爱平安两字金。   说富贵如同三春美景,其实富贵更多时候是枕上一梦,梦醒成空。   古人感叹:眼看…

    2022年1月25日
  • 《净天地神咒》中的解秽法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达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度人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病延年;按行…

    2022年1月6日
  • 借神敛财会遭到反噬吗?

    道教的法事分阳法事和阴法事,祈福类的法事为阳法事,超度类的法事为阴法事,民间常见的法事,有些由道士处理,亦有仙家、神婆等灵媒处理的,一般来说,只要达到趋吉避凶、化解灾难的目的,法事…

    2022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