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至“上善”,道教向善的概念

 

道教作为一门具有济度人天使命的宗教,其最基础的教理教义即是在度化人们向善修真。道教第一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的主旨句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告诫人们唯有日行三善——语善、视善、行善——恒久持之,才能得到上天护佑。

从“善”至“上善”,道教向善的概念

道教修行,从为人间道的意义上来讲,意在使人们清除身心之上染着的各种欲望,因持戒自身而保持仁义礼智信的正信之行。在做好自我修持的同时,道教还强调人们应该具有与人为善的慈悲心肠。正如道教神仙信仰中众多因拯救百姓苦难而受到崇奉的历代神仙圣真,信仰的一大现实意义在于以祖师的善心、善行来实行教化,使人人皆可以效法持行。在大众共同的努力和修持下,才能把苦海人间转变成为世外桃源。因此,当谈论起宗教,其第一要义必然是一个“善”字。

在道教之中,对善有不同层面的解读。除却教化人们要有善良之心外,道教所谓之“善”,更加侧重于对本性自然的回归。因后天成长的环境复杂多样,人们原本纯真的性情总会因为各种因素有所耽染,或是难以抑制身心的妄念和欲求,或是由于环境的影响而难以保持本初朴素的心肠,如此等等,在道教修行者眼中皆视为修真的魔障。如果不能跨越这些障碍,那么必然会使自己的本性真情被一层层蒙蔽,也就难以证得真道究竟为何物。基于此,道教所理解的“善”,便不仅仅只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之中去做一个善良好人,而是更添加了一份缮性的意蕴。

从“善”至“上善”,道教向善的概念

(资料图)

缮性,即是修缮人的本性,是在面对已经被俗尘浸染的性情时,尚且能生起修缮自我的心念和行动。这一缮性的过程,亦可称之为修行。

《涵三语录》中称:“凡学道之士,贵在精专……勿杂念,勿贪名利。内忘其心,外忘其形……以至于忘无可忘,复还清净太虚无为之道。能明乎此,是为明道;勤修行之,是为行道。”在这里,修行包含两个概念,一为“修”,一为“行”。经文中写道,人心欲念是一切罪根与祸源,所以便要以不生杂念、不贪名利、忘心忘行作为修的内容和法则,并且要在具体的行动中去体现和验证这份精进心。

修与行是相互对照的两个法门。总其根本而言,则是在历练自己的身心性命,即曰缮性也。人间善念,正是修行之初始。把一片修行真心建立在善恶分明且能够趋善避恶的基础上,才能使修缮性情之事不会发生质的偏离。这也即是道家人常言之“欲成仙道,先为人道”的道理。如果连人间慈悲心都丢却了,却一味索求超越尘世的大逍遥,这无异于是对空中楼阁的幻想。

从“善”至“上善”,道教向善的概念(资料图)

道家修行有一个妙处在于,其既强调人们应该有为于人间世,同时还要具有无为出世的心。所以道祖提出了“为无为”的思想,是把无为自然的妙旨融于人间日常中。《庄子·外篇·缮性》中进一步强调说“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指出如果一心只认为在俗世流习的范围之内就可以修持好性情,甚至单纯只靠仁义礼智信的礼教就能使人复归于原始真性,这其实只是把修行事限制在了人间红尘的范围内。一个人的内心若总是被欲念侵扰,便难以实现真正的明彻和通达。由此而言,对人间真善的提倡和弘扬,只是缮性之捷径,并非是善之根本。这也就指出了修行之善与人间之善的最大区别。

世人对道教中“善”的概念的认知,多源于《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篇。道教崇尚水德,认为其具有“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德性,所以最接近于大道本然。人们在解读此章时,惯常从人间伦理的角度阐发,认为道祖所言之圣人应该具有利益众生却不与人争功的品德。此等圣人,是结合了“善”的第一个层面之与人为善和第二层面之修缮自我性情与功行的典型代表,与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到“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至善”之境有着共通的妙处。以圣人为教化的楷模,这与道教之神仙信仰本出于一辙。

