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皆散乱” 如何“一念便纯真”? 龙虎法脉 • 2022年1月2日 下午5:31 • 道教文化 • 阅读 887 道经中写道:“人心皆散乱,一念皆纯真。”是说人们在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住自己纯正的心念,就可以保养元和,恒久持之,便是对自我心性的炼养。 道教认为“心生则欲生,心静则欲灭”。《阴符经》中写道:“天道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为人也”。人生在天地之间,是最具有修道的缘分的。道祖爷在《道德经》二十五章中写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人是万物之灵长,是能够参悟天地大道的存在。但在红尘世界中,我们人类既是道德的化身,也是一切罪过的制造者。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人,决定往往就在一念之间。面对世间的重重诱惑,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纯真一念呢? 道祖认为,人应效法天地之德性,遵守事物之内在法则,摒弃妄念,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宠辱不惊。古语有言,天堂和地狱的分水岭就在“善”、“恶”一念之间。既然自称为修道人,那就要做到正心以养性,以人心之清静上格天心之无为。道教强调,天道即人道、人心化有无的思想,并进一步强调人道的核心就是要遵照天道自然之法度,做到起心动念、行为举止符合、顺从事物的本性与规律,不可虚动和妄为。 在道教看来,人心浮躁不安、偏激失态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得失,以及难以把握住欲望的尺度。说到根本,这是人的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想要人心常清常静,就需要能够坦然地面对世间的一切因缘变化。 不论悲喜,一切人事都不过是一时的际遇。正如朗朗夜空中的明月一般,它并不会因为夜空中是否有乌云而改变自我的特性。在浮躁的社会中,若是随波逐流,就容易丢失了自己。人心需要净化,需要去伪存真,去除掉对世事的追逐,沉淀下对人生和自我的思考。 在净化人心的方法上,道教主张有二:一是寡欲,二是自然。 所谓寡欲,即摒弃个人无休止的贪欲,特别是对那些于人生、社会、自然不利的、不正确的欲望和行为,要坚决的予以制止与克服。相反,对于那些有利于个人的道德修持、身心清静与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等正义之事,要积极作为、深入实践。 同时还要注意,寡欲并不等于无欲。道教认为,人们受到红尘世界的影响而产生各种欲望,这本是阴阳相生的正常表现。关键在于,修行不能受到欲望的牵引,而是要适当地排遣欲望,并不是和红尘切断联系,以断绝欲望的方式去克制心魔。 如此,反倒可能会走向心性的偏执。道教所言“寡欲”,是在以少为基础、以适当为前提、为自然为本性。违背了人之本,也就再没有修的必要和意义了。 强调自然,就是强调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一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而转移的,始终处在自然而然状态中。万物之自然,必定是和谐有序、周而复始且运行不殆的。 人作为万物中的个体存在,必须遵循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性,树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观与得失相互转化观,持守尊重事实、少思寡欲、不以得喜、不以失悲、顺应自然、宠辱不惊的生活理念,以达到身心清静、圆融无碍的思想境界,久之则能变压力为轻松,化腐朽为神奇。 当然,如此功行并非是口头上的表达,而是要在实践中去磨练的。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不断的反复,但修行本来就是且行且修的过程。不必着急早日达到修道的大境界,一辈子且长,安然于当下的每一天才是最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7456.html 赞 (0) 龙虎法脉 生成海报 “心传”的奥秘:修行人不明白这个原理,拜一万个师父也是白搭! 上一篇 2022年1月2日 下午5:28 有个修炼的核心要求,做好了,全身元神都会觉醒,迅速聚炼“精气神”! 下一篇 2022年1月2日 下午5:33 相关推荐 道教文化 老子说: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识不足则多虑 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所以有时候,多思多虑、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给我们的,而是自己见识浅薄造成的。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实自己… 2022年1月20日 道教文化 庄子阐述人间是非根源的三个故事 南华真人庄子是一个寓言家,他常常把人世间的许多哲理放到故事中作解读,每个故事的结局总能令人发省。翻阅庄子写下的这些故事,会发现其始终着意于“大”“小”两个字。以大视小… 2022年1月9日 道教文化 人生不顺,谨记三句话,福报不请自来! 这个世上,真的有人可以一生顺遂,没有挫折和苦难吗? 我想,肯定是没有的。 正如李太白诗中所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人生之路,有坦途,就会有低洼。 曾经有人问:「要… 2021年12月19日 道教文化 轻阅读丨做重要的事一定要避开这8个日子 很多人问,有些日子的用事宜忌里写道:“日值四离,大事勿用”,或“日值四绝,大事勿用”,这个“四离绝日”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和天体运行的研究,把一… 2022年1月30日 道教文化 真正的修行高人,都很简单!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纵情打… 2021年12月15日 道教文化 家中供神几尊合适?数量不对也会导致厄运! 现在有很多人会在家里供奉神明,请各种各样的神像回家,有的是有信仰之人,为了修行上的需要;有的是想请神保佑平安与发财;也有的人是因为喜欢神像而请回家的。因为神明主掌的领域不同,所以有… 2022年1月20日 道教文化 叫魂,民间流传数千年的神秘习俗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一种经历:当小孩受到惊吓嚎啕不止的时候,家中老人就会告诉我们,这是被“吓掉魂”了,必须要将走失的魂魄给叫回来,孩子才会恢复如初。 此为叫魂收惊,就是我们俗称的… 2022年1月3日 道教文化 都说白米能辟邪,糯米、糙米、大米哪种米才最有效? 有看过殭尸电影的人,应该都对电影内用糯米驱邪的片段印象深刻。其中还有桥段是,片中的道士让徒弟到米店买糯米要防止殭尸,可是米店老板偷动手脚,混入了一半大米,导致殭尸还是入侵了家中。这… 2021年12月12日 道教文化 这10句话,凝聚古人精气神,护佑中华几千年!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是一句名言,传播极广,能量极大,向来是学习中国文化的人谁也绕不开的重要理论思想。 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 2021年12月21日 道教文化 慈悲救苦 必有灵应 道教中有一位伟大的神灵,能够转化因果、化解业力,这就是太乙救苦天尊。祂寻声救苦、普度众生,是我们道教法师、修行人、清信弟子、及广大信众都应该尊重的一位神灵。 … 救苦天… 2021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