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最近收到不少善信留言询问: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正好,今天就此谈谈。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一、道、佛两教世界观不同

道教的世界观里斗姆元君于历劫以前证道发愿:为给众生破暗除邪,普垂度化,遂应愿感炁,孕育金莲九苞,经人间七昼夜,凝九真梵炁,最终化生北斗九皇

北斗九皇位居中天,翰旋四方,生化八荒。大开解谢门,常设皈依路,是为整个宇宙的核心。

由此,整个宇宙随之生成。

在这个宇宙当中,日月轮转,周而复行,阴阳分化,五行相生,遂而又有金、木、水、火、土五星出世,其中木星谓之岁星,乃因其由西向东运行,每年运行十二地支当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一个方位,正好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五行五轮运行一甲子,亦即60年,60岁。

木星(岁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因而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换言之,木星(岁星)所处位置的不同,会影响到地球上一切生命(不光是人)先天禀赋的不同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道教《北斗经》有言:“老君曰。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本命神将。本宿星官。常垂荫佑。主持人命。使保天年。”
道教《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有言:“人生下土,命系上天。人之生也,顶天履地,有阴有阳,各有五行正气,各有五斗所管,本命元辰,十二相属……注生之时,各禀五行真气,真气混合,结秀成胎,”
因此,在道教的世界观当中,吾人的先天性命禀赋,均由天穹星斗注生而来。正因为先天命格的不同,所以才有了后天命运的差别。因此,才需要随着太岁(木星)每年运行位置的不同,奉祀不同的太岁星君。
所以,无论礼斗、禳星、还是拜太岁(奉祀值年太岁星君),所有这些科仪法事的目的,均是借后天返先天,以期消灾解厄、延寿长生——而这一切,都是以道教独有的世界观为基础的。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相比之下,在佛教的世界观当中,整个宇宙的存在,仅仅只是吾人历劫以前一念无明所创造而来,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宇宙是所有无明妄想的一时因缘和合,根本而言并不具备实体性。

佛教《金刚经》上有名的那个偈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翻译成大白话:宇宙并非真实存在,宇宙只是我们心念当中的一个妄想,就好象露水和闪电,很快出现,又会很快消失。

正因为整个宇宙只是一个妄想,所以在佛教的世界观当中,随着个人心识的提升与净化,就能够在太阳系之外,看见更高层级的宇宙(天)。

因此佛教认为,包括日月在内,所有星辰均处于色界天的最底层,乃在乾陀罗山的上空,和四天王天同高;而在四天王天之上,在更高的宇宙层级当中,则没有日月星辰的存在,而是由天人身上的衣物、宫室器物等自然发光所组成。

上述论述,详见原始佛教《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顺正理论》《阿毗达磨显宗论》《长阿含经•忉利天品》等经典。
因此,在古印度及东南亚原始佛教当中,原无星斗崇拜之说,亦无北斗七星君之称,更无奉祀太岁之仪轨——至今亦然。读者如果尚有疑问,自可去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孟加拉等东南亚佛教文化圈旅行一番,即可印证本文。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佛教传至中土,深受道教文化影响——汉魏时期,最先用来翻译佛经的,便是《道德经》《南华经》等道教经典当中的名言、概念。
汉传佛教喜言“体、相、用”——须知这三个概念均是出自道教,姑且不论。又,在佛经当中,但凡与礼斗、禳星相关之佛教经文,均是由汉地僧人从道教学习并创作而来,如《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诸星母陀罗尼经》《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宝星陀罗尼经》《七曜攘灾诀》《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七星念诵仪轨》《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等等,不必一一例举。
最明显的一例证据,乃在《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当中,汉地僧人除了将七星匹配七佛之外,更是直接抄录了北斗星君的形象及灵符;此外,在唐朝僧人一行所撰的《梵天火罗九曜》卷末,则直接原封不动地抄录了道教的《葛仙翁礼北斗法》;并且,许多佛经谈及北斗科仪时,所用方法均与《葛仙翁礼北斗法》相同。
究竟说来,在佛教的世界观当中,宇宙本身是个幻象、而日月星辰的地位又极低,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礼斗、禳星的文化和科仪,更不用谈拜太岁。
汉传佛教之所以出现这部分内容,乃因其入华最早,中国化的程度最高,所以从道教文化当中所学习和吸纳的内容也最多。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从人像,灵符,到名称,几乎原封不动抄录

二、道、佛两教天文学传承不同

道教的天文学传承,来自华夏文明

佛教的天文学传承,则来自古希腊

华夏文明在古代的傲人之处,乃在其超级发达的古代天文学。

陈遵妫先生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当中指出:“我们从黄帝历起,到太平天国的天历止,一共有一百零二种历法,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我们祖先那样重视历法”。

正因为中国人对天文历法的重视,所以日月星辰就成为了中国人的历史标记,某年某月,朔日,某人在某地干了啥事,记载得清清楚楚,或于铭文,或于古籍,一直流传至今。

至于欧洲的古代史,越往前推就越难以考证,因为古希腊天文学的发展,远远不及中土——人们没有以日月星辰为标记进行纪日的习惯,所以某天某地某人,发生了什么事,过了就没了,很多年以后,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找不到历史文献印证,所以只能存疑。