既谈教化,便要上有所施、下有所效,着意于教使人们从欲望之人向真善美的功行圣人的转化与升华。在“成其大”的基础上,道教提出的“上善”更强调法于人们的本性自然,是在去除掉一切主观人为之后,把善利万物内化成为一种习惯使然。并且,此善已经超越了此是彼非的范畴,乃是顺阴阳大化而为,即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因为一切人间善恶其实都是阴阳与因果的运转,先用伦理之善为其晓明道德之属,再以修行缮性为其洞彻人性真常,若可继续精进一步而使所有的善行、善念与本性自然相合,便可实现与天地大道的相通为一。再以此视角反观人间世,因为可以早早察明一切执念与欲求所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所以便会在源头上禁断了恶的产生,而使“善”真正成为内在真性的表达。

能从日行一善为起点,逐步臻达合道上善之人,以此功行施效于后人,这当是大道教化之属。“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由善一人而扩展至善人间世,当为人之道与苍天之道相合为一,身心意三者就可以出离人间的欲望纷争,那这世上还有什么值得去起心动念和恋恋不舍的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91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7日 上午9:58
下一篇 2022年1月18日 上午9:02

相关推荐

  • 人旺不旺看阴宅,财旺不旺看阳宅,看了终身受益!

      01. 狗可以避邪,鬼就来不了。 02. 鬼可以吸灵气,成妖。附体很害怕在医院被扎。有些有怨的鬼能变化成去世的亲人,然后把要死的人接走。 03. 小孩子哭个不停,是因…

    2021年12月30日
  • 从眉毛看你是否长寿

    一个人的眉毛也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长寿;那么,哪种眉毛面相预示长寿?哪种眉毛面相预示着短命?怎么从眉毛面相看你是否长寿? 哪种眉毛面相预示长寿 眉毛浓淡适中,老寿星式的长眉,眉毛高长…

    2021年12月26日
  • 道教的天有多少层,是如何划分的?

    道教认为,横竖纵广,十方世界之天共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重,这些天也有很多种分法,如三天、六天、九天等,各教派理论不同,各天的排列也不相同,《度人经》记载的三十二天则是按照一定…

    2021年12月5日
  • 道士为何对长生飞仙如此念念不忘、 孜孜以求?

    长生不死的观念由来已久, 据文献记载,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向往长生。东汉末年, 道教诞生, 方仙道作为道教的一大源流, 其思想也被道教全盘接受, 并成为道教宗教思想的内核, …

    2021年12月3日
  • 为何说人是天的副本,天人为什么能互相感应?

    道教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也以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 …

    2021年11月30日
  • 为什么说正月初五是“破五日”?这一天非常重要!

    1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达官贵人到…

    2022年1月4日
  • 5个方法教你改善家居风水

    开渠引水:或筑塘蓄水。对于缺水的穴位,以此法补救;背靠来龙主脉,左右有护砂,前有明塘。来龙贯气,护砂藏风,明塘得水,这就成了大吉地,对于一个村庄,如果附近有河流,也有采取开渠引水的…

    2021年12月13日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

    生活中,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生气,便成为了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情绪。殊不知,生气正逐步毁掉我们的幸福人生。生气,是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生气,是抹杀一切情感的元凶。 善待自己,改善…

    2021年12月22日
  • 道教法印 | 都天大法主印

    道教谓祖天师为北极驱邪院院使,即都天大法主。《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二曰:“驱邪院使张天师,披白鱼鬣服,交泰冠,足蹑朱履,左手持都天大法主印,右手仗三昧火铃、北斗神剑。” “昔先…

    2021年12月4日
  • 任何修道的捷径,其后必有陷阱

    一友曾拿一些符咒法术类书籍给我看,据说为前人所传,只需依其法炼习,即能沟通天地神灵,不肖一月便能通天彻地。又有人问我有无内丹功法之类可以分享,既省时省力,又安全便捷,练习过程中不至…

    202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