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是谁?他博学精识,留下的书籍是道士必读!

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祖父葛系,在吴国担任过大鸿胪。父亲葛悌,吴国灭后入仕晋,任过邵陵太守。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家中贫穷,自己白天上山打柴以换取笔墨纸张,夜晚读书抄写记诵,于是以精通儒学而知名于世。他性格清淡寡欲,没有玩耍之类的爱好,不知道棋盘上有多少条线,也不知之类的赌具叫什么名称。葛洪为人木讷少言,不好名利,时常闭门不出,也很少有交游。他曾在余杭山见到何幼道和郭文举,互相对视了一阵,双方没有说一句话。他时常寻访典籍探究学问,哪怕是千里之遥道路崎岖艰险,也必去寻问,直到有了结果才罢休,就这样得以博览群书,而又特别爱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葛玄,吴时学道成仙,号为葛仙公,曾把炼丹秘术传授给弟子郑隐。葛洪投奔于郑隐门下学道求仙,掌握了郑隐所授的全部法术。后来又师从于南海太守上党人鲍玄。鲍玄也精通谶讳之学,能预测未来,见到葛洪非常器重,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他为妻。葛洪继承了鲍玄的学业,同时又兼攻医术,所撰写的文章著作,无不透彻精妙,而文辞也很华美。

抱朴子是谁?他博学精识,留下的书籍是道士必读!
太安年间(302~303),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为义军都督,与周王己一起兴兵讨伐。顾祕传檄书召葛洪为将兵都尉,使他攻击石冰的策应部队,葛洪消灭了这支敌军,被升为伏波将军。石冰之乱平息后,葛洪不愿以功得赏,径直去了洛陽,广泛搜求异书秘籍以充实自己的学问。
抱朴子是谁?他博学精识,留下的书籍是道士必读!
葛洪见当时天下已乱,想到南方去躲避,就到广州刺史嵇含处任参军。嵇含遇害后,遂滞留南方多年不归,对各地长官邀请入幕的召书一概不应。后来回到故乡,不管是哪里的礼请征聘一概不接受。元帝为丞相时,任他为掾,以平石冰之功,赐爵关内侯。咸和初年(326),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再转为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干宝与他关系亲密,推荐他才华出众,可承担国史的编修工作,选他为散骑常侍,授大著作之职,葛洪固辞不受。因年岁已高,欲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阯出产仙丹,请求任句县令。皇帝因他资历声望高不答应他的请求,葛洪说:“我并非要求荣耀,只因为那里有丹。”皇帝这才同意。葛洪于是带着儿子侄儿一起上路。到了广州,刺史邓岳苦苦挽留不放他走,他只好留在罗浮山炼丹。邓岳上表要补葛洪为东官太守,他坚辞不受,邓岳只好让葛洪兄长的儿子葛望出任记室参军。葛洪在罗浮山多年,优游闲养,著述不停。
抱朴子是谁?他博学精识,留下的书籍是道士必读!
他在自序中说:
“我葛洪身无进取之才能,偶然对无为之道产生了喜好。假如我展开双翅能够飞上九霄,假如我迈开双腿可以追风逐影,我还是会收敛起翅膀混迹于鹪鹩斥晏鸟之群,不露驰骋的异能而与跛驴为伍,何况上天只给了我普普通通的短翅,造物主只为我安排了一双不善奔走的笨足。能了解自己的人要审时度势,做不了的就不要去干,我怎能凭着苍蝇一般的能力却去羡慕别人的冲天之举,怎敢骑着一只跛脚的老鳖硬去追赶奔兔的行迹。难道把丑陋的嫫母打扮一番,就可以让媒人把她夸为美女吗?难道拿一些毫无用处的沙砾瓦块,就可以到珠宝店卖到和氏璧一样的千金之价吗?凭不满三尺的身材,想要去追夸父,这种糊涂的人肯定会踉踉跄跄狼狈不堪,像要离那样瘦小柔弱却偏偏要去扛千斤之鼎,不自量的秦人当然会被压断筋骨。所以我对荣华富贵之路不抱任何奢望,心安理得的处于穷困之中。吃藜藿之类的粗食我照常觉得甘美,居蓬茅之屋与处华堂广殿有同样之乐。因此对权贵之家,虽近在咫尺也不去逢迎,对深通道义之人,虽路途遥远艰险也一定去造访。我考释阅览的奇书,可不算少,只是书中多为隐语,难以准确理解,如果不是精审慎思就不可能明悟,如果不是刻苦钻研就不可能体察。
抱朴子是谁?他博学精识,留下的书籍是道士必读!
道士广闻博览的少,而率意妄断者多,至于时常有好事之人,想有所修为,盲目不知从哪里学起,心中多有疑难却又无处解惑。现写成这部书,大概讲一下长生之理,其中最精妙的部分是不能用笔墨文字来表达的,只好粗略介绍一下以显露一点,希望真诚而又发愤的人经过思考可以得到启发教益。难道说昏愚不开窍的人还能畅晓细微的义理吗?这部书也只能启发那些有悟性而先觉的人罢了。儒家门徒世世代代崇拜敬仰周公、孔子,不相信神仙之书,不但自高自大以讥笑之,还要对此予以毁谤。因此我写这书,专谈黄白之事的,名为‘内篇’,其余批驳和通释方面内容的,名为‘外篇’,大凡内外共一百一十六篇。虽不值得藏于名山,但也可以收在金匮之内,以待真有见识的人观之。”
抱朴子是谁?他博学精识,留下的书籍是道士必读!
葛洪自号“抱朴子”,就以此给他的书命名。其他所著碑记诔文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有《五经》、《史记》、《汉书》、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
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丰富,超过班固司马迁。他又能精辟入微地分析论辩玄妙的理义。后来他忽然写信对邓岳说:“当远行去寻找仙师,即刻就要启程。”邓岳收到书柬,慌慌张张地赶去道别。而葛洪端坐到中午,竟像熟睡一样去世了。邓岳赶来,已来不及见他一面。葛洪卒年八十一岁。视其面色和生前一样,身体柔软而不僵硬,将尸体殓入棺材,只觉得棺材很轻,好像只装有衣服没有尸体一般,人们都说他已尸解升仙而去了。

