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道教修行特别强调道经师三宝的意义,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在修道的路上明理、明道。

     三宝之中,唯有师宝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鲜活的修行榜样。所以师父一词,在道教中具有别样的意义。

     道教认为,父母给我们的是肉身,而皈于一位道理通明的师父后,其赐予我们的是修行的法身。

     所以又言师父如再生之父母,想要学道、修道必须要拜师父,师父找对了才能摸索到修真的法门在哪里。

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资料图)

     而道教中还有一个说法,即要拜明师,而不是名师。其意在说明,师父对弟子而言不只是个名号,还肩负着弟子们的终生修行大任。

     先秦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杨朱曾提出了“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主张,认为保养性命元和的关键便在于不被事务所累。此处之累,并非是无作为,而是不会因为俗尘中的烦扰而乱了修真的这颗道心。

所谓明师,其最明白的是修行的根本在于清静。

     清静并不是从红尘之中跳脱出来,而是能够勇敢地去面对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一切,同时又可以在诸多琐事中不改真常寂然的本性。

正是拜师要拜明师的原因。但也有人会因此对拜明师还是拜名师产生误解,认为修行人就应该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凡是在世间沾名着利者都不是真修行。这其实又走入了另一种偏执。

道教修真不仅仅告诫人们要不染尘俗,还要在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担当的时候,肩负起“普度人无量”的社会责任。

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资料图)

道教,本以道为教,阐述的是人生之中的阴阳思辨的道理。因此奉道之人,多会从正反两个角度考虑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既要看到自我与他人相较的长短,同时也要明白同一事物的优劣之别。

     懂得阴阳大顺的人,才算真正懂得了修真的奥义。有很多做了入世功夫的名师,展现给世人的是普度人天的形象,是用最具有影响力的方式把道教的形象和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凡是实至名归的修行者,首先是一位通明道理的道人。此等道人,不但做得了入世的功夫,也能下得了出世的猛志。

 

入世还是出世,只不过是不同阶段的弘道手段。如仅仅只是以是否有名气来断定此人的修行境界,这则是偏隘的一己之见,是在学道之初就要摒弃的魔障。当一个人以自己的是非观点去判断师父是否值得参拜时。

     此时的他,并非是想找到一位修行的引导者,而是把师承变成了一种功利性的交换,想要从拜师的行为中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与利益。这恰恰误解了道经师三宝的基本含义。

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资料图)

     或许是受到世俗文学及网络修真小说的影响,如今一些新学道的弟子多表现得相对急躁,一心只想着要学道法、道术,甚至看不上诵经礼忏、洒扫庭院等本属于道人们的本职之事。

     正是在此等一步登天的愿求下,其修道成仙的心越是强烈,就越会被网络上某些虚假的名气诱骗。

   
     也正因此,道教才有师父去找徒弟的说法。真正明道的人该选择合适的传承者去教授,而不应用自己的名气笼络人心。修行人都知道明师难得,但既是明师又是名师的师父更难得。

     真正的明,在于自我身心性命的光明,因其不但可以照亮自己,更能够感染别人。道教自古以来便有收徒要考验三年的传统。

     其实,这一层考验,不仅仅是师父在考验徒弟是否道心坚定,同时也是修道之人对身为引领者的师父的观察。

     拜师,是为了能让自己放下审视的姿态,从同是凡人的师父身上学到他的长处,并把其不足的地方作为对自身的警醒,由此才可以把身心全都皈依到三宝门下。

     师父之于徒弟,所起到的作用在于引领、鞭策和警醒。修道,并不是一味地从师父的身上索求,道也在自己的身中,能够以人为镜鉴证自身之道,才是找到了修行的真捷径。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魔障、反复,甚至生了退心,而此时却正当修行时。

     道教修行重在磨练心性,若在此等过程中能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检省,也就使修行具备了意义与价值。

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资料图)

     与芸芸众生相比,师父既是一面可以让你照人照己的铜镜,更是以身作则的榜样。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遇到一位名师和明师都是三生之幸。
而比之更难的,是从身边普通人的身上去察觉到功行的力量。真人尚隐,道隐无名,大道不需要去寻找,而是需要去参悟。

     悟得玄妙后,才知把名师和明师作对比仍然是自己的执念和分别心在作祟。对于真心想要求道的人来说,人间处处皆是修行场。

     对曾引领我们修行的人喊一声“师父”,这该是这一生莫大的荣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68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9日 上午9:18
下一篇 2022年1月19日 上午9:21

相关推荐

  • 属相,以立春为界,还是以大年初一为界?

      属相   中国历法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学者穷经皓首也没能弄清楚。但有几点知识是清楚的:辛亥革命之前,农历大年初一叫做“元旦”,立春叫做“春节”;辛亥革命后,民国政…

    2022年1月21日
  • 追求仙道的希望从何而来?

    天道高远,鬼神难测。赵简子、秦穆公都从上帝那儿亲自接受了黄金制作的简策,作为拥有国土的明确证据。山川草木,并灶池塘,都还有精灵之气;人们的体内,也有魂魄;何况天地作为万物中最大的事…

    2022年1月11日
  • 阴德充盈 五行难拘 为何阴德不受八字束缚?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壹   什么叫 “阴德充盈,五行难拘”呢?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说一个人修炼成仙了,就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凡人,刚出生时的八字,就基…

    2022年1月27日
  • 群租房风水注意事项

    工作竞争激烈,在社会上打拼很不容易,多数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辛苦打工的时期,选择集体租房,节省开支,群租房有好处也有不便的地方,最主要的是要注意风水,不宜触犯禁忌。那么群租房风水…

    2021年12月3日
  • 文昌帝君的强大,你可能还没见识过…

    文昌帝君,掌管福禄、主宰功名,又称梓潼帝君。在道教尊为“更生永命天尊”、“七曲灵应天尊”、“保德宏仁大帝”、“宝光纯一天尊”,“九天定元保生扶教开化主宰长乐永佑灵应大帝”等,居玉真…

    2021年12月27日
  • 相士说他活不过十五岁,他却这样修道成为真人!

    寇谦之天师说过:凡人生于世,值遇晦星,命当贫夭者,皆由夙世业根深重,应当舍身出家,奉事天帝,以求福力,然后得免贫夭。有些人在出生时遇到晦星当值,命中贫穷容易早逝,这是因为前世的罪业…

    2021年12月13日
  • 道教的“四大真人”和《四子真经》

           道教的“四大真人”,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文子、列子、亢仓子,也称作道教“四子”。《四子真经》指的是他们四位分别对“道”的阐述的著作。即庄子的《南华真…

    2022年1月14日
  • 百年之后是鬼是仙,一切选择都在自己手中

           人死之后会去哪里?这是诸多哲人都曾思考过的问题。纵观中西方的文化,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曾涉及到人生的终极问题。生在世上的人,多半是怕死的。           但其实人们…

    2022年1月14日
  • 道教神明“五文昌”,除了文昌帝君,还有哪几位神仙?

    每年的上半年是学者拜文昌求高中、官吏求官运仕途、职场人求高升的密集时间。但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文昌帝君的庙宇或殿堂,今天道末为善信做一个有关道教五文昌“神仙”供奉知识的普及。看看哪…

    2021年12月27日
  • 人有贵气的8大特征,来看看你有没有

    贫贱的人各种各样,富贵的人却有着共同的特征,看看富贵人的八大特征,你占几个? 一、厚道 古人云: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相反,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 …

    202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