而古印度的天文学系统,则是完全继承至古希腊文明。

举例而言,中土把二十八宿区分为四灵,东方七宿为苍龙,南方七宿为朱雀,西方七宿为白虎,北方七宿为玄武,然后由北斗制约其中。这样一种以北斗为核心,翰旋四象二十八宿的天文观起源甚早,近世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图案(公元前5世纪文物),便是北斗居中(金文),翰旋二十八宿,并有青龙白虎图: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曾侯乙墓漆箱图

除此之外,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仰韶期编号45号墓穴,根据史学界考证,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510年,距今约6460年。墓穴中墓主尸骨北方有北斗,东有苍龙,西有白虎之形,北斗之斗杓,为两根人体胫骨摆置而成,斗杓东指,魁枕西。(详见冯时先生的《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总而言之,这些年代极为久远的地下文物,足以说明了北斗四象二十八宿的文化传统,乃是出自中土,并非传自印度。

至于印度的星占历法,系承袭自希腊,采黄道十二宫之说。十二宫,将天上常见星群,区分为狮子座、天蝎座、射手座等十二个星座;中土的北斗四象二十八宿,则是以北斗为核心,将周边恒星区分为斗、牛、毕等二十八星座——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中、印两者对星区的划归方式不同,从文化上来看,根本而言,乃是因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与华夏文明发源地(黄河中下游),在经纬地理上的差别。也就是说,古希腊地区所能看到的恒显圈,与华夏先祖所能看到恒显圈,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换言之,在古印度黄道十二宫的天文系统当中,根本不可能出现以北斗为核心的四象二十八宿星像。

再进一步,也就是说,在古印度原始佛教当中,根本不可能出现北斗崇拜的文化和仪轨,更不可能出现六十甲子的值年太岁系统。

有文献可证:翻阅原始佛教的三藏经典,佛陀从来没有教授过他的弟子如何禳星礼斗拜太岁。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三、总结

在中国五大宗教当中,佛教于汉魏时期最早入华,至今千百余年以来,两教彼此交流,共同砥砺,相互之间的影响非常大。

在这个过程当中,佛教积极吸收华夏本土宗教道教的名相、风俗、仪轨,逐渐成为了中国本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当我们在谈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如果硬要将友教从“道、儒、佛”三家当中割掉,那是不公允的。

最后,回到本文的标题来: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相信经过上文的梳理和论述,诸善信斋主已经能够做出公允的判断。

·本文的所有论述,均以文献为证,以事实为准,仅仅只是单纯的学术讨论,绝无打压其他宗教之意,亦不想制造任何的宗教仇恨。在下才疏学浅,如有错漏或冒犯之处,还望海涵。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0645.html

(1)
上一篇 2022年1月10日 下午3:31
下一篇 2022年1月10日 下午3:36

相关推荐

  • 道教眼保健操:明耳目诀

    经名:正一法文修真旨要。撰人不祥,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本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明耳目诀 真诰曰,求道之要,先令耳聪目明,为事主也,且耳…

    2021年11月30日
  • 道教的燃灯科有何切实的功德利益?

    燃灯分辉 祈福转灯 往前燃灯祈福法会现场实录视频   很多老信众表示能看懂大概意思,虽然经常听说燃灯供灯之类,但并不知道灯仪一科还有如此讲究及法门。 继续讲干货,可能有些…

    2021年12月18日
  • 岁月不饶人,行孝需及时,才不会留下遗憾。

    《礼记》有云:“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就是说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语言、行为和内心都能做到尊敬父母;二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三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2022年1月1日
  • 为什么用纸钱祭祀鬼神?浅谈冥币的由来及使用禁忌!

    纸钱,又称冥币、楮钱等,是祭神祀鬼的祭品。纸钱起源虽晚,但被民众接受后,就成为丧葬、祭祀仪礼中较为典型的“冥器”,历千年至今而不衰竭。 一、纸钱的使用方式 纸钱的使用有瘗埋在土、悬…

    2021年12月4日
  • 人身“百毒不侵”的秘诀,完全颠覆你的认知!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早的患各种各样的病? 按理来说,我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养生方式数不胜数,各种高科技,什么量子治疗,人工智能,核磁共振之类的等等,…

    2022年1月20日
  • 道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一语道破天机

    道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一语道破天机。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先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 什么是阳气我们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么究竟什么…

    2021年12月29日
  • 保持清静,戒除轻浮急躁

    静,是道家不断追求的高境界。 《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能克服身上的躁气,我们的智慧、道德自然就会出来。 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凡遇事,须安祥和缓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2021年12月15日
  • 道教法事为什么有用?有多大用?

    道教科仪(俗称做道场或做法事)有阳事科仪(例如:祝寿庆贺、祈福禳祸、消灾解厄、祛病延寿、祈保平安、酬神谢愿等)和阴事科仪(即超荐先灵、度亡生方、炼度施食等)之分。 顾名思义,不同法…

    2021年12月9日
  • 诵经首推《北斗经》 | 为何北斗经有着其他经典无法比拟的感应力?

    在道教信仰中,从天上星君到地上凡尘,都是由道炁化生的。道教供奉的斗姆元君,贵为众星之母,也即是化生九皇道体的本源。 斗姆元君诞辰是在农历九月初九,初一至初九则为九皇诞辰,所以道观中…

    2021年12月6日
  • 叫魂,民间流传数千年的神秘习俗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一种经历:当小孩受到惊吓嚎啕不止的时候,家中老人就会告诉我们,这是被“吓掉魂”了,必须要将走失的魂魄给叫回来,孩子才会恢复如初。 此为叫魂收惊,就是我们俗称的…

    2022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