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最值得的人间修行

 

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内心中总是向往能够过上与世无争的修行生活。相比之下,道人们整日畅游在青山绿水之中,很少会因为物质的欲求而身染红尘。一心想要求解脱的人们纷纷涌进名山大川,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放下过往尘缘,皈依三宝作一名清静修身的道教弟子。但在现实中,这样的期望总是会在道长这里碰落一鼻子灰。人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心想要修行,却常常得不到道长们的首肯呢?

感悟人生,最值得的人间修行

(资料图)

其实,并非不是道人不准许人们做世外的修行功夫,而是因为每个人生来都拥有各自的人生使命,我们尽职尽责去完成这份使命的过程,即是一场修行。修行,并不只存在于世外的宗教生活中,若能有一颗历经红尘洗练的心,生命中的一切际遇都将是修行的好时候。修道,其重点不是如何去修,而是学会用心去悟。如果尚未感悟人生真常,又何以妄谈寂然大道!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因对比而存在的,即《道德经》中提到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须知道,这只不过是世界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表象。遗憾的是,人们往往会被表象迷惑了身心,深陷清静与烦扰的反差中,我们立于此处,却要一心求着彼处的逍遥。在真正的修行人看来,此类人并非是要来求道,而只是想从不得志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他们所谓的修行也不过是给心灵释放一些压力罢了。在体验了几日山野中的清静无为后,多数人心中仍会重新燃起对物质世界的渴求。既然在求方外仙道,当明明已经出离尘世时,却为何又要复入樊笼呢?

感悟人生,最值得的人间修行

(资料图)

在道教的教理教义中,清静与无为是两大主旨。道教认为,唯有心中清静无染,才能体味到修行的本真。想要臻达清静心性,便要在无为上下功夫。世间人看世外修士,只能看到他们呈现出来的与世无争的外相,却很难了解到修真过程中与心魔相抗衡的过程。从对修真者的崇奉,到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修道人,这中间免不了要经过数次的反复与摇摆。一边是对逍遥的向往,一边是对红尘的眷恋,人们总是想要得兼鱼和熊掌,最终却只做了拣了芝麻丢西瓜的蠢事。其中因缘若看不明白,也就枉活了一世人间。

再去反观真正的道人家,因为他们在内心中是无欲可求的,所以并不会去思考“什么才是修行”这样的大命题。因为修行不是整日去讲一大堆逻辑思想,而是真正安下心来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再进一步说,修道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多数人在修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烦躁、不安、纠结等等负面情绪,但要明白一点,越是产生退心的时候,也越是修行正值精进的时辰。与自己的心魔作斗争,这当是修行人所要面对的日常。

身为一介红尘中人,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小有一些缺憾与不足,当我们在谈论心中向外的美好时,先当正视自身的问题所在,于此才能为一个“修”字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道祖曾言,悟道之人需要明白“知白守黑”的意义。不论是身在尘世,还是已出世外,在大道面前本来没有入世与出世的区分。所谓修持,既要修磨掉性命上的陋习,并能持守得住心灵上的安宁。虽然身在红尘,倘若能安定得住这颗躁动的心,亦可以修得一身世间法门。相反,哪怕已经做了青衣布履的道人,一旦心中有染,仍无法体味到岁月安稳的妙旨。

感悟人生,最值得的人间修行

(资料图)

因此言,修行不应该成为向外寻求的某种生活方式,而是要通过对自身的修持而使现有的人生合于道真。活明白自我,并不取决于生存与生活需要的一切物质基础,其只与真心相维系。心能沉寂,才能看得到真实。

世间人们对修道人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畅想,殊不知越是充满了执念与痴迷,也就会对自己现有的人生产生更多愤懑与抱怨。这正与道教修行的理念相悖。道人们劝说众生要过好自己的生活,首要一层含义是希望人们能够破除对修行的执迷。修行不是人生秀场,更不会把自己与世无争的生活展示给外人看。无为只在于心,要放下执着、放下自我。当以一种完全放空且无我的姿态去生活,去除掉心中所有的善恶、喜好与憎恨之后,才会发现原来一切的好与不好都是自己心生的。所有的恶都有来处,所有的善都有去处,之所以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只是因为你尚未以修行的心念来反观自身。

且以我等凡人来论,活出一场明明白白的人生,这便是人间修行所能实现的最大意义。不论饰以什么身份,修行总不会在他人身上发生,而只关于自我的人生态度。也莫着急去达到何种境地,一辈子且长,每走一步自当有这一阶段的收获。你我各自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此不过是大道展示出来的万千情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通过外相而参悟背后的真一之道,借假以修真,此等人间事,即是世上最值得的修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866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9日 上午9:21
下一篇 2022年1月19日 上午9:23

相关推荐

  • 好生之德 普及万类:一条狗和人的奇妙因缘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这几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下起了大雪,小时候见到下雪很开心,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后来了解到下雪也会造成自然灾害,诸如交通运输、农作物等都会受到影响…

    2022年1月24日
  • “持斋”并非吃素这么简单!道教的斋法有哪些?

    斋戒源自中华 我们在读道教经典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开经“凡诵经者,切须斋戒沐浴,严整衣冠,诚心定炁,叩齿演音,然后朗诵,慎勿轻慢,交谈接语,务在端肃。念念无违,随愿祷祝,自然感…

    2021年12月30日
  • 诸葛传世观人术 熟记七句口诀,练出“火眼金睛”

     诸葛亮一生纵横政坛和沙场,阅人无数。他的识人法则,更是精辟独特。   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他都要起用大量…

    2022年1月26日
  •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积累福德资粮 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善业,积累福德资粮。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麻烦和灾祸,在较大的程度上断绝了神仙道上的业因业缘…

    2022年1月1日
  • 人活一世,积好八德,非富即贵!

    一、口德 得饶人处且饶人: 直话:可以转个弯说; 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 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 二、掌德 赞美别人,学会鼓掌: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2021年12月19日
  • 道教法物的文化内涵

    所谓道教法物,简而言之即道教持道、护道、做法所用之物也。道教法物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做工十分精细,堪称上品。道教法物来自原始宗教以及早期礼乐祭天敬祖活动…

    2022年1月14日
  • 道教符图的三大类:天象符、地理符、人体符

    对道教符图的分类,可以依其道流来源而言,如正一派、上清派、灵宝派、三皇派、北帝派、神霄派、东华派、天心派、混元派、升玄派、西河派、闾山派、辰州派、南宫派等,所谓“七十二家符法”,各…

    2021年12月9日
  • 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的气候以大寒栗烈为特点,虽然大气环流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但是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和冷空气…

    2022年1月29日
  • 人有贵气的8大特征,来看看你有没有

    贫贱的人各种各样,富贵的人却有着共同的特征,看看富贵人的八大特征,你占几个? 一、厚道 古人云: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相反,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 …

    2021年12月29日
  • 天兵天将也需要洗兵器?看这幅《仿李公麟洗兵图卷》

    明 吴伟《仿李公麟洗兵图卷》广东省博物馆藏 “浙派”的中坚主将吴伟也创作了众多鬼神画。他的《仿李公麟洗兵图卷》是一幅白描作品。作品描绘的是道教神话中天兵天将洗刷兵器,操演排练的场景…

    2022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