化书是五代时期道教之经典著作乃五代时谭峭所作它是一部综论万物变化之道道教论著在其近似语录体的一百余段文字中除了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内丹术美学思想以外更多的是道教伦理思想之宣扬

就形而上的层面而言,《化书的伦理思想应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巧妙平衡的一套较为大胆深刻的道教伦理体系

一伦理之源伦理信条之生物学理据

伦理道德之所以能为人类所发现与遵循实际上存有许多生物学之理据这是化书解释伦理存在之缘由的新发明其第一条理据是道德乃生物界普遍存在之现象它具有超越一切的普适性是一种形而上的先验存在当我们痛斥一个人道德败坏之际时常会说他像禽兽一样然而化书告诫我们其实动物和人类并无多大差别它们也讲究伦理道德讲究恩爱亲情比如乌鸦有反哺之仁隼有怜爱幼胎之义蜜蜂有尊君之礼羊有跪乳之智野鸡有从一而终之信因此五常之伦实乃万物之常理是生物界普遍通行的道德信条

第二条理据是万物也像人一样有着由善良本性和七情六欲所酿就之性情。《化书·道化·老枫:“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贤女化为贞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而之无情也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老枫树会化为长翅膀的飞人烂了的麦秆会化为蝴蝶无情之植物会化为有情之动物贤惠的女人会化为坚贞的石头山里的蚯蚓会化为百合花有情之动物又会化为无情之非生物与植物这就说明在非生物和植物等物质的内部实际上存在着与动物一样的性情精神和魂魄

在谭峭看来万物皆有性与情亦即非生物植物动物和人一样都怀有性情人超越于其它物类的聪明之处只不过是他能够存一以同化”,让蠢蠢欲动之消融于无所牵挂之”:“故人能一有无一死生一情性……”(《化书·道化·铅丹》)消弭有无之别无差别对待生与死统一性与情方面人比其它物类多了一份能动性和超越性这是他在伦理上较之于其它物类的高明之处但不管怎样人都应该遵循生物界普遍通行之道德准则恪守生物界共有的伦理规范

有趣的是我们以前只听说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之类的惯用语却很少听说过可以用生物界的伦理普适性来证明人类也应恪守并超越动植物界伦理的做法在这方面谭峭确实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人人平等,天下大治

既然伦理道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那么作为伦理规范之倡导者和管理者的君主就应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无亲无疏无爱无恶”,做到人人平等以臻全国百姓大和睦的大和境界:“非兔狡猎狡也非民诈吏诈也慎勿怨盗贼盗贼惟我召慎勿怨叛乱叛乱禀我教不有和睦焉得仇雠不有赏动焉得斗争是以大人无亲无疏无爱无恶是谓太和。”(《化书·仁化·太和》)这种境界不像儒家那样表露出明显的亲疏爱恶偏向性而是奉行道家之无为思想以求达至人人平等之大同世界

为什么倡导人人平等则可天下大治呢?化书·德化·谗语中有一番精当的解释用道德仁义之机谋来欺骗百姓是行不通的最好的办法便是奉行没有赏罚之策没有亲疏之别的天下至公之道”,因为倘若君主轻视财货盗贼是不敢胡作非为的当君主问政于朝廷之际谗言是无法流通的故此可知治理天下非天下至公莫属

