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相似的经历,总会一段时间顺利,一段时间不顺。有的人,把它归结为运气,其实不然。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老子认为:通过修行、善为道,可以达到大顺的境界。治国如此,个人修身养性,亦是如此。

有道的人,能达到大顺的境界,因为做到这三点。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一、弃智

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我们经常说,人心叵测。

为什么人心叵测?因为心机多变,心智狡猾。所以老子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愚之,并不是愚蠢,而是“大智若愚”的愚。当人能弃智,没有狡猾的心智和心机,那么剩下的就是朴素,淳朴。没有心机,为愚。

人要提升自己,第一件事,就是要弃智。

并不是说,放弃智商,不去思考,让自己变得单纯。而是放弃多余的心思、心机,少点算计,降伏自己的妄念。

如果,别人算计你,你却不算计别人,是不是自己吃亏?

不会,不算计别人,你就始终是赢的。怎么理解?

如果你和别人下棋,无论你水平再高,总会有输的时候。但是,如果你永远不和别人下棋,那么你就永远不会输。

同理,当别人算计你,你不跟他算计,你就永远不会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二、德深

有的人说,自己想要清静,却很难控制心思和情绪。是什么原因?

是德行不够深。

你的德行,如果只有一碗水那么深,别人吹一口气,你的心思就会动荡;如果你的德行,像大海那么深,那么任何的风吹浪打,都无法撼动海底之心的深沉。

一个人降服妄念的能力,和自己的德行成正比。

德越深的人,越不会跟别人计较,越能包容万物;德越浅的人,越会计较,看不开,放不下,内心躁动不安。

老子说:“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我们放弃智,不去算计别人,不动歪歪心思,慢慢地,人心就会自然归正,归正的心,才会感到舒服和清静,一种自然而然的力量油然而生,就会让你定静,玄德在这种定静中积累。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老子说的“玄德”,并不等同于现代人说的“道德”。

现代人认为,不乱吐口水,不乱丢垃圾,不说人坏话……就是有道德修养。而老子说的“玄德”远不止这些。

玄德,平息情绪,心平气和之下,自然而然积累的定力和心力。

正常情况下,别人骂你,不公平地指责你,你会生气,心情低落,讨厌对方。

然而,玄德深的人,根本不在意他人的言论,不论是责骂的,还是赞美的,他们都不会把他人的意见看得太重,更不会往心里去。

因为,你的价值,是什么,你内心很清楚,别人对你的肯定,或者否定,根本不会影响你。既然不影响,又何必太在意?

这一切,都需要一点一滴去修炼,去提升。与其说悟道是顿悟,不如说,悟道是玄德慢慢积累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间,就自然开悟了。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三、返璞归真

老子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玄德深到一定的程度,人的精神意识,就会和万物“返”,回归本源,到达大顺。

修行人,总是做断、舍、离,“消”就是“返”,返璞归真。

顺为凡,逆为仙。

凡人执着于名利和得失,多多益善;有道人不被这些东西迷住,得之不喜,失之不惜,随时能拿起,能放下,境界自然高。

“弃智”、“德深”、“返璞归真”,看似是分开的,其实是一体的,你做好其中的一个,另外的也会跟着提升。

从外表看,一个人是否有道,他人很难看出来,自己的心中是很清楚的。真正做到了,就不会说,没什么好说的,自自然然过生活。

当一个人的精神和意识,真正调整到“弃智”、“德深”、“返璞归真”的状态,那就是到达了大顺的境界。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96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日 下午4:42
下一篇 2021年12月3日 上午10:40

相关推荐

  • 感悟人生,最值得的人间修行

      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内心中总是向往能够过上与世无争的修行生活。相比之下,道人们整日畅游在青山绿水之中,很少会因为物质的欲求而身染红尘…

    2022年1月19日
  • 室内设计风水利器—屏风

    屏风对大家都不陌生,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之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的名字在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了。而屏风的使用要追溯到西周初期。不过当时的名名字叫做屏风,而是叫做为“邸”。屏风也可称…

    2021年12月19日
  • 中国人的养生目标:虚而不屈,动辄愈出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随着健康观念的深入,大家对养生保健愈发重视,时不时都会留意些养生技巧、保健要领,但是,很多人光顾着注意“养生技巧”,却不曾思考一个问题:养生,要养到什么程…

    2022年1月24日
  • 道教的拜师与传法

    说到拜师收徒,其繁琐和慎重程度,非道教莫属。说其繁琐,在于道教师父收徒必经诸多程序,焚香奏表、诵经礼忏,另有弟子宣读拜师帖表明入道修行之决心,而师父亦需奏表书符,让入门弟子起誓、焚…

    2022年1月7日
  • 童子命,还替身 | 很可能就发生在你身边的种种事

    寒衣节大法会即将开启 高功登宝座,说法度存亡 很多信众感叹,之前听东说一句,听西讲一嘴,越说越玄,越听越迷…看完这几篇文章,才明白原来真正道教的童子关煞是这么回事;才知…

    2021年12月18日
  • 小满这一天,这些开运习俗一定要知道!(附道家功法)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此时,大自然中…

    2021年12月16日
  •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全文,又名《三官经》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 尔时,救苦大仙。在大罗天上。九炁紫微天宫。上禀道君曰。集会三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众圣曹官。考校司同诸仙众。讲说经法。救拔众生。放大光明。照…

    2021年11月30日
  • 人到中年,生活教会我10个道理

    不管是20、30岁、40岁还是50岁,只要内心不再成长,心里充满了封闭的东西,那就是油腻。 想要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人,不是不穿唐装、不戴手串,也不是不拿保温杯、不喝普洱茶,而是应该…

    2022年1月5日
  • 面对冤亲债主的讨报,该如何应对与化解?

    在今生前世或长久以来,我们与芸芸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关系。有的是互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杀吃等种种形式而形成了的恶缘。这…

    2021年11月30日
  • 堕胎后的婴灵去往何处?

    古时候是男人杀人多,因为要上战场打仗;现在是女人杀人多,因为要堕胎。 就堕胎而言,事实上无论男人女人都是共业者,通常情况下,如果被堕的是男孩,则会纠缠母亲;如果是女孩,则会纠缠父亲…

    2022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