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也许神仙一付邋遢样,但那双清澈湛明的方瞳孔,却泄露了他的真相。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神仙的眼睛什么样

 

眼睛是灵魂之窗,这句国人熟悉的谚语据说从法文而来,其实孟子老人家早说过透彻话:“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孟子·离娄上》)

从眼眸判断一个人的生活状况甚至人品,这是今天江湖术士们熟知的相面术,清澈黝黑的眸子说明生活安逸睡得好,浑浊的眸子则泄露了主人混乱的作息、运作不畅的内脏,如果眸子重影了呢?那就是异相。相传舜帝、项羽都有“重瞳子”,古人视之为帝王之相,可是现代医学称之为多瞳症,瞳孔畸形的一种。凡人有异相,那么异于凡人的神仙又长着怎样的眸子?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生命异变学,五百岁才初具仙相

 

东汉以来道教一直在推广“神仙可得,不死可学”的修仙理念,在白日飞升之前,凡人的生命将发生怎样异变?这是道教经书需要描述的未来。东汉末期成书的《老子中经》详述学仙道路上的变形历程曰:

“百岁之人黄头发,二百岁之人两颧起,三百岁之人万物耳,四百岁之人面纵理,五百岁之人方瞳子,六百岁之人胁肋胼,七百岁人骨体填,八百岁之人肠为筋,九百岁之人延耳生,千岁之人飞上天。”

头发黄了,颧骨突了,耳朵长了,皱纹满面,这些还只是老年人的普适特征,眼瞳变成方形,才算实现质的飞跃,初具仙相。《老子中经》说方瞳的功能是“彻视八方”,这说明视野开阔是神仙养成的第一步,因为驾着飞龙遨游天界,飞行导航如果不准确,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葛洪《抱朴子·微旨篇》这样描述神仙的标准像:“眼有方瞳,耳长出顶,亦将控飞龙而驾庆云,凌流电而造倒景。”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仙人道士的专业特征

 

眼有方瞳,在魏晋南北朝渐渐变成仙人道士的专业特征。三国曹魏时期有位叫李根的方士,据称活了七百多岁,“根两目瞳子皆方。

按《仙经》说,八百岁人,瞳子方也。”(《神仙传》卷十)《仙经》是一本魏晋时人修道的指导手册,可惜已佚,这里说的修炼800年才变形为方瞳子,又比《老子中经》多加了300年的筹码。

从初唐李延寿的《南史·陶弘景传》来看,方瞳子的达成时间一直在拉长:“(陶弘景)年逾八十而有壮容,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这里采纳道内仙书“千年修成方瞳”的说法,道教上清祖师陶弘景修成了一只方瞳,本应该用上五百年,可是历史上陶弘景生卒年又是确定的公元456~536年,所以《南史》很有策略地称为“有时而方”,意思是速成的方瞳,效果尚不稳定。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修仙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

 

认识到神仙的标准相是方瞳子,这对于古代修道之人来说十分重要。修仙除了个人努力,成功关键在于获得神仙的点化与接引。可是神仙下凡执行“度人”任务往往很低调,侍从、羽毛、飞龙、云彩等等暴露“真相”的东西一律不带,只以丑陋龌龊的“凡相”示人,而且还故意装疯卖傻试探凡人的决心,这就是“试炼”。

陶弘景《真诰》记述清灵真人裴君的告诫云:“真人隐其道妙而露其丑形,或衣败身悴状如痴人。人欲学道,作此试人,卒不可识也。不识则为试不过,汝恒当慎此也。”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也许神仙一付邋遢猥琐样,但那双清澈湛明的方瞳孔,却泄露了他的真相。于是裴君传授通过试炼的要诀:“若规中方明者,仙道人也。悟者,便拜之。不悟,为试不过。”(《真诰》卷五)

眼规里的瞳子,一是方形,二是如闪电般明亮,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就是微服私访的神仙。这条识仙法则,难道魔界就不知晓么?放心,魔鬼可以模仿仙的脸,却无法模仿仙的明。裴君继续教导,遇到下土恶强之鬼“作妇女以惑试人”之时,“仍看其眼中,童(瞳)子若暗者,知非是仙,则邪鬼耳。” (《登真隐诀》卷中)

之后通过方瞳识仙的法则在唐代渐渐隐退,方瞳只是神仙导师的LOGO,接受凡人的膜拜。

 

李白《游泰山六首》写他去天门山访仙,“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据传开元初期的一代国师道士叶法善曾经“远访茅君而遇,岳骨上起,目瞳正方,冰雪绰约,嘕然微笑曰:‘尔来乎!’”(《故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主赠越州都督叶尊师碑铭》)面对远道而来的寻仙客,神仙们大大方方亮出了轩然仙貌、方方瞳孔,再也不用“你猜你猜神仙的脸”。

唐宋的士人常以有方瞳导师来“自神”的。中晚唐有位与裴度、牛僧孺等达官士人交往密切的道士毛仙翁,“我师惠然来,论道穷重玄”,白居易《送毛仙翁》说这位导师“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头发呈深青透红的绀色,容颜却如花儿一样的鲜妍,“方瞳点玄漆,高步凌非烟”,方眸子如同黑漆一般明亮。苏轼有一位勤于炼丹的朋友王颐,自称获得神仙亲传丹诀,“叮咛劝学不死诀,自言亲受方瞳翁。”(苏轼《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

 

谁有资格称方瞳?

