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
-
一心不乱,鬼怪不附,澄净清明,才能合通大道
心无挂牵、澄净清明,才能合通大道,精神自由。而世俗之人,心常常被外界物欲所遮蔽。“心蔽吉凶”、心蔽男女”、心蔽幽忧”、“心蔽逐放“心蔽盟诅”、“心蔽药饵”,心有所蔽,一有执着,鬼怪…
-
为什么《清静经》是道门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课?|附《清静经》全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是道教徒日常持诵的功课经之一。此经是三国时葛玄真人受之于东华帝君,观其旨要,乃发挥道君清静无为思想,以之指导心性修养。 《清静经》全文不到六…
-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
1 老子《道德经》中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这句经文的意思是,灾祸之中隐含着福分,福分之中…
-
何为道藏的“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
道教的经文典籍浩如烟海,古时称“一切道经”或“道藏”,藏是宝藏的意思。据道经记载,道教经书收之于灵宝天宫,共计一万八千多卷,各类经教因时代背景不同、众生根性不同,随其…
-
有福报的人,为什么可以避开天灾人祸?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能看到很多真实的因果故事。 可谓是“吉人自有天相,实是厚德所报”。 《旧唐书》中记载的裴怀古的故事。 他是武则天时期官员,清廉公正,官民无怨、…
-
请问道长: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
最近收到不少善信留言询问:拜太岁到底要去道观还是佛寺?正好,今天就此谈谈。 一、道、佛两教世界观不同 在道教的世界观里,斗姆元君于历劫以前证道发愿:为给众生破暗除邪,…
-
修道不能混日子,否则鬼神都看不起你!
“十试吕洞宾”里有一试:有个颠狂道士在街巷里卖药,声称服者立死,来世可以得道。人们听了,谁肯自寻死路?吕洞宾不信这个邪,买回服之,安然无恙。 为了证悟大道,真正的修行…
-
道教文物:童子诵经壶
【 童子诵经壶】 壶高27厘米,口径3.3厘米,出土于北京顺义。 壶体是一个坐着的童子形象,他手中捧着一本经书。五官端正,双目微闭,神态自若,面庞宁静恬淡,透着少年独有的青涩,眼睛…
-
详解腊月的九种习俗、五大禁忌,关系着来年运势!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腊月开始,就意味着过年进入倒计时啦!腊月民俗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这些传统年俗,你知道多少呢? 腊月初八,…
-
修行一定要在道观比较好吗?
古谚有云:“小隐于山林,大隐于世间。”身出家,隐于山林宫观之中,确实能够摒弃诸多世俗的诱惑,如果有恒心在山林中苦修,那么成就是不可限量的。 但如果身在世间,心却出离尘寰,虽为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