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密钥尽在心印妙经里的“上药三品”

人体密钥尽在心印妙经里的“上药三品”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是众所周知的丹功修炼经典之一,在道教早晚坛功课经的早课经中也是道众日日念诵、可谓倒背如流。虽经文简短,但句句皆是修身延年之要诀,甚至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经文以“上药三品”为基础,要想通达经文,则必须先了解这“上药三品”是怎么回事。“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即为上药三品。这三个词虽然常被大家提及,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有很深内涵的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上药三品吧。

一、什么是精、气、神

 

中医认为,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可以说是一身能量的物质储备。精又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中先天之精最为关键,又称为“元精”,是生命最初那一点物质能量,由父母精血所化生,人靠着这一点元精生长发育、生儿育女;后天之精则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人体将摄入的饮食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吸收、转化、营养自身,相当于现代所说的“人体营养”。精是整个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会消耗,同样也可以增补。一般而言,一切生命活动都会消耗精,尤其是房事生育、多思用脑等。在中医看来,肾主藏精,肾是人体“藏精”最重要的仓库,而肾主生殖、主脑、伎巧出焉(脑力、思考能力、反应力等),因此性生活、大量脑力劳动,这些最耗肾精。没有修炼的人,基本上只能靠后天的这些营养摄入来补充后天之精,有修炼者则需要通过导引吐纳,可以慢慢培补先天。

 

与精的物质性相比,气可以算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活一口气,人体的各种脏腑、形体功能能正常发挥,靠的就是生命能量的正常运行,这个能量就是气。跟精一样,人体之气根据其各自特点、作用、分布的部位细分起来,也有各种不同。比如随先天之精一起产生的、生命最初的能量,称之为元气。元气同样为肾所主,人由此元气逐渐萌发出勃勃生机;同样的,元气耗尽则生命结束。后天通过进食、锻炼所培养出来的称为后天之气。后天之气由脾胃生成,为肺所主。诸气之中,固护体表的称为“卫气”,灌注胸中的称为“宗气”,营养脏腑者是为“营气”。如果说,精最主要的功能是组成人体这个形体组织,那么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这些形体组织能动起来、发挥各项功能。

同样的,气也会消耗,也可以增补。过度劳累最是耗气,中医讲“劳则气耗”,这个劳累包括整体的体力活动过大,也包括单独脏腑的过劳(比如饥饱不定,暴饮暴食容易消耗脾胃之气)。没有修炼的人,只能靠饮食、体育锻炼来蹭强体魄,在一定程度上充养自己的气;而善于导引、内丹、吐纳功法修炼之人则可通过打坐导引练气。

 

精气神三者中,神最为重要。

 

中医里把神称为“一切生命现象的总称”,这个概念可能不好理解。我们简单来说,精是形体,气是功能,那什么让这些形体发挥这些功能且发挥合适的功能呢?这就是神。中医讲“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没有神,就算有个躯体,各个器官、躯体功能也存在,但也只是一具尸体。可以说,神是人体的生命力——这可以算是广义的神。狭义的神,则是指我们常说的“心神”,包括思考能力、心理、情绪等。情绪不好,心理状态不好,我们说这个人心神不宁,说的就是这个狭义的神。道医对此的认识更神,认为神是人修真的关键,通过对形神的修养可以实现成仙入圣。

二、精、气、神有什么特点

 

无数精气的聚合形成了人体,但单个的精气则是极其细微,杳不可见的。因此《心印妙经》开篇即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即表示精气神是不可见的,是一种氤氲状态。

 

精气神三者之间,又存在互相濡养、统帅的作用。一方面,与神相比精气属于物质基础,精、气可以养神。一个人精神饱满、炯炯有神,首先来源于自身的精气充盈,而形销骨立的病人自然也看着两眼无神。而精、气之中,精又是气的物质基础。精足,气才充盈;而气也当依附于精,才不致涣散气脱。

 

故《心印妙经》里说“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另一方面,神能统摄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整个生命的最关键部分,都在神的统摄下,整个生命过程才能实现下去,才能运用精气进行创造行为。明代医家张景岳特别强调“虽神由精气而生,而神则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反过来说,当心神不宁、亢奋不止,神也可能会出现统摄失司,耗散精气的情况,比如现代人的熬夜玩乐。可以说,养生的目标在于养神,养精气是为了实现养神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精气神三者之间除了这种相互滋生关系外,还有一个细节之处是容易被忽略的,即精气神三者当相聚相固,不可离散,诚如《心印妙经》所载“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其聚则有,其散则零”,当长使三者“绵绵若存,固蒂深根“。

