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相似的经历,总会一段时间顺利,一段时间不顺。有的人,把它归结为运气,其实不然。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老子认为:通过修行、善为道,可以达到大顺的境界。治国如此,个人修身养性,亦是如此。

有道的人,能达到大顺的境界,因为做到这三点。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一、弃智

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我们经常说,人心叵测。

为什么人心叵测?因为心机多变,心智狡猾。所以老子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愚之,并不是愚蠢,而是“大智若愚”的愚。当人能弃智,没有狡猾的心智和心机,那么剩下的就是朴素,淳朴。没有心机,为愚。

人要提升自己,第一件事,就是要弃智。

并不是说,放弃智商,不去思考,让自己变得单纯。而是放弃多余的心思、心机,少点算计,降伏自己的妄念。

如果,别人算计你,你却不算计别人,是不是自己吃亏?

不会,不算计别人,你就始终是赢的。怎么理解?

如果你和别人下棋,无论你水平再高,总会有输的时候。但是,如果你永远不和别人下棋,那么你就永远不会输。

同理,当别人算计你,你不跟他算计,你就永远不会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二、德深

有的人说,自己想要清静,却很难控制心思和情绪。是什么原因?

是德行不够深。

你的德行,如果只有一碗水那么深,别人吹一口气,你的心思就会动荡;如果你的德行,像大海那么深,那么任何的风吹浪打,都无法撼动海底之心的深沉。

一个人降服妄念的能力,和自己的德行成正比。

德越深的人,越不会跟别人计较,越能包容万物;德越浅的人,越会计较,看不开,放不下,内心躁动不安。

老子说:“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我们放弃智,不去算计别人,不动歪歪心思,慢慢地,人心就会自然归正,归正的心,才会感到舒服和清静,一种自然而然的力量油然而生,就会让你定静,玄德在这种定静中积累。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老子说的“玄德”,并不等同于现代人说的“道德”。

现代人认为,不乱吐口水,不乱丢垃圾,不说人坏话……就是有道德修养。而老子说的“玄德”远不止这些。

玄德,平息情绪,心平气和之下,自然而然积累的定力和心力。

正常情况下,别人骂你,不公平地指责你,你会生气,心情低落,讨厌对方。

然而,玄德深的人,根本不在意他人的言论,不论是责骂的,还是赞美的,他们都不会把他人的意见看得太重,更不会往心里去。

因为,你的价值,是什么,你内心很清楚,别人对你的肯定,或者否定,根本不会影响你。既然不影响,又何必太在意?

这一切,都需要一点一滴去修炼,去提升。与其说悟道是顿悟,不如说,悟道是玄德慢慢积累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间,就自然开悟了。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三、返璞归真

老子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玄德深到一定的程度,人的精神意识,就会和万物“返”,回归本源,到达大顺。

修行人,总是做断、舍、离,“消”就是“返”,返璞归真。

顺为凡,逆为仙。

凡人执着于名利和得失,多多益善;有道人不被这些东西迷住,得之不喜,失之不惜,随时能拿起,能放下,境界自然高。

“弃智”、“德深”、“返璞归真”,看似是分开的,其实是一体的,你做好其中的一个,另外的也会跟着提升。

从外表看,一个人是否有道,他人很难看出来,自己的心中是很清楚的。真正做到了,就不会说,没什么好说的,自自然然过生活。

当一个人的精神和意识,真正调整到“弃智”、“德深”、“返璞归真”的状态,那就是到达了大顺的境界。

修行大成者,要做到哪三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96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日 下午4:42
下一篇 2021年12月3日 上午10:40

相关推荐

  • 眯眼、细长、低眉,神像为何眼睛都画这样?

    可以完全肯定的是,这并非目前网上舆论风口的某种歧视“妆容”。 道教自产生起,就注重绘画形式的传播。 早在一千多前东汉中后期成书的《太平经》中就有提到: “其法为其具画像,人亦三重衣…

    2022年1月23日
  • 什么是贵子?悄悄教你提高生贵子概率的方法!

    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很大,生育孩子的成本也非常高。人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贵子”,能够有出息,有孝心。但是不是有钱有势的家庭叫贵,是德土殷实,父母积德行善,福报大的家庭才叫贵。今天悄…

    2021年12月5日
  •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身为一名道教徒,若想真正触及修道的本质,首先要炼养一颗纯合的心。        当面对人生中的际遇,要保持不悲不喜、不骄不躁的平常心,以恒常的姿态去迎接…

    2022年1月19日
  • 修道难,难在哪?

    我们知道修道关键在于修性,而这本性又是我们与生俱来、不曾离弃的,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寻而难见、觅之不得呢? 《阴符经》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又说“天有五贼…

    2021年12月16日
  • 路边捡钱大有讲究,这两种钱千万不能捡!

    若是出门能捡到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喜出望外,但是想过没有,也许这种飞来横财和飞来横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毕竟上天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的。捡钱这件事大有讲究。乱捡钱,或是捡了钱一直放…

    2021年12月3日
  • 《道德经》:人有没有贵气,只需看这六点

    富是外在的数字,贵是内心的品质。 骨子里的那份贵气,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一个人身上的贵气,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 它是在日积月…

    2022年1月16日
  • 道教为何要静坐调息?修心炼性,长生久视!

    道教炼养以长生不死、羽化成仙为最终目标。支持道教徒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孜孜不懈的根本力量,就在于道教对道的最高信仰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道教认为,“道”不仅是宇宙的本体,自然的法则,而且…

    2021年12月5日
  • 楼上的神秘邻居:解心结,得超生

    亲近善知识 福生无量天尊 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真性情故”,人生世上,或多或少总会对一些东西存有一些执着,有的人执着于钱,也有的人沉溺于名,亦有人放不下自己的子女,还有一些…

    2022年1月26日
  • 供养道经师三宝,所获福报真实不虚

    《神仙传》中供养三宝得福报的故事 葛洪先师《神仙传》里面记录了一个名为“王远”的神仙。 王远,字方平,东海人氏,通学《诗》《书》《礼》《易》《春秋》,尤其在天文学上颇有研究,得《河…

    2022年1月29日
  • 青牛西出,紫气东来:《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经名:《太上老君年谱要略》,一卷,宋谢守庙撰。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参校本:《重刊道藏辑要》本。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永嘉谢守濒编集隐山李政道校正。 老君在天皇时降…

    2021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