 

既然方瞳神仙这么受敬仰,渐渐地“方瞳”也成为祝人长寿、“他神”的一个吉祥词汇。欧阳修《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诗中有“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瞳明”,张驾部看到这样表扬他修炼精进、练成方瞳的好诗一定很高兴,不过他可能不知道“方瞳”是欧阳大人爱用的典故。

欧阳修在《又寄许道人》中夸许道士“绿发方瞳瘦骨轻,飘然乘鹤去吹笙,”赠别高僧又用上了仙家的配置:“方瞳如水衲披肩,邂逅相逢为洒然”(《赠庐山僧居讷》)。

到了宋代,方瞳就更被祝寿诗词给用滥了。

辛弃疾《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间戏作》有“朱颜晕酒,方瞳点漆,闲傍松边倚杖”,这是题给男寿星的;张孝祥《画堂春·上老母寿》赠言女寿星“方瞳绿发对儒仙,岁岁尊前。”相对而言,道经还是保持了方瞳的高规格,一般只有描绘元始天尊、文昌帝君的时候才用上“骊珠湛方瞳,内外洞照清”的赞颂语。

五百年、八百年、一千年,道教文献里的方瞳修炼时间在持续拉长;神仙、道士、寿星,有资格“佩戴”方瞳的主体又一直在扩大,宋元以降,方瞳甚至升级到4.0版本——碧眼方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13734.html

(4)
上一篇 2022年1月30日 下午4:39
下一篇 2022年1月30日 下午4:42

相关推荐

  • 学道三年,道在天边

             道教奉老子为开宗祖师,五千言《道德真经》中提到的“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已成为道教的基本教旨。        在其影响下,道教修行强调人们要剥除物质…

    2022年1月19日
  • 随缘是随波逐流的表现吗?

    《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随缘,也是自然的一种表现。顺应自然,而不是随波逐流。因为弱者随缘是由于无法改变外境,以致受到外缘牵缠,不得自在;强者随缘,是肆意妄为,受自身内缘欲望所…

    2021年12月9日
  • 面相,决定命运!(不是迷信)

    什么是面相? 面相是人的外在表象, 蕴含着人的命运信息。 面相是人的脸部特征, 体现着人的性情脾气。 面相如何形成? 面相源自自身阅历, 面相来自内心活动, 面相彰显处世态度。 生…

    2021年12月24日
  • 修道是要拜名师,还是要拜明师?

          道教修行特别强调道经师三宝的意义,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在修道的路上明理、明道。      三宝之中,唯有师宝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鲜活的修行榜样。所以师父一词,在道教中具有别…

    2022年1月19日
  • 为什么我拜了财神还没有发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同时,对财富的追求与祈愿有了新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同样以物质利益的追求为指向,道教的财神信仰,与西方传入的拜金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巨大差…

    2021年12月19日
  • 祖师圣诞丨恭贺刘海蟾祖师圣诞

    刘海蟾祖师,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广陵(今河南息县)人,是五代后蜀时蜀中著名道士,为“蜀中八仙”之一。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今…

    2022年1月23日
  • 一个人,永远只能享受和他相匹配的东西

    每个人只能得到和他相匹配的东西,一旦自己拥有的东西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贡献,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比如:一个人的名声不能大于才华。一旦你的名声大于实力,就是名不副实,就是欺世盗名,就…

    2021年12月8日
  • 道士会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

      白玉蟾祖师有一首《道情》,其中有一句话为“不染人间桃李花”,这是对道人修行状态的最好表述。 在大众眼中,道人们的形象总是与衣袂飘飘的仙家风骨相联系。红尘中的喜怒哀乐,…

    2022年1月19日
  • 今日大雪,养生做到这几点,固肾扶阳、百病不生!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

    2021年12月7日
  • 雷旗插身 难逃天谴之罚,暗室亏心 神目视之如电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现在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需要用到密码,银行卡有密码,支付宝有密码,手机有密码,有的地方进门也需要密码,一串串的密码就像一个个的秘密,将我们的生活包裹起来…

    2022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