可以发现,《化书人人平等天下大治之伦理理想是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之方行儒家的天下大同之愿是道家思想和儒家理想的巧妙结合相对于老子的虚无庄子的厌世列子的玩世而言它可谓道家伦理之积极向上阶段堪称道家伦理思想在中古时期的转折性标志之一

化书的道教伦理特色及现实意义

化书之所以能够成为道教伦理思想之一大中坚力量就在于它能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强调积极有为之”,中实现道家的无为而治之”。因此在忌讳谈论伦理甚至是弃绝伦理的道家思想丛林中敢于与儒家平起平坐耐心细致地谈论如何实施伦理教化实现伦理理想实为谭峭的过人之处其取胜法宝即为熔道家儒家阴阳五行家和佛家思想于一炉提炼出独具特色的道教伦理体系以警醒世人流芳后世

谭峭甚至把儒家圣人孔子也改说成道家之楷模其目的即在于说明就连儒家之圣人到了晚年都会幡然醒悟转儒为道化繁为简宣扬清静无欲守一无为之道德由此可见,《化书可谓以道家为根基而创作的帝王道德守则”,同时亦可视为道家黄老思想在五代时期的伦理延伸给予后世的有益启示

化书不但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关于生物界伦理普遍存在性之论述对当前的生态伦理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它对节欲平等节俭与伦理纲常的因果联系之论述为社会主义道德观提出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它的太和伦理理想对于构建一个经济上均平政治上公正思想上宽容的节俭型和谐社会具有切实有效的指导意义而它提出的天下至公之伦理理想是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思想在伦理方面的有益设想即由天下为公的伦理要求出发建构出天下已经至公的理想社会),这种理想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不已这其中就包括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之民主革命。《化书所创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其伦理精神还应继续挖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时代它还有许多伦理精华值得探索我们应让它古为今用生生不息

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040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1日 上午9:18
下一篇 2022年1月11日 上午9:25

相关推荐

  • “北极驱邪院”究竟是个什么机构?

    对道教法术感兴趣的朋友可能经常会听到“北极驱邪院”这个部门,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机构呢? 北极驱邪院,正如其名,主要本职工作为治理天下邪祟。 北极驱邪院的由来,与唐宋兴起的道教北帝派…

    2022年1月4日
  • 街头涂鸦竟是苗疆蛊符 神秘老人或为神仙化身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自古民以食为天,各地的菜肴也都有各地的风味,所以才会有川菜,徽菜,鲁菜,杭帮菜等等之分。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流动也带来了食品菜肴风味的大流动,其中…

    2022年1月28日
  • 供养道经师三宝,所获福报真实不虚

    《神仙传》中供养三宝得福报的故事 葛洪先师《神仙传》里面记录了一个名为“王远”的神仙。 王远,字方平,东海人氏,通学《诗》《书》《礼》《易》《春秋》,尤其在天文学上颇有研究,得《河…

    2022年1月29日
  • 给大家说一个有意思的供灯

    很多信众自年前就咨询供灯的问题,特别是跨年法会的燃灯科仪、清明法会的燃灯科仪之后,小伙伴们对灯仪有了更深的了解,自然供灯的兴趣就更高了。 其实能供灯的道观庙宇非常之多,大同小异。如…

    2021年12月28日
  • 相貌,是一个人善恶承负的综合表现

    相貌里藏着的善恶承负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承负的综合表现。 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 某人经常爱小拿…

    2021年12月11日
  • 道教“鬼律”,对鬼怪进行处罚的律法条文

    一、道教早期的鬼律 道教律法主要是惩戒之法,它属于道教的戒律,是对道教徒和鬼神行为的规范和处罚。在汉代的《太平经》中提到人如果行为失当,就会遭到“天”或鬼神处罚。宋代以前的道教律法…

    2022年1月25日
  • 道教坛场法器:朝简

    道教科仪中所使用的法器 “笏”,历史传统也颇为深远。道教产生之前, “笏 ”已长期存在。《释名》解释 “笏”之功能曰: “笏,忽也。君有教命有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 《礼记…

    2021年12月3日
  • 从魏征梦中斩真龙说走阴

    走阴,在很多地方叫过阴,会此术的人多为自然领悟的神通,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确实是实实在在有这么一种神奇的法术。当然也有修行一些秘法的人也可以达到类似走阴效果的,不过那就更加高级…

    2022年1月6日
  • 道祖传经留下的两大法宝:无为,自然

      很多人初读《道德经》,觉得语言艰深晦涩,甚至连文本的意思都难以明了,因此也就很难感知到道之玄妙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理解隔阂,是因为如今的年代与老子的年代相隔较远。 …

    2022年1月19日
  • 沉淀自己,是最好的升华

    重要的是你必须要用一种真实方式,度过在手指缝之间如雨水一样无法停止下落的时间,你要知道自己将会如何生活。人生,要学会沉淀。 >>>> 沉淀朋友 时间磨平人的…

    202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