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的运势输在这个字,也嬴在这个字……

南宋时,峨眉县县令王湘,在绍兴三十一年时,发心立誓一定要奉行《太上感应篇》中的数十种事项。有一天,他忽然因病而气绝身亡,家中男女都围绕在他身边哭泣。王湘觉得自己好像漂浮在半空中,隐约听到细小如蜜蜂、苍蝇的哭声。过了一会,就听到有神说:“王湘刚发心要力行《太上感应篇》,应该赶快让他回去。”王湘死而复生后,就力行《太上感应篇》。后来,王湘活到一百零二岁。

南宋时,遂宁县(四川遂宁),有一位周篪( chí ,他每天读诵《太上感应篇》,又喜欢为人讲解。绍兴二十一年二月,周篪突然死了,第二天他又活了过来,并对他妻子说:“我到地府中看见左右都是乡里饿死的人。大殿上有一位官员,叫着我的名字说:‘你本来也是在饥馑籍中,应该被饿死。因为,你虔诚的奉行《太上感应篇》,又经常为人讲解时时劝人行善,听你讲解以后,而回心向善的人很多,现在把你改在禄寿籍里面。若是你能够继续努力,坚定不移的修持,将来就可以证悟大道,你以后也就不用再来这里了。’出来的时候,我又遇到一位地府里的官员,他告诫我说:‘你回去以后,更应该将《太上感应篇》广为流通。若是一个地方的人,能够受持《太上感应篇》,这个地方的人,就可以免去灾难;若是天下的人,都能够受持《太上感应篇》,那么天下就会大治,五谷丰登。不论是传授的人,还是受持的人,都能获得很大的功德。受持《太上感应篇》的人,不但可以脱离水灾、火灾、刀兵、盗贼、疾病等灾祸,还能祈求子嗣、求长寿、求福禄、求成仙,一切的事情都能从奉行《太上感应篇》中得到。’”
多少人的运势输在这个字,也嬴在这个字......
明朝时,河间(山东河间)杨守业每天都会虔诚的读诵《太上感应篇》,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子嗣。他在宋神宗万历六年的时候,突然得病死了,但是忽然又活了过来,于是就对家人说:“我到了地府,见到一位官员手持名册正在点名。当点到我的名字时,说我命中没有子嗣,由于我每天坚持读诵《太上感应篇》,所以上天增加了我的福禄和寿命,并赐给我一个儿子。”第二年,杨守业的妻子,果然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不但为杨守业养老送终,而且还考取了功名。
慈溪(浙江宁波)有一位秦三,他家里很贫穷。但是他很孝顺,侍奉母亲很尽力。可惜,秦三得了很严重的病,后来竟然落下了残疾。有一天,秦三遇到一个道长对他说:“如果你愿意随我学道,我就把你治好。”秦三就答应了道长。道长就把药敷在秦三的脚上,病马上就好了,也不残疾了。秦三便告诉母亲,要随道长去学道,母亲就答应了。道长让秦三闭上眼睛,用手拉着秦三御风而行。到了海上的一座上山。有位道长很惊讶地问:“这个人没有仙骨,你怎么把他带到这里来了呢?”道长说:“他家供养《太上感应篇》,已经有好几代了,祖辈们经常为子孙讲解劝化,善根不断,所以我就收他为徒了。”随后,秦三思母心切,道长就将他送了回去。

多少人的运势输在这个字,也嬴在这个字......

转祸为福的快捷方式

《太上感应篇》灵验的案例,古今记载得都很多,不能在这里全部叙述。现只略举以上案例。希望拥有此书的人,千万不要只是拥有而不实践。应该要清净心念,端身正坐,摒弃浮躁之气,心存恭敬,虚心接受,详细阅览,深深的去品味,勉力地去实行。践行书里真理不仅是转祸为福快捷方式,同时也是超凡入圣的不二法门希望大家能够恭敬慎重地阅读这部书、践行里边的道教教义!

《太上感应篇》解题
《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为《太上感应篇》作颂,其颂文曰:“人之一性,湛然圆寂。涉境对动,种种皆妄。一念失正,即是地狱。敬诵斯文,发立汗下。煨烬心火,驯服气马。既以自镜,且告来者”。这篇颂文也被收录在《道藏》中,题为《虚静天师颂》。于此可见《太上感应篇》在道教中地位重要之一斑。由于作者极力倡导在世俗生活中行善去恶,因而这部道经又被人们当作善书,并被尊为“善书之首”。

太上,是对道教至尊的尊称。这样以称赞太上来树立教化,就是告诉世人,对这样至高无上的事情要慎重,不可以有半点轻率、不恭敬的意思。“感”,就像植物的种子;“应”就像开花结果。用“感应”这两个字为篇名,是取其“有感必应,随感随应”的意思。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不就是所谓的“感应”吗?

多少人的运势输在这个字,也嬴在这个字......

