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为什么要监察人间的善恶功过?

中国有句古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说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丧尽、坏事做绝,因为就在头顶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监察着你的一言一行,并根据人们的行善作恶来断定祸福因果。

道教承负理论认为,人们在世间所做的一切事情,天地之间的司过之神会分毫不差地把这份报应呈现出来,近报在己、远报儿孙,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会涉及到整个家族的利益。

自古以来,人们在遇到某方面不如意时,就会到相应的庙宇中叩拜。这里“举”是指向上的意思。道观中都有香案,是摆放香火的供桌。“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原意,是说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你,如果你虔诚祈祷供奉的话,神明会显灵帮助你。后来出现了引申义,表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任何事,你头上三尺地方的神明都会看得清清楚,所以任何人不要以为没有人在旁边就做坏事,因此含有劝善规过的意味。

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为什么要监察人间的善恶功过?

又有另外一种说法曰“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及时地止恶行善。

在中华文化语境内习惯讲究对仗,因此“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也被赋予了上下文的联系。如“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意为:不要以为自己干了见不得人的事不说给别人听就过关了,在每个人的头顶三尺处时刻有神灵在看着你。又如“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还有“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句话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据传,清朝有一位名叫叶存仁的官员。他为官三十余年,离任时,手下部属执意送行话别,但送行的船迟迟不发,叶存仁好生纳闷。等至明月高挂,来了一叶小舟,原来是部属临别赠礼,故意等至夜里避人耳目。叶存仁当即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遂拒礼而去。

为什么叶存仁要说“不畏人知畏己知”呢?这说明叶存仁知荣辱、讲自爱。自尊自信的人,有着强烈的荣辱观,能够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于自己名誉、形象的事,因此,他要说“不畏人知畏己知”。但并不是每个人自律性都和叶存仁一样强大,所以就更加凸显神明的监察意义,于是与“举头(头顶)三尺有神明”这句话联系起来,就更加符合大众人群的需求了。

 

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为什么要监察人间的善恶功过?

 

《易经》上说:上天对于骄傲自满的万事万物,总是亏损他,以帮助谦虚的事物。山高处的水,总要往下流,以添补低陷的地方。鬼神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总要折损他,而庇护谦虚之人。人心也一样,骄傲自满者,必为人所憎恨,惟有谦虚之人,才受人敬重。

道教经典中也着重强调曰: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去。天地间的司过之神并不是为了督察人们做坏事之后给予惩罚,而是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对万民实现善道教化。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修心向善,广积福德,命运自然会改变。

不做违背良心和大众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这就是改造自我命运的根本,也是举头三尺的神明最愿意看到的人间景象。

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为什么要监察人间的善恶功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龙虎法脉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zyes.com/lhsdj/689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29日 下午4:44
下一篇 2021年12月29日 下午4:48

相关推荐

  • 如何改变运气-七条让运气变好的天道法则

    何为“天意”?天意就是天道运行的法则。 战争期间,一日大雪纷飞,一位将军的专车正行驶在返回总部的路上,准备参加一个紧急军事会议。忽然,透过车窗,将军看到路边坐着一对老夫妇,在寒风中…

    2021年12月1日
  • 《道德经》: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愚笨和迷惑,这并不算是真正的迷惑,因为他有自知之明,自己心里明白比什么都重要。 而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迷惑的地方,当自己有了可以炫耀的地位和资格之后,就开始耀武扬…

    2021年12月22日
  • 过年贴福有讲究,不是所有“福”字都能倒着贴!

    虎年即将来临,想必大家已经开始准备春联和“福”字贴,其中“福”字很多人都喜欢倒着贴,但是有一个位置不能倒贴,那就是大门,必须正着贴! 福字倒贴由来已久,但是自古以来大门的“福”字都…

    2021年12月28日
  • 女人面相好,卧蚕不能少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魅力,有的人可能是性格美丽,有的人是颜值美丽,还有的人是有身材魅力,但无论那种魅力,都是能受人欢迎喜爱的,而这些一部分是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的了,但后面我们也…

    2021年11月28日
  • 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

    神是亘古以来永恒存在的,是一个客观的,不因人的信和不信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你信祂在,你不信祂还在。 一、常怀敬重之心 我们进入大殿之后,一般不要对着神像拍照,并不是说因为他是文物或…

    2022年1月4日
  • 为什么农历五月是渡劫高发月?

    天劫概念和轮回一样,深入中国人人心。在传统文化中,人以及动物在修行过程中一定会经过天劫,多为雷、火二劫。而农历五月,万物(尤其是动物、爬虫、妖物、鬼物)在这个月比较容易兴奋,而这个…

    2022年1月2日
  • 在家修行,道教提倡这几种方式!

    对于一般信众提倡的修行方式有:行善积德、济物利人,存善念、举善行,学习教仪、咏诵经典、礼拜忏悔等(比如奉行修德十益: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

    2021年11月28日
  • 道教灯仪图为什么要用米来画?简述道教灯仪由来

    道教灯仪,是以灯作为主要法器进行祈禳恳愿的一种科仪,多为法师行法敕蜡后燃点。 灯仪的由来,源于中国古代。古代祭仪中有火祭的记载,但并无灯仪。秦汉皇宫中有青玉五枝灯、百华树灯等,灯已…

    2022年1月23日
  • 为什么读了经文还不顺?做一下这个小测试!

    现在网络发达,古时候道士密而不宣的经文,也可以通过网络轻松找到资源。有些善信问,我读了很多经文,但是和周围的人还是有矛盾,处世的时候仍然有很多障碍,是什么原因呢? 《文昌大洞仙经》…

    2021年12月11日
  • 做法事都会用到、学道之人都应懂得的沟通神人方法

    道教科仪中的公牍文体简述 科仪是道教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作用之一是沟通神人、济世度人。道教科仪中,需运用许多公文性质的文字。在道教科仪中,公牍文是神人沟通的重要途径,是随方设教的…

    2021年12月14日