 

三、养生如何养护精气神

 

养生首重养神,养神在于宁神。神是生命的主导,神一乱则精气随之而乱,因此养神关键在于宁神。宁神不是说要避免负面情绪,而是要做到可以有正常的情绪变化,但不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应较少地做到不扰心神。《灵枢本神》载:“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即便是喜乐这种正面的情绪,太过了也会使心神耗散,故皆应注意保持平静,修身养性,安养内心,规避扰心动神之事,做到“若亡若存”之际最好。

保养精气则应以“益气、固形”为要。合理、健康运动是必不可少的。现代人在健身方面往往存在两个极端,要么不锻炼,要么运动方式不合适、运动过度。中医讲究,人欲得小劳,则气血不滞。适当的运动能使气血通达,益气养形,疾病不生;而过量、过度的运动则伤精耗气。在饮食营养方面,应讲究进食,符合身体需要的、易消化吸收的营养,以有益身心为主,而不当贪图口爽。此外,开源节流,运动、饮食在于开源,而节流易被忽略。养生方面,节流在于节欲,男女之欲太过则动神耗精,诸般所欲太过则心神不得安宁,皆应稍作节制。

 

总之,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其中又以神最为贵而精气养之。其聚则有,其散则零,养生在于养此三宝,而养此三宝又莫过于宁神、益气、固形。

 

四、《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全文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2362.html

(1)
上一篇 2022年1月24日 下午4:37
下一篇 2022年1月25日 上午9:06

相关推荐

  • 生什么病,有什么禁忌,《内经》这十一条总结全了,一看就清楚!

    人是自然的人,因而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生病后,自身更为脆弱,因而外部因素影响变大。有些因素是正向的,比如治疗药物,会加快好转;有些因素是负面的,会让病症恶化。 中医很…

    2021年12月6日
  • 佛家七宝天下知,道家七宝几人晓?

    一、道教三宝   学道者: 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 修道者: 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

    2021年12月27日
  • 从魏征梦中斩真龙说走阴

    走阴,在很多地方叫过阴,会此术的人多为自然领悟的神通,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确实是实实在在有这么一种神奇的法术。当然也有修行一些秘法的人也可以达到类似走阴效果的,不过那就更加高级…

    2022年1月6日
  • 民俗参照丨 2022年生肖猴的运势及运程

    属猴人进入2022壬寅年,天干壬水为食神,地支寅木为偏财,寅申相冲,是“冲太岁”的一年,冲太岁是犯太岁的一种,正所谓“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属猴人在2022年的运势会比较动荡,…

    2022年1月28日
  • 本命年真的会倒霉吗?犯太岁的人如何度过“本命年”这个坎儿?

    关于”本命年”之说,早在西汉年间就有了,一直相传至今。 何谓”本命年”呢?从天干地支上讲,生肖在八字命理学上,是出生年的地支;所以本…

    2021年12月23日
  • 何为道藏的“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

      道教的经文典籍浩如烟海,古时称“一切道经”或“道藏”,藏是宝藏的意思。据道经记载,道教经书收之于灵宝天宫,共计一万八千多卷,各类经教因时代背景不同、众生根性不同,随其…

    2022年1月10日
  • 面对冤亲债主的讨报,该如何应对与化解?

    在今生前世或长久以来,我们与芸芸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关系。有的是互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杀吃等种种形式而形成了的恶缘。这…

    2021年11月30日
  •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全文阅读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 尔时,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八景宫内,与诸天神王、日月星宿上圣高尊、无极圣众,说无上至真妙法。有一真人名曰赤脚大仙,越班而出,擎拳长跪,上白天尊曰:下界人民,…

    2021年11月30日
  • 六十甲子神图谱详解

    ​       六十甲子神,称岁神,又称太岁。既是星辰,也是道教奉祀的神祇。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为一循环,又以甲乙丙丁戊己…

    2022年1月14日
  • 震阳子《三缘四正论》

             震阳子,道名曹信义,河北省肃宁县大曹村人氏,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遁入玄门,拜辉南龙潭宫杨诚德道长为师学道,成为道教邱祖龙门派二十五代玄…

    2022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