《太上感应篇》前面的四句是全篇的提纲,这已经包括了全篇的真义,后面的内容都是阐述前面这四句。从“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到“先须避之。”是在统合说明神明纠察人间善恶的缜密,和对造作恶业之人惩罚的严厉,首先开启人们敬畏之诚心。从“是道则进”到“当立三百善”,是在说明行善可以感召福报。从“苟或非义而动”到“殃及子孙”,是在说明作恶必然感召灾祸。下面又说“横取”“枉杀”这两个方面,特别以严重的口吻来说明,就是因为看到这其中的恶,是非常的严重。“夫心起于善”到“凶神已随之”就是更进一步推论到起心动念的初出,神明已经开始鉴察。而这起心动念的开端,就是福祉的基础,也是祸患的胞胎,所以应该在最初的时候,就要戒慎恐惧地分辨清楚。

“其有曾行恶事”到“转祸为福”,是开示了不要因为从前的罪过而自暴自弃,若是能够诚心地改过向善,就可以转祸为福,这实在是很容易的事情。以上这些道理,都是太上开示的主旨,所谓的祸福,无不是自己求来的,与前面所说“惟人自召”的意思相应。最后以“语、视、行”三个方面为总结,作为奉行此篇累积功过的格律。结语,就以鼓励嘉勉好好去实践。“勉”这个字,是改过向善的要诀,也是运势和福报的关键,太上一再地叮咛,意义深远而又确切

多少人的运势输在这个字,也嬴在这个字......
《太上感应篇》怎么读、怎么用

明朝时,昆山(江苏苏州)进士王志坚曾经对弟子说:“《太上感应篇》全文一共有二百九十三句,这篇中,浅深精粗,前后各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像戒杀这件事情连昆虫草木,都不可以伤害,这已经说到极微小的地方了。又有一处说:不符合礼仪,就不能随意烹宰牲畜,这里就没有严禁肉食。还有一处说,不得无缘无故裁剪丝绸做衣服,显然这里并不禁止穿丝制的衣服,又说春天不可以烧山打猎,也说不可以无缘无故的杀龟打蛇,这里好像放宽了戒杀的尺度,又有一点前后矛盾的样子。其实这是因为,一方面是为学道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为普通人来说。有志于学道的人,得到这样的教诲就要精益求精的去努力,这样就可以超凡入圣;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以除去造恶太深的行为,不至于没有丝毫的节制。所以,《太上感应篇》应该用这样的角度来阅读,才会知道《太上感应篇》,即没有重复的地方,也没有矛盾的地方。

凡是受持学习《太上感应篇》的人,须要看自己是否有违犯的地方,再从中去慢慢去减少。若是天天都像这样去反省,年年都像这样去反省,自然起心动念处都是善,所接触的地方也都是善。一方面我们需要在案前焚香祷告,向上天忏悔和祈福,另一方面也要在生活里、在事情上去修行和磨炼自己、行善积福

多少人的运势输在这个字,也嬴在这个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368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14日 下午8:26
下一篇 2021年12月14日 下午8:29

相关推荐

  • 【普及贴】符咒满天飞,如何分辨太岁符真伪?

    中间为:地司统领殷帅太岁符 左右为:流年太岁红黑二符篆 每到年关,各种太岁符漫天飞舞,信众不断发问很难区分,为方便信众选择并区别良莠,特将太岁符的阐释写出来。如上图所示,这是较为传…

    2021年12月17日
  •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

      1 老子《道德经》中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这句经文的意思是,灾祸之中隐含着福分,福分之中…

    2022年1月10日
  •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 两人…

    2021年12月16日
  • 何谓“入定”?白玉蟾祖师如是说

    入定,指精足、气盈、神定物我两忘境界。 《谷神篇》:“若人精无漏,则性水俱澄,内观无心,外观无形,远观无物,将入真静。阳魂渐消,阴魄渐胜,魄之精,性之水,成若光明静定而能忘,乃日入…

    2022年1月22日
  • 进入庙观必须知道的道教礼仪

            无论是信士还是居士还是道士,见到出家人或正一派火居道士一定要尊其称之“道长”“仙长”“道师”“法师”“师父”等,或称职位“主持”“监院”等,年长的可称呼“道爷”,知…

    2022年1月9日
  • 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为什么要监察人间的善恶功过?

    中国有句古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说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丧尽、坏事做绝,因为就在头顶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监察着你的一言一行,并根据人们的行善作恶来断定祸…

    2021年12月29日
  • 取梅煮茶,静候新年

         不知不觉,2021年已经是最后一天。 天寒地冻,这“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正傲然绽放。 早梅自开,不等谁来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

    2022年1月23日
  • 2022年,这些日子上香拜神最灵验!

    正月 初一:天腊之辰(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帝会于束方九炁青天)、太上老君降现、昊天上帝统天神地祇朝三清、东方七宿星君下降、徐来勒真人於会稽上虞山传经于葛玄真人。 初二日:天…

    2022年1月3日
  • 怎么看“旺夫”“克夫”与“克妻”?

    男女之间、夫妻之间是存在着互补,交换,互助的性质。与什么样的另一半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互补与相克 但有很多人其实是不宜结婚的,甚至说独身更适合自己。因为有的人…

    2021年11月30日
  • 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

    人生的路,深一脚,浅一脚,悲伤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疲惫在路上,欢喜也在路上。 没有谁的一生,阳光朗月永相随;没有谁的一生,欢声笑语永相伴,总有一些困难,一些痛苦,需要我们去经受